颳風,搜刮

guā

①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刮脸。刮宫(子宫手术)。刮削。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方法,刮皮肤,使充血,以减轻炎症)。②掠夺财物:搜刮。刮地皮(搜刮民财)。③在物体表面上涂抹:刮糨子。④风吹动:大风刮倒一棵树。

刮肠洗胃

guāchángxǐwèi

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刮垢磨光

guāgòumóguāng

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唐 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清·郑观应《盛世危言·火器》:“近来有人购他国不用之枪炮,刮垢磨光,充作新造者。”

刮垢磨痕

guāgòumóhén

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唐·孙樵《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刮骨抽筋

guāgǔchōujīn

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刮骨疗毒

guāgǔliáodú

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也有意志坚强的意思。

刮骨去毒

guāgǔqùdú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刮目

guāmù

①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子云(萧子云)叹曰:‘此人(指丁觇)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②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送李冀州 诗》:“众人刮目看能事,着鞭无为儒生羞。”③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端卿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刮目而视

刮目相待

刮目相见

刮目相看

guāmùérshì

guāmùxiāngdài

guāmùxiāngjiàn

guāmùxiāngkàn

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成语“刮目相看”即出自于该典故。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吕)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

刮席

guāxí

谓羞惭不敢仰视,两手不知所措而摩擦坐席。《后汉书·刘玄传》:更始既至,居长乐宫,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更始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视。《旧唐书·高骈传》:愿陛下下念黎庶,上为宗祧,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

刮涎

guāxián

勾引;挑逗:金瓶梅词话 第二三回他便时常走来与妇人吃酒,到晚夕刮涎就不去了。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谁想见面,到来刮涎,才晓得是不停当的。

刮野扫地

guāyěsǎodì

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guā I.

榨取,搜求:搜(亦作“搜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六》金主(宛颜守绪)以和议既绝,惧兵再至,乃复签民兵为守御备,遂括汴京粟,以完颜珠赫等主之。II.kuò

括马

guā

谓征集民马。《新五代史·唐废帝纪》冬十月壬戌,括马,籍民为兵。《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庚午,辽主録囚,括马给东征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完颜)仲德有文武材,事无巨细,率亲为之,选士括马,缮治甲兵,未尝一日忘奉幸秦、巩之志。

guā

老鸹:“乌鸦”的俗称。天下老鸹一般黑。参见“鸧鸹cānggu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