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高考英语部分试题质疑
江苏铜山郑集中学 宋德富
笔者在参加1987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阅卷时听到许多高校和中学的同仁对某些题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下三条意见比较一致。
一、第三题选择答案第6小题:
There was plenty of time. She ________.
(A) mustn’t have hurried. (B) couldn’t have hurried
(C) must not hurry (D) needn’t have hurried
所给的答案是(D),全句的意思是:“时间充裕,她(实在)没有必要匆忙。”很多老师认为(B)也是可以的,全句的意思变成“时间充裕,她不可能会匆忙。”单独一句,无上下情景,(B)和(D)均应算对。
二、第三题选择答案第11小题:
I didn’t manage to do it ________ you had explained how.
(A) until. (B) unless. (C) when. (D) before
所给的答案是(A),全句的意思是:“直到你解释怎样干,我才设法干了那件事。”参加阅卷的老师认为(D)也应是正确答案。当然用before和用until有点区别,until强调的是主句转化后的情况,before则侧重于事物原来的面貌。如选答案(D)before,全句应译成:“在你解释怎样干之前,我无法干那件事。”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显然这两种答案都应算对。
三、第七题补全对话,提示中说:“打句号的必须用陈述句。”其实第4句和第5句很显然都可以用祈使句。命题小组所提供的答案中绝大部分也是祈使句,“评分说明”上说,第4句和第5句必须用陈述句或祈使句,这就对了。试卷提示上只说“打句号的必须用陈述句“是不完整的,也应加上”或祈使句“,因为按照句子用途分类,祈使句不属陈述句。笔者在阅卷时注意到有的考生写了一句完全正确的祈使句又涂了,再编了一句陈述句,出现了错误反而失了分。这类考生考虑到了提示的要求,要知道老师在考前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句话就是要看清题目,看准题目的要求,而”提示“的语气是很硬的:“必须用陈述句“,言外之意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均不能用。
笔者还发现有的考生水平并不算高(从其它题目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他们不去考虑陈述句祈使句的概念,甚至认为祈使句也是陈述句的一种,因而简单地用了祈使句,使第四和第五题都得了满分。联想到笔者前面提出疑问的两道选择答案题,水平较高的学生就会意识到有两个正确答案,但题目要求写的一清二楚:“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怎么办?怀疑这两个都不对,采用排除法,结果反而选错而失分。高考分数一公布,老师们发现不少得意门生得分并不理想,而有些并不显眼的弟子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分。据笔者和一些高三老师交谈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作为中学老师应当认真检讨自己教学训练中的问题,作为试卷设计者也应该使试题设计得科学合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英语辅导》编委会
英语辅导2/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