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 hán | 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②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③姓。 |
韩潮苏海 韩海苏潮 | háncháosūhǎi hánhǎisūcháo |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清 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清 俞樾《茶香室从钞》卷八:“国朝萧墨《经史管窥》引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
韩国赵厕 | hán’guózhàocè | 战国时韩国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仇,于是以百金交结侠士聂政,聂政感受他的知遇之恩,舍生替严仲子刺杀侠累。赵厕:指豫让谋杀赵襄子的故事。战国时豫让事晋智伯,智伯以国士之礼侍他。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变姓名为刑人(奴隶),潜伏在赵襄子宫中的厕所里,想等赵襄子入厕所时刺杀他。南朝梁 江淹《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土,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
韩卢 | hánlú | 亦作“韩子卢”。亦作“韩獹”。①战国时韩国良犬,色墨。《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鲍彪注:“韩卢,俊犬名。博物志:‘韩有黑犬,名卢。’”《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广雅·释兽》:“韩獹。”王念孙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獹, 韩良犬也……獹,通作卢。’”②泛指良犬。宋 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汉书 王莽传下》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明 梁辰鱼《浣纱记·问疾》:“怜你依林越鸟,走险韩卢,喘月吴牛。”《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尤谓茂曰:“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 |
韩卢逐块 | hánlúzhúkuài | 比喻白费精力。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王敬初常侍》:“王公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 |
韩卢逐逡 | hánlúzhúqūn | 逡,狡兔名。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明·何景明《蹇赋》宁骖罢服羸全以自终,岂能与韩卢逐逡而斗行步之工。 |
韩寿分香 | hánshòufēnxiāng | 解释见“韩寿偷香”。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
韩寿偷香 | hánshòutōuxiāng | 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晋书·贾谧传》、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惑弱》: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寿。充僚属闻寿有奇香,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其事,遂以女妻寿。五代·欧阳炯《春光好》:“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宋·李清照《多丽》:“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明·沈鲸《双珠记·遇淫持正》:“不但偷铃,韩寿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 |
韩魏 | hánwèi | 指春秋时晋国的韩氏、魏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晋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韩魏”称富贵之家。《孟子·尽心上》:“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朱熹集注:“韩魏,晋卿富家也。”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 。”唐 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 hánxìnjiàngbīng duōduōyìshàn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形容越多越好,一般用于对事物的需求量大,而且质量不受限制。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只要合乎条件,合乎章程、决议,是自愿的,有强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两条公道,能干),办得好,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 |
韩掾 | hányuàn | 晋韩寿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以为司空掾。见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谧传》。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宋 杨亿《无题诗之二》:“应知韩掾偷香夜,犹记潘郎掷果年。”清 洪昇《长生殿·倖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琐,肯容韩掾轻偷?”参见“韩寿偷香”。 |
邯 | hán | ①邯郸城。《说文》从邑,甘声。《后汉书·光武纪》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甘地有邯山。进至邯郸。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②也见于人名,又如:邯郸丽步(赵邯郸美女的优美舞蹈);邯郸梦(又称“黄粱梦”) |
邯郸道 | hándāndào | 比喻虚幻之路。宋 王安石《渔家傲词》:“贪梦好,茫然忘却邯郸道。”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则他那经营处,恨不的佔尽了利名场,全不想到头时,刚落得个邯郸道。”元 张可久《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邯郸道。”张恭《狱中口占》:“似闻昨日邯郸道,最是卢生未得閒。”参见“邯郸梦”。 |
邯郸梦 | hándānmèng | 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梦”喻虚幻之事。宋 王安石《中年》诗:“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壙埌游。”明 王錂《春芜记·宴赏》:“看盈盈鬢星,须早把邯郸梦醒。”清 张岱《陶庵梦忆 序》:“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月蚀》:“本是穷途人,不应该妄想去做邯郸梦。” |
邯郸匍匐 | hándānpúfú |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
邯郸学步 | hándānxuébù |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亦“学步邯郸”。《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 |
邯郸重步 | hándānzhòngbù | 唐沉 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叶圣陶《穷愁》(阿松)谓曰:‘请母安眠也。’母唯唯应,其音模糊,亡何而邯郸重步矣。 |
虷 | hán | 蚊子的幼虫,即孑孓。《庄子·秋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