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

①上圆下方的小门:闺门。闺阃(内室)。②旧时指女子居住的内室:深闺。闺阁。闺女。闺秀。闺范。

闺房

guīfáng

顾名思义,就是只属于女孩子的家居空间。传统的闺房,多属于有女儿的家庭,是家居中的一个特别的空间。小室;内室。常指女子的卧室。叶圣陶《倪焕之》闺房画眉那些古老的韵事,不值一笑了。《文选·班固》:“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吕延济注:“闺房,小室也。”借指妇女;妻室。《宋书·良吏传序》:“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宋楼钥《太硕人潘氏挽词》:玉映清心著壶彜,闺房宾敬到齐眉。岂惟山水协高趣,更为国家生好儿。

闺风guīfēng

指闺门的风操。 唐 王维《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闺阁

guīgé

内室小门,借指内室;闺房;特指女子卧室;借指妻室;借指妇女。《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道:兄飘零岁馀,严亲怀怒,闺阁离心。红楼梦 第五五回众人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年轻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聊斋志异   西湖主》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何其芳《哀歌》乡村的少女还是禁闭在闺阁里,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二笑·第二笑》宁可胶柱鼓瑟,闺阁之中,不容相见。《聊斋志异   堪舆》沂州宋侍郎君楚家,素尚堪舆;即闺阁中亦能读其书,解其理。②指宫禁。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闺阃guīkǔn

内室。古称女子所居住的内室。借指妇女。聂绀弩 《蛇与塔》本来,你出家人,管人闺阃则甚?《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闺门

guīmén

①宫苑、内室的门。借指宫廷、家庭。闺门雍肃。《礼记·乐记》:“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淮南子·主术训》:“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门重袭以避奸贼。”《周书·孝义传·秦族》:“(秦族)与弟荣先,复相友爱,闺门之中,怡怡如也。”《汉书 王莽传》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宋 李清照《永遇乐 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清 刘大櫆《阮君传》:“世忠、世恩,其操履亦闺门庸行之常,无异于人者,然求之世俗,何其难得而可敬也!”②妇女所居之处;借指妇女、妻子。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据你说是贵人之女、士人之妻,就该不出闺门。”《十二笑·第二笑》非惟笑人之凡戏无益,而且笑人之闺门不肃,以致遂成话柄 

闺蜜

guīmi

又闺密。女性要好、亲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词名源自“闺中密友”,通常闺蜜是用来形容女性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生把这个代名词用在了男性好友身上,衍生出了“男闺蜜”一词。

闺情

guīqíng

妇女思所爱之情。《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一》:“艷质娇姿,心动处此时未免露闺情。”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盖古乐府本多托於闺情女思,青莲深於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

闺闼

闺闥

guītà

①指家门、家庭。《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司马)光曰:“闺闼小臣(高居简),何系山陵先后?舜去四凶,不为不忠;仁宗贬丁谓,不为不孝。”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虽以万石之家规, 柳氏之世范,其孝友之名愈着,则其闺闼之怨愈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会有眇僧,募缘於市,辄知人闺闼,於是相惊以神。 ②宫禁的门户。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青琐银铺,是为闺闼。" 刘良注:"闺闼,门类。"亦借指宫禁。③特指夫妇的居室。未嫁女子的居室。《聊斋志异   橘树》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闼,朝夕护之惟恐伤。茅盾《动摇 八》:"春的气息,吹开了每一家的门户,每一个闺闼,每一处暗陬,每一颗心。" ④借指女眷,妇女。宋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客至,欲致敬于闺闼,则立使人而拜之;使人入见所礼,乃再拜致命。"《聊斋志异 堪舆》每得一地,必具图呈闺闼,判其可否。

闺闱

guīwéi

①内室。亦特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唐 牛僧孺《玄怪录·郭代公》:"多幸为人,托质血属,闺闱未出,固无可杀之罪。"明 何景明《述归赋》:"侍颜色于闺闱兮,服左右于起居。" ②借指妇女。《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臣知天下闺闱妇女亦当为陛下荷戈执戟,效死于战场矣,况六军之人哉!《红楼梦 第七八回》高标见嫉,闺闱恨比长沙;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③借指妻。唐 欧阳詹《将归赋》:"亲有父母,情有闺闱。"

闺秀guīxiù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后以“闺秀”称大户人家的有才德的女儿,多指未婚者。《镜花缘 第四十二回》《内则》遴才,科第尚遗闺秀。

闺训

guīxùn

旧时指妇女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唐 王维《为王常侍祭沙陀鄯国夫人文》:“行闺训于穹庐,成母仪于蕃国。”《水浒传   第一一○回》段三娘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做下迷天大罪。《聊斋志异 青凤》女遥语曰:“惓惓深情,妾岂不知?但叔闺训严,不敢奉命。” 《聊斋志异 贾奉雉》吴氏故士人女,颇娴闺训,承顺不衰。

闺英闱秀

guīyīngwéixiù

大户人家的才貌娇好的女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闺怨

guīyuàn

旧谓少妇的哀怨之情。女子独居深闺,寂寞忧思,所发出的幽怨。写此题材的诗称闺怨诗,也省称闺怨。唐   武则天《织锦回文记》:“而锦字迴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士,咸龟镜焉。”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长江中上游的贸易兴盛所带来的副产物--商人妇的闺怨,竟成为了唐代诗人所爱写的题材。”

闺中

guīzhōng

宫室之中;馆室之内。王逸注:“言君处宫殿之中,其闺深远,忠言难通。”杜甫《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②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唐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夸苏洵程夫人的诗句:贤妇从来励丈夫,老泉三九始通儒。不是闺中勤警策,人间那得显三苏。《聊斋志异 恒娘》朱大悦,遂为闺中之密友。

guī

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圭角(jiǎo)(圭的棱角,喻锋芒)。大圭。《左传 子革对灵王》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五》详定礼文所言:“请自今皇帝亲祠郊庙,搢大圭,执镇圭。” 《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春,正月,乙卯朔,大飨万象神宫,太后(武则天)服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②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表”)。③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圭撮(喻小量)。圭勺。④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⑤洁: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圭璧guībì

①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周礼·考工记·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②泛指贵重的玉器。隶续·米巫祭酒张普题字》:“此碑字画放纵欹斜,略无典则,乃群小所书。以同时石刻杂之,如瓦砾之在圭璧中也。”③美好品德。《三侠五义》七七:“为何忘了‘男女授受不亲’呢?我对你说,‘读书人持躬如圭璧。’”意思是读书人应当洁自好,做美好品德的楷模。

圭撮

guīcuō

①古代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豪牦,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应劭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仓库加耗甚重,宜令量度,均为一法,使锱铢、圭撮、尺寸皆平,以存信去诈。②比喻微量或微小。南朝梁 陆倕《新漏刻铭》壬寅漏成,进御,以考辰正晷、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唐 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柳公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

圭窦

guīdòu

形状如圭的墙洞。亦借指微贱之家的门户。借指寒微之家。《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东汉·郑玄注:“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杜翁》:“俄见诸女入一圭窦,心识为 王氏卖酒者之家。”

圭角guījiǎo

圭的锋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

圭角岸然

guījiǎoànrán

形容风操严峻。

圭臬

guīniè

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奉为圭臬。理应逐案遵行的圭臬,至上的标尺。在独立民调方面,盖洛普可谓民调中的圭臬。

圭田

guītián

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礼记·王制》夫圭田无征。《孟子·滕文公上》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赵岐注:古者卿以下至于士皆受圭田五十亩,所以供祭祀也。圭,洁也。宋 周辉《清波别志 卷上》圭田,养廉也。凡在职,皆当以廉责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龚茂良、李彦颖曰:“圭田所以养廉,诚不当借。”帝(宋孝宗)曰:“卿等可契勘别拨,其职田便与给还。”

圭瓒

圭瓚

guīzàn

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汉书   王莽传》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三国魏 曹丕《策孙权九锡文》君以忠肃为基,恭俭为德,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罇彝圭瓚之属。

圭璋guīzhāng①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②比喻高尚的品德。《水浒传第四十二回》那娘娘坐于九龙床上,手执白玉圭璋,口中说道:“请星主到此,命童子献酒。”比喻朝廷有用的人才。参见珪璋。

圭璋特达

guīzhāngtèdá

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guī

一种非金属元素,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旧称“”。

guī

①下邽: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县。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前述: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五十六》知兴州吴曦命李好义讨之。好义,下邽人也。参见“上邽”。②姓。

guī

同“”。

珪币

guībì

祭祀用的玉帛。《史记 孝文本纪》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

珪瓒

guīzàn

玉柄的酒器。《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是用锡君秬鬯一卣,珪瓒副焉。

珪璪

guīzǎo

珪古圭宇,上尖下方的玉器,行大典礼时所执;璪:彩丝贯玉的冕饰。可指执珪饰璪的使者。《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每见珪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

珪璋

guīzhāng

①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②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郭林宗常谓儒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南朝齐   王俭《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③比喻杰出的人材。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託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齐物,宗室珪璋,士林楨干。”宋   苏轼《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元祐初,珪璋满清班。”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婭尽珪璋。”④指使节。唐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明   张居正《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未央,放庭实兮拥珪璋。”⑤新生子的美称。南朝宋 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紱。孤矢夙陈,珪璋攸覿。” 钱振伦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珪璋特达

 guīzhāngtèdá

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别人推荐也会有成就。珪和璋是玉器,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重礼。用珪璋时可以单独送达,不须加上别的礼品为辅。后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别人推荐也会有成就。《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guī

①古代妇女所穿的华丽的衣服“振绣衣,被袿裳。”②衣袖“理袿襟,整服饰。” ③衣后襟。

袿衣

guīyī

古代妇女的上等长袍。一种长襦,类似于诸于,以缯为缘饰。是汉衣冠中古老的服制,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是模仿玄鸟燕尾所制。《聊斋志异   嫦娥》次日,早往,则女先在,袿衣鲜明,大非前状。

guī I.

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种类很多。II.xié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

鲑蠪

guīlóng

神鬼名。《庄子·达生》:“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跃之。’”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倍阿,神名也。鮭蠪,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带剑持戟。”

guī I.

甑下的小孔:“璋珪杂于甑兮。古代门旁的圭形小洞:“玉帛之贽委于衡。”《南史本纪卷四高帝纪上》(王)敬则自门窐中以首见帝(萧道成),帝犹不信,乃于墙上投进其首,帝索水洗视,敬则乃踰垣入。II.参见w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