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相逢,会面,碰到:遇到。遇见。遇事。奇遇。遭遇。境遇。②机会:机遇。际遇。知遇。③对待,款待:待遇。冷遇。西汉·贾谊《治安策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帝之在东宫也,武帝(宇文邕)虑其不堪承嗣,遇之甚严。《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巴延才兼将相,忠于所事,故俾从汝(忽必烈皇太子),毋以常人遇之也。④姓。

遇合yùhé

相遇而彼此投合。犹碰到。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宾主相得甚欢;相遇而彼此投合。犹碰到。李劼人《天魔舞第三章》如其遇合着有关系的,或者气性大的,他倒不管你老,你穷,你是女的。

遇难成祥

遇难呈祥

yùnànchéngxiáng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愿他诸事如意,遇难成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昆曲《十五贯》第七场:“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找人能逢,谋事能成,赌钱能赢,起个数,便知分晓。”《光明日报》1982.12.20:观众有这种心理,好人不怕落难,却要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遇人不淑

yùrénbùshū

意为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过得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清·陈春晓《卖花婆》:“谁知彩凤随鸦度,遇人不淑遭摧残。”

遇赦

yùshè

逢到大赦 

遇时

yùshí

谓碰到良好的时机。《荀子·成相》:“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隋 李播《天文大象赋》:“壮高祖之遇时,聚五纬而相从。”唐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其不幸,仕不遇时。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因不遇时,説嘴不响,每事只得让他。”许地山《女国士 后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

遇事生波

yùshìshēngbō

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强壮蜂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门包小费,一齐全,不敢稍有疏略,畏其凶焰,又恐遇事生波也。”

遇知

yùzhī

受到赏识。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唐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宋 佛印《致苏东坡书》:“尝读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愿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①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寓居。寓所。寓舍。寓邸。《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兴元自兵乱以来,城内生荆棘,官民皆茅屋,而帑藏寓僧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②住的地方:公寓。客寓。③作动词,安排住处;收进来,关起来。《庄子·德充符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王老志死后,(王)仔昔来都下,帝(宋徽宗)知之,召令踵老志事,寓蔡京第,因有是命。④寄托;托付:寄寓。寓目(过目)。寓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寓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庄子·齐物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庄子·田子方》: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庄子·田子方》: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晋书 陶潜传》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其为朕(宋孝宗)相丘陵原隰之宜,勉农桑,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朕将即勤惰而寓赏罚。明 宋濂《阅江楼记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聊斋志异》寓赏罚于嬉笑,百诵不厌。《孽海花第二七回》:“天帷昵就,搅留仙似龙拏;鈿盒承恩,寓脱簪於鸡旦。”

寓贬于褒

yùbiǎnyúbāo

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寓兵于农

yùbīngyúnóng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宋·邵博《闻见后录 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无令州县别致骚扰,以备缓急使唤,此正古人寓兵于农之意。《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一》今朝廷拨降钞锭,措置农具,命总兵官于河南克复州郡,且耕且战,甚合寓兵于农之意。

寓贯

yùguàn

指寓居他乡。《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初,开封府解服勤词学进士二十五人,为下第者刘溉所讼,其十三人以寓贯,皆奔窜潜匿,有司追捕。

寓居

yùjū

寄居;侨居。《晋书 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寓目

yùmù

犹过目;观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鬭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聊斋志异 鸽异》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陈毅《与阿英信》:“平生新旧剧寓目不多。”

寓情

yùqíng

寄托情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明 俞弁《逸老堂诗话 序》:“余性疏懒,平居自糲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閲披校,竟日忘倦。”明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谓比与兴者,皆託物寓情而为之者也。”

寓食

yùshí

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南史·王镇恶传》年十三而苻氏败,寓食澠池人李方家。《新唐书·李泌传》泌因收其公廨钱,令二人寓食中书舍人署。宋 曾巩《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夫死,寓食於潁,以勤俭积日大其家,以诱教不倦成其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李全,一流民耳,寓食于我,兵非加多,土地非加广,势力非特盛也。

寓书

yùshū

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於子西以告宣子。” 蔡绦铁围山丛谈 卷三》:吾在铁城因故人有帅成都者,得寓书,遂与石通寒温。《聊斋志异 阿绣》又遣人赴盖,寓书于姚。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寓宿

yùsù

寄宿。《后汉书·郭太传》:“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叩门久之,一人出问,公告其迷,且请寓宿。”《云笈七籤卷一一二》:“此去人家稍远,无寓宿之所,不嫌弊陋,宿於吾庐可也。”

寓望

yùwàng

古代边境上所设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国语·周语中》:“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韦昭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董增龄《正义》:“寓望,谓寄寓之楼,可以观望。亦曰候馆,馆有积,遗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宾客羇旅,则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寓物

yùwù

托物;寄于物。唐 范摅《云溪友议 卷一》:“王轩少为诗,寓物皆属咏,颇闻《淇澳》之篇。”宋 欧阳修《琴枕说》:“老庄之徒,多寓物以尽人情。”宋 苏轼《三槐堂铭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寓形

yùxíng

寄托其形体。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復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唐 白居易《和答诗·和思归乐》:“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寓形宇宙间,佚我方以老。” 

寓言

yùyán

①有所隐含的语言。《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②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意yùyì

寄托或蕴含意旨。寄托或隐含的意思。《花月痕第五回》痴珠自此入益门,度大散关,寓意山水,日纪一诗,转也摆脱一切。

寓直

yùzhí

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晋 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於散骑之省。 李匡乂《资暇集》卷中:“‘寓直二字,出於潘岳之为武贲中郎将。晋朝未有将校省,故寄直散骑省。《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初,太宗(赵光义)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秩未崇。

yù I.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山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II.ǒu古同“偶”,偶像。参见III.yú

yù

(鸟)疾飞的样子:“彼晨风,郁彼北林。”《说文》鸇飞貌。《广韵》鸟飞快也。《广雅》鴥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