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 gé | ①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②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③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爵圈禁。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④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⑤同“亟”,指病重。《礼记·檀弓 曾子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聊斋志异 叶生》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⑥人的皮肤。《聊斋志异 黑鬼》足革粗厚,立刃为途,往来其上,毫无所损。⑦姓。 |
革弊 | gébì | 革除弊害。《晋书 武帝纪》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宋史·唐恪传》革弊当以渐,宜择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辽史·礼志一》变通革弊,与时宜之。《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五》帝(宋孝宗)曰:“革弊当自宫禁始。”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革弊而反以滋弊,厘奸而重以为奸,似非计之得者。 |
革车 | géchē | 古代兵车的一种。《左传·闵公二年》:“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杜预注:“革车,兵车。”《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 梅尧臣注:“驰车,轻车也;革车,重车也。凡轻车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车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孙子兵法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孟子·尽心下》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北史·文苑传序》:“既而革车电迈, 渚宫云撤。” 宋 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二》:“古者,车兼攻守,合而言之,皆曰革车;分而言之,曰革车,又曰轻车、重车。” |
革除 | géchú | ①全部废除--主要用于法律、习惯制度、传统等。例:革除陈规陋习。②实施或引进更好的方法、更好的行动步骤或更好的行为来去除恶行。例:革除恶习。③开除;撤消职务。例:把他从公司革除出去。④明成祖夺取建文帝帝位后,下诏革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臣下嫌于记载,乃称建文年间为“革除”。《明史卷七 成祖三》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革带移孔 | gédàiyíkǒng | 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
革凡成圣 革凡登圣 | géfánchéngshèng géfándēngshèng | 革除凡习,成为圣哲。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隋炀帝《答释智顗遗旨书》:“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
革风易俗 | géfēngyìsú | 改变风气和习俗。我们要革风易俗,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
格高意远 | gégāoyìyuǎn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革故鼎新 | gégùdǐngxīn |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遂以“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文贞公碑》:“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陛下革故鼎新,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为。” 陈毅《示儿女》诗:“看我中华跃上游,革故鼎新事事侔。”亦作“革故立新”。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
革故立新 | gégùlìxīn |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革故鼎新,当有一番佳境。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
革官削职 | géguanxuēzhí | 革官:免去官职。削职:免职。如果这样狼狈地回到沈阳,不但是党务专员作不成,要革官削职,甚至连脑袋也保不住。 |
革讳 | géhuì | 忌讳。晋 陈寿《表上诸葛氏集》:“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以明大通之道也。” |
革奸铲暴 | géjiānchǎnbào | 清除奸佞,铲除暴虐。国家要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革奸铲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革故鼎新 革旧从新 革旧图新 革旧维新 | gégùdǐngxīn géjiùcóngxīn géjiùtúxīn géjiùwéixīn | 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抛弃旧的事物,谋求新的途径。改变旧的,提倡新的。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文武氏革旧维新,周公礼百王兼备。”《魏书·食货志》:“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宋·刘克庄《宝学颜尚书神道碑》:“国势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诏,风厉有位,革旧图新,以回天意。”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革故鼎新,当有一番佳境。 |
革面 | gémiàn | ①谓改变脸色或态度。革面迎合。《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王弼注:“小人乐成则变面以顺上也。”孔颖达疏:“小人革面者,小人处之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晋 陆机《高祖功臣颂》:“覩/睹几蝉蜕,悟主革面。”宋 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往来革面,进退异辞。”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令羣臣咸誓言上表,革面相从,于是国是定而议论一矣。”②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旧唐书·武宗纪》:“刘公直、安全庆等各凭地险,屡抗王师,每肆悖言,罔怀革面。”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今相国以台司重臣,不能山险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会,挞辱士卒,终将何物归报天子?”柳亚子《题夏内史集诗》:“鸱枭革面化鸾皇,禹甸尧封旧土疆。”参见“洗心革面” |
革面革心 革面悛心 革面洗心 | gémiàngéxīn gémiànquānxīn gémiànxǐxīn |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周易 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无私。”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复勤恳化导,设书院六,义学百,楚苗駸駸向学,呈求考试,遂已革面革心。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近来所负笔债甚多,拟稍稍清醒,然后闭门思过,革面洗心,再一尝试。” |
革面敛手 | gémiànliǎnshǒu | 指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严打斗争的深入开展,使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不得不革面敛手。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
革面洗心 | gémiànxǐxīn |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亦洗心革面。《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
革灭 | gémiè | 消灭,灭亡。宋 苏洵《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革命 | gémìng | ①谓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古代认为王者受命于天,改朝换代是天命变更,因称“革命”。《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思齐先代,坐而待旦。②谓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③根本性的改革。 |
革命反正 | gémìngfǎnzhèng |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晋书·王导传》:“人怀汉德,革命反正,易以为功。” |
革命创制 | gémìngchuàngzhì | 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隋书·许善心传》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 |
革囊 | gé’náng | 指皮口袋或佛教称人的躯体。《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之。明 梅鼎祚《玉合记·焚修》我心已如死灰,何以革囊见试。清 赵翼《古玉琀歌》我笑古人太痴绝,一副革囊已破裂。 |
革瓢屡空 | gépiáolǚkōng | 见“箪瓢屡空”。“革瓢屡空”是误传。 |
革任 | gérèn | 犹革职。明 张居正《议处黔国公沐朝弼疏》:“先帝亦不忍加刑,止令革任閒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个甲科与闻参将辩白前事,世间情面哪有不让縉绅的,逐件贜罪得以开释,只处得他革任回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其时万户也为事革任回卫,身故在家了。 |
革图易虑 | gétúyìlǜ | 改变打算。《后汉书·袁谭传》:“若乃天启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匍匐悲号於将军股掌之上,(审)配等亦当敷躬布体以听斧鑕之刑。” |
革邪反正 | géxiéfǎnzhèng |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
革心 | ɡéxīn | 谓改正错误思想。晋 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上》:“苌不杀无辜,以谴诃为非,无赫赫大恶,可裁削夺,损其租赋,令得改过自新,革心向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望晓厉士大夫,庶几偷薄革心,以清朝路。 |
革心易行 | géxīnyìxíng | 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汉书·严助传》南越王甚嘉被惠泽,蒙休德,愿革心易行,身从使者入谢。 |
革新变旧 | géxīnbiànjiù | 谓更造新的,改易旧的。《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踪核始终,大存缓密,革新变旧,有约有繁。” |
革易 | géyì | 革除改变。《后汉书·荀彧传》:“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周书·苏绰传》:“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彊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每左右侍臣论议,唯欲兴造革易,未尝言及政事。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由是以教,则薰陶革易,不劳而化。” |
革职留任 | gézhíliúrèn | 革:革除。撤职之后仍然留在原任上办事,使之戴罪立功。冯玉祥《我所知道的蒋介石》:“今天记小过,明天就记大过,后天就是革职留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