鹤 | hè | ①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②头发变白。鹤发(fà)。鹤寿。鹤驾。鹤长凫短。《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四方万里之外,穷乡陋邑,疫魂嫠妇,发鹤于耕,手龟jūn于织。 |
鹤背扬州 | hèbèiyángzhōu |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元·王德信《集贤宾·退隐》套曲:无愿何求,笑时人鹤背扬州。 |
鹤长凫短 | hèchángfúduǎn |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元·吕止庵《集贤宾·叹世》套曲: 鹤长凫短不能齐,到头来不知谁是谁。 |
鹤氅 | hèchǎng | ①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西游记第二七回》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惟有吴学究纶巾羽扇,公孙胜鹤氅道袍。②泛指一般外套。③道袍。 |
鹤短凫长 | hèduǎnfúcháng |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清·魏源《孟子年表考第二》且齐之年世不可屈,而燕独可屈,鹤短凫长,妄分厚薄,又何理也? |
鹤氅 | hèchǎng | ①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宋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②泛指一般外套。宋 陆游《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红楼梦 第四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参见“氅”。 |
鹤处鸡群 | hèchǔjīqún | 解释同“鹤立鸡群”。《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唐·郑启《严塘经乱书事》诗:鲲为鱼队潜鳞困,鹤处鸡群病翅低。 |
鹤发 | hèfà | 白发。《拟仿香山九老会引》感驹阴之迅度,幸鹤发之频添。 |
鹤发鸡皮 | hèfàjīpí | 鸡皮鹤发,形容老人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 |
鹤发松姿 | hèfāsōngzī |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金·元好问《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诗:“千章古木散岩谷,鹤发松姿馀典刑。” |
鹤发童颜 | hèfàtóngyán |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唐 田颖《梦游罗浮》诗:“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十五回》:“(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三国演义 第八一回》:“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 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十一回》: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举止大雅。《精忠岳传 第三十六回》:“兀术见是一员老将,鹤发童颜,威风凛然,十分欢喜。” |
鹤骨鸡肤 | hègǔjīfū |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貎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
鹤骨龙筋 | hègǔlóngjīn | 瘦挺虬曲貌。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
鹤骨霜髯 | hègǔshuāngrán |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
鹤骨松筋 鹤骨松姿 | hègǔsōngjīn hègǔsōngzī | 清奇不凡的气质。多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操请人。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 |
鹤归华表 | hèguīhuábiǎo | 感叹人世的变迁。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
鹤鹤 | hèhè | 形容羽毛洁白。《孟子·梁惠王上》:“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朱熹集注:“鹤鹤,洁白貌。” |
鹤胫 | hèjìng | 鹤的小腿。其形瘦而长。《庄子·徐无鬼》:“鹤脛有所节,解之也悲。” 唐 皮日休《公斋四咏·小松》:“叶健如虯鬚,枝脆如鹤脛。” 明 王廷陈《咏怀之一》:“鳧脛续则瘁,鹤脛截则悲。” |
鹤困鸡群 | hèkùnjīqún |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
鹤唳 | hèlì | ①鹤鸣。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清 王充《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聊斋志异 仙人岛》大众皆起告别,鹤唳龙吟,一时并散。②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西厢记》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城中夜闻鹤唳,谓为军来,宣开门出走,吏民崩溃。 |
鹤唳风声 | hèlìfēngshēng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亦“风声鹤唳”。《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明 周履靖《锦笺记 败北》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鹤唳风声,元兵胆碎。 |
鹤唳华亭 | hèlìhuátíng |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宋·刘辰翁《沁园春·再和槐城自寿韵》词:“但鹤唳华亭,贵何似贱,珠沉金谷,富不如贫。” |
鹤唳猿声 | hèlìyuánshēng | 鹤鸣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明·梅鼎祚《玉合记·酧负》:“早除却花魔酒病,惯闻他鹤唳猿声,守清夜药垆丹鼎。” |
鹤立鸡群 | hèlìjīqún | 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亦“鹤处鸡群”“鹤行鸡群”。东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后人据此典故提炼出“鹤立鸡群”这则成语。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这是咱逢时运,父亲呵,休错认做蛙鸣井底,鹤立鸡群。”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
鹤鸣 | hèmíng | ①《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 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②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③《韩非子·十过》:“师旷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
鹤鸣九皋 | hèmíngjiǔgāo | 古人以鹤为天上的瑞鸟。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皋,水边的岸地。汉人更传说鹤是长生不死的神禽,骑着它可上天与神仙相会。《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
鹤鸣之士 | hèmíngzhīshì |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后汉书 杨赐传》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 |
鹤势螂形 | hèshìlángxíng | 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红楼梦》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
鹤书 | hèshū | ①书体名。也叫鹤头书。古时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亦借指征聘的诏书。因诏板所用的书体如鹤头,故称。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騶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李善注引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詔板所用,在则谓之尺一简,髣髴鵠头,故有其称。”唐 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南宫养老,坐闻鳩仗之荣;东岳游魂,俄见鹤书之召。”清 金农《怀人绝句之七》:“流浪定悲朱邸改,幽潜已逊鹤书徵。” ②书名。指相鹤经。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师孟尝从求相鹤经,得之甚喜,作诗亲携往谢,末云:‘收得一般瀟洒物,龟形人送鹤书来。’” |
鹤汀 | hètīng | 有鹤栖居的水中小洲。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
鹤膝蜂腰 | hèxīfēngyāo | ①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近来诗思殊无況,苦被时流不相放。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 |
鹤行鸡群 | hèxíngjīqún | 解释同“鹤立鸡群”。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
鹤怨猿惊 | hèyuànyuánjīng |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搔首倚薰风,一幅画图尘土中。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谁绞香车起蛰松。 |
鹤知夜半 | hèzhīyèbàn |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晋·葛洪《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示必达于他事也。 |
鹤子梅妻 | hèzǐméiqī | 指宋隐士林逋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清·复侬氏等《都门纪变百咏》之六四: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橘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