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 fèi | 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肺脏。肺病。 |
肺附 | fèifù | 比喻帝王的亲属或亲戚。《汉书·刘向传》:“臣幸得托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颜师古注:“旧解云,肺附谓肝肺相附着,犹言心膂也。一说,肺谓斫木之肺札也,自言于帝室犹肺札附于大材木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书八》:“余谓肺、附,皆谓木皮也……言己为帝室微末之亲,如木皮之托于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汝家幸缘肺附,蒙国宠荣,覆宗不足以报。” 宋 苏轼《敕高公绘公纪并防御使制》:“以尔父士林 ,早缘肺附,逮事厚陵,没于中年,爵不配德。”《资治通鉴 汉纪九》臣得蒙肺附为东藩,属又称兄。 |
肺府 肺腑 | fèifǔ | ①府,通“腑”。泛指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新唐书·董昌传》:“(董昌)始立生祠,刳香木为躯,内金玉纨素为肺府。”②府,通“腑”。犹肺附。比喻帝王的亲属或亲戚。《后汉书·何敞传》:“刘畅宗室肺府,茅土藩臣,来吊/吊大忧。”《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臣等以(刘)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晋书 符坚载纪上》昔刘向以肺腑之亲,尚能极言,况于臣(苻融)乎!章炳麟《秦政记》:“要以着之图法者,庆赏不遗匹夫,诛罚不避肺府,斯为直耳。” |
肺腑之言 | fèifǔzhīyán | 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在老师的深情关怀下,他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苏曼殊《碎簪记》蒙令叔出肺腑之言相劝。 |
肺肝 | fèigān | ①比喻内心。《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三国魏 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新唐书·袁滋传》:“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谓可见肺肝。”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郭沫若《科大大联合诗》:“大联合,弟兄携手,肺肝相向。”②比喻心腹。唐 杜牧《与浙西卢大夫书》:“员外七官以某尝获知於郎中,惠然不疑,推置於肺肝间。” |
肺膈 | fèigé | 犹言人的内心。明 张居正《答列卿杨本庵》:“芜创虽不足以发扬令先公之盛美,然道仆平生所与令先公同心许国之谊,则无一字不出於肺膈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九郎曰:‘缠绵之意,已镂肺膈,然亲爱何必在此?’” 《聊斋志异 五通》缘与女狎昵既久,肺膈无不倾吐。 |
肺石 | fèishí | 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赤石。民有不平,得击石鸣冤。石形如肺,故名。《周礼·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远(达)穷民,凡远近惸qióng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臣思入国门,坐于肺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南齐书·明帝纪》:“上览易遗,下情难达,是以甘棠见美,肺石流咏。”《资治通鉴 梁纪一》癸酉,(梁武帝萧衍)诏“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若以功劳才器冤沈莫达,投肺石函。” 宋 沉括《梦溪笔谈·器用》:“长安故宫阙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形如垂肺。”王闿运《上征赋》:“伤肺石之无听兮,对羸老而淫淫。” |
肺石风清 | fèishífēngqīng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成语故事考·讼狱》:“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 |
芾 | fèi I. | 小树干及小树叶:蔽芾(形容树木枝叶小而密)。II.fú草木茂盛。 |
杮 | fèi I. | ①音肺。《说文》削木札朴也。削木头,特指削去木简上的错误。②削下来的木片:“濬造船,其木杮蔽江而下。”II. bèi①木生枝叶。②树木繁盛。《集韵》普盖切,音沛。木盛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