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元王世家》记载:“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於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此为第一代楚王刘交的由来。刘邦打败项羽后,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统辖淮河以北地区,都城设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但随着汉高祖开始铲除异姓王,建立刘氏一统政权,韩信被擒杀,刘交得以接替楚王之位,都彭城。
经梳理《史记》相关内容,七代楚王信息如下:
楚王名 | 在位时间 | 去世时间(公元前) | 西汉皇帝 |
1.楚元王刘交 | 23年 | 179 | 汉文帝刘恒 |
2.楚夷王刘郢yǐng | 4 | 175 | 汉文帝刘恒 |
3.(无谥号)刘戊 | 21 | 154 | 汉景帝刘启 |
4.楚文王刘礼 | 3年 | 151 | 汉景帝刘启 |
5.楚安王刘道 | 21年 | 130 | 汉武帝刘彻 |
6.楚襄王刘注 | 14年 | 116 | 汉武帝刘彻 |
7.楚节王刘纯 | 16-17年 | 100 | 汉武帝刘彻 |
在徐州地区,楚王墓的发现为研究楚王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第一代楚元王刘交墓址在铜山区大彭镇境内的楚王山,目前尚未开放。徐州狮子山的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址,其发现颇具戏剧性。1984年砖瓦厂工人偶然发现小泥人,后经专家鉴定为彩绘兵马俑,考古学家据此推测附近存在汉墓,终于在1991年7月找到了楚王陵墓。《史记》记载刘戊“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即刘戊在薄太后丧事期间居然发生奸情,楚国的东海郡被削。刘戊因不满削地,与吴王一起领头参与了七国之乱,最终“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在陵墓未完全建好时他就被匆忙下葬,使得楚王陵留下了粗犷的遗迹。
小龟山汉墓的发现同样偶然。1981年2月,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整齐的石壁并上报。九十年代巨型墓道石移出后,墓主人身份成谜。后来当地一个电工酒后称在为墓内安装照明灯时,摸到一枚篆书印章,确认是“刘注”二字,并上交文物部门,这才揭开了墓主人为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身份之谜。

第六代楚王刘注印
不过,《史记》记载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之处。《史记》称“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纯代立。王纯立,地节二年,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但未提及刘纯儿子刘延寿接位之事。而据其他资料,刘纯死后,刘延寿是有接位的,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9年),刘纯死后长达三十年楚国被除,徐州才属于汉朝中央管辖的彭城郡。这一差异或许是因为司马迁著《史记》时资料获取的局限,亦或是出于某种书写安排。期待未来徐州周边有更多楚王墓被发现挖掘,为我们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这段历史提供更多线索,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西汉时期徐州楚王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