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台湾人攻击大陆简化汉字的帖子传播很广:“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

汉字从象形字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远离其所表达的事物了,除了少数专家,人民也不去追究其原始的模样了。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是以字母形式出现,做到了见符号会读即会写,与所表达的事物毫不相干,大大减少了学习的难度,我们的汉字脱离象形后还要继续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最终归结为交流符号。 

这自然使笔者想起了老祖宗中一些文人墨客玩拆字算命。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游孝女,字文元。以卖卜、拆字养其亲。”看起来拆字还能养家糊口呢。笔者记得小时候街上有穿着长褂的拆字先生摆摊做生意的,后来相信的人少了,也就收摊彻底消失了。 

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载:少时,见一测字者踉跄而来,问其父之病,随手拈得“一”字。术者曰:“一者生字之尽,死字之初也,汝父殆不起矣。”又问:“汝父生年云何?”其子曰:“丁丑生,属牛。”术者曰:“然则而父不死,牛加一画则生字矣。”完全是信口开河,让人哭笑不得。

文字是用来交流的,只要交流不至于误解即可,在文字结构上做文章如幽默可以博人一笑,攻击大家已经交流习惯的符号就属不齿了。简化汉字已经在大陆通行了七十余年了,几句攻击的言词可谓螳臂挡车,太不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