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觀 | guàn I. | ①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②古代宫门前的双阙。《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③楼台:楼观。台观。《晋书 元帝纪》新作听讼观。④姓。II.参见 guān。 |
观宇 | guànyǔ | 宫殿楼阁。亦指道观佛寺。晋 左思《魏都赋》:“繚垣开囿,观宇相临。”南朝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观宇之餘,鞠为禾黍。”《北史·邢卲传》:“卲缮修观宇,颇为壮丽,皆为之名题,有清风观、明月楼。”《聊斋志异 崂山道士》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
冠 | guàn I. | ①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孟子 富贵不能淫》: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西汉·贾谊《治安策》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晋书 武帝纪》(泰始)七年春正月丙子,皇太子冠,赐王公以下帛各有差。明·魏学洢《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参见“加冠”。②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解人颐》钱德苍序:人生于世,智冠万灵,经纬天地,致泽君民。《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慕容)熙勇冠诸将。《宋书 本纪武帝上》固已道冠开辟,独绝终古,书契以来,未之前闻矣。《聊斋志异 仙人岛》王勉,字黾斋,灵山人。有才思,累冠文场。《聊斋志异 贾奉雉》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II.参见guān |
冠带 | guàndài | ①帽子与腰带。戴帽子束腰带。②指装束,打扮。③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谓使习礼仪。④比喻封爵,官职。指官吏、士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篇》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⑤指男子。 |
冠婚 冠昏 | guànhūn | 冠礼与婚礼,行加冠﹑结婚礼。《礼记》各有专篇记述。亦指其篇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五》吕大防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论道考礼,冠昏丧祭,一本于古,关中言礼乐者推吕氏。 |
冠屦倒施 冠履倒易 | guànjùdǎoshī guānlǚdàoyì | 屦: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履:鞋,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请不要闹冠屦倒施的笑话。《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冠绝 | guànjué | 出类拔萃,超越。远远超过。冠绝一时,冠绝山水。《宋书.颜延之传》:“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清 袁枚《新齐谐·琵琶坟》:“董太史潮,青年科第以书画文辞冠绝时辈。”《聊斋志异 叶生》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 |
冠绝一时 | guànjuéyīshí | 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
冠军 | guànjūn | ①谓列于诸军之首。勇冠全军。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②泛称得第一者。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③古将军名号。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宋书 本纪武帝上》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淮南孤弱,以帝爲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淮阴。④清代官名。清銮仪卫及旗手卫,皆以冠军使领之。⑤指霍去病。霍去病曾因征匈奴等军功封冠军侯,因以“冠军”称之。⑥指楚令尹宋义。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后为项羽所杀。⑦古县名。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置。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冠军侯于此,故名。治所在今河南邓县西北。隋末朱粲曾据此称楚帝。唐贞观初废。 |
冠礼 | guànlǐ | 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
冠帔 | guànpèi | 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唐 韩愈《华山女》诗:"洗妆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九》(王)则既诛,乃追赠(马)遂,封其妻为旌忠县君,赐冠帔,官其子五人。后得杀遂者,使其子剖心而祭之。宋 王巩《闻见近录》:"一日,儿女婚嫁,遣中使问其姓氏,悉赐冠帔。" |
冠山戴粒 | guànshāndàilì |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
冠世 | guànshì | 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晋书 王羲之传》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2》努尔哈赤次子,四大贝勒之首礼亲王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认为太祖第八子皇太极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 |
冠首 | guànshǒu | 首位。加在前头。《汉书·伍被传》:“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颜师古注:“冠首,最居其上也。”鲁迅《后记》:“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 |
冠者 | guànzhě | 指成年人,参见冠礼。《论语·先进篇》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冠族 | guànzú | 显贵的豪门世族。《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于是收爽羲 ……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桓范字符则,世为冠族。”《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徐龛寇掠济、岱,破东莞。(晋元)帝问将帅可以讨龛者于王导,导以为太子左卫率泰山羊鉴,龛之州里冠族,必能制之。《宋书 本纪武帝上》尚书左仆射王愉、愉子荆州刺史绥等,江左冠族。 |
盥 | guàn | 浇水洗手,泛指洗:盥洗。盥漱。《聊斋志异 青梅》天明,盥已,尼望之而惊曰:“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福且至,勿忘老身矣。” |
盥馈 | guànkuì | 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仪礼·士昏礼》:"舅姑入于室,妇盥馈。"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 宋 周密《武林旧事·公主下降》:"筵毕,皇后、太子先还,公主归位,行同牢礼。然后亲行盥馈舅姑之礼。"《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茂德帝姬下嫁蔡鞗,父(蔡)京请免见舅姑行盥馈之礼,(宋徽宗)诏不允。 |
盥手 | guànshǒu | 洗手。古人常以手洁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经:“读是经时,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浄。”唐 陆龟蒙引泉诗:“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二刻拍案惊奇 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古老纸色。” |
盥漱 | guànshù | 洗漱。《庄子·寓言》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虽在蒙尘,斋戒不废,及疾不能进膳,盥漱如初。 |
盥栉 | guànzhì | 洗脸、梳头。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聊斋志异 娇娜》视(孔)生盥栉已,乃呼酒荐馔。《聊斋志异 莲香》盥栉见母,见者尽眙。《聊斋志异 菱角》女泣不盥栉,家中强置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