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 I.

参见“告朔”。II.参见gào。

告朔

gùshuò

①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②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③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④见"告朔饩羊"。

告朔饩羊

gùshuòxìyáng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告朔饩羊,名存实亡了。

《说文》手械也。《博雅·释室》杻谓之梏,械谓之桎。《周礼·秋官·掌囚》中罪桎梏,下罪梏。《山海经·海内西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聊斋志异 陈锡九》命脱缧绁,取盗严梏之,始供为周某贿嘱。

梏掠

gùlüě

用刑拷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至官,不能置辞,梏掠几死。”

梏扑

gùpū

刑具和板子。清 方苞《狱中杂记》主梏扑者亦然。

梏亡

gùwáng

谓因受束缚而致丧失。指因受物欲束缚而失去善心。《孟子·告子上》:“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孙奭疏:“梏,手械也。利欲之制善,使不得为,犹梏之制手也。”一说:梏,搅。“梏亡”谓因受利欲搅扰而丧失本性。《聊斋志异 梅女》三百诬奸,夜气之牿亡尽矣。泛指丧失。鲁迅《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陶元庆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

①绑在牛角上使牛不得顶人的横木。②养牛马的圈(j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