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u I.

①《说文》句,曲也。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曲);句倨(弯曲);句圜(屈曲连环)。②如果,表示假设。《马王堆汉墓帛书》吾句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II.参见jù

句骊

gōulí

亦作“句丽”。古国名。在今朝鲜境内。《汉书 王莽传中》其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

句漏

gōulòu

山名。又作勾漏。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东北15公里。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晋书 葛洪传》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

句萌

gōuméng

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称为"句",有芒而直者称为"萌",合称"句萌"。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淮南子·本经训》:“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 南朝宋 鲍照《园葵赋》:“句萌欲伸,丛芽将放。”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见有句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按,句亦作“勾”。《聊斋志异 葛巾》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句萌,以望其拆。



gōu

偻: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俗称“小儿软骨病”。



佝偻


gōulóu

脊背向前弯曲。《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gōu I.

通“钩”。弯曲。盘错的树根。《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山海经》有木,青叶紫茎,…,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II. 参见gǒu。III. jǔ橼:a.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果实长圆形,黄色,有香气,果皮可入药或提制芳香油;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香橼”。

gōu

笼。字从竹,从冓(gōu),冓亦声。“冓”意为“碰头”。

篝灯

gōudēng

谓置灯于笼中。《宋史·陈彭年传》:“彭年 幼好学,母惟一子,爱之,禁其夜读书,彭年篝灯密室,不令母知。”宋 王安石《书定院窗》诗:“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方将篝灯,适友人招饮,遂扃户去。”

篝火

gōuhuǒ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营火会上燃起熊熊的篝火。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周总理,你在哪里》: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七根火柴》: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篝火狐鸣

gōuhuǒhúmíng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使一切篝火狐鸣、妄希非分者观之,亦可爽然自失矣。”

gōu

“革”指“皮管道”。“革”与“冓”联合起来表示“来风和去风碰头的地方”。本义:皮管式风箱。引申义:皮革臂套。皮质的袖套,射箭时戴在左臂上,因叫“射鞲”。《说文》鞲,射臂决也。鞲鹰(蹲在臂套上的苍鹰);鞲绳(拴住鞲鹰的绳子)。《聊斋志异 小猎犬》臂上青鞲,有鹰如蝇。《聊斋志异 西湖主》一臂青鞲,度过岭头,则数十骑猎榛莽,并皆姝丽,装束若一。参见“韦鞲”。

gōu

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臂套。《史记·滑稽列传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崔)慧景反迹既彰,实是见贼,我曹武将,譬如韝上鹰,将军一言见命,便即制之。



gōu

①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②地名。《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轘辕、缑氏之口。《史记 孝武本纪》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③姓。

缑氏


gōushì

缑氏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系春秋时代周灵王缑姓皇后的诞生地而得名,是古代中原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曾多次设县治,在20世纪30年代是中原革命的红色摇篮和圣地,素有“小延安”之美称。《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夏六月丙戌,幸缑氏,登轘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