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i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谤。章。腹心谤。

诽谤


fěibàng

①以不实之辞毁人。《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唐 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巴金《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②怨望。《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高诱注:怨望多也。《韩诗外传 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明 归有光《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闾巷诽谤之言,或不能无。③进谏。《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周书·柳虬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宋 宋祁《绝禁忌篇》:秦暴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 诽谤之木 ”

诽谤之木

非谤之木


fěibàngzhīmù

供百姓书写政治缺失的表木。《吕氏春秋·自知》:“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能自知。”高诱注:“欲谏者击其鼓也。书其过失以表木也。”《汉书 王莽传 中》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谏之鼓。《资治通鉴 汉纪四》臣光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 葛洪《抱朴子·博喻》:“诽谤之木设,则有过必知;敢谏之鼓悬,则直言必献。”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至于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诽诋


fěidǐ

诽谤诋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三》(耶律)伊逊闻而衔之(刘伸),相与诽诋,遂外迁。明 方孝孺《答金景文书》:"仆独学宜加懔懔,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幸有诽诋以为不肖人,则大喜之;有刺讥文章疵病者,则小喜之。其意固出于见厚,岂不喜哉!"

诽诽fěifěi

沸沸扬扬。《水浒传第十七回》:“我也诽诽地听得人説道:‘有贼打劫了生辰纲去。’正在那里地面上?”

诽誉在俗


fěiyùzàisú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诽怨


fěiyuàn

责备怨恨。《吕氏春秋·审分》:"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则扰乱矣。"《宋史·贾易传》:"(苏辙)与轼昔皆诽怨先帝,无人臣礼。"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汉有韦孟一篇,虽入诸《选》,其辞多诽怨而无优柔不迫之意。"


fěi I.

①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匪徒。匪首。叛匪。②不,不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匪浅。《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汉 扬雄《逐贫赋》土阶茅茨,匪雕匪饰。《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诗》曰:“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是以不敢!参见“匪亲”。③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说文》匪,器似竹筐。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作动词表示用筐装着。《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II.参见bǐ。

匪朝伊夕

fěicháoyīxī

①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冉闵之亡,匪朝伊夕,成败之形,昭然易见。” 《资治通鉴 陈纪三》然或命一族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王)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则厥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其威而除其患。唐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克复之期,匪朝伊夕。”②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鸾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唐 李林甫《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参见“匪伊朝夕”

匪匪翼翼

fěifěiyìyì

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匪躬

fěigōng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孔颖达疏:“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晋书 武帝纪》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比干匪躬而剖心于精忠,田丰见微而夷戮于言直。” 唐 权德舆《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一:“至于倭文端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文文忠之匪躬尽瘁,驯扰强蕃,方之姚宋忠唐、范韩翊宋,殆无恧色。”

匪遑

fěihuáng

没有闲暇;来不及。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

匪解

匪懈


fěijiě/fěixiè

亦作“匪懈”。不懈怠。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郑玄笺:“匪,非也。”孔颖达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颜师古注:“帝言内自视察,不敢怠惰。”孔传:“虽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者,以为宪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已受吉甫褒申伯之功。《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四》帝(宋真宗赵恒)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曰:“田锡,直臣也,天何夺之速乎!自居位以来,尽心匪懈,如终如一,若此谏官,诚不易得。”


匪亲

fěiqīn

不是亲子弟;不是亲信。晋 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南朝梁 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寔惟北门重,匪亲孰为寄?”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嶸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行为不端正的亲属。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谨关防》:“至于宅内人出外,往往向衙役饮酒,青楼宿娼,倘上宪闻之,深为未便。或劣僕经差,匪亲归里,尤不可不加谨也。”

匪人

fěirén

①不是亲近的人。《易·比》:"比之匪人。"王弼注:"所与比者皆非己亲,故曰比之匪人。"②引申指孤独无亲的人。《后汉书·张奂传》:"俱生圣世,独为匪人,孤微之人,无所告诉。"③行为不端正的人。《易·否》:"否之匪人。"李鼎祚集解引虞翻 曰:"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故曰匪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陛下(宋哲宗赵煦)既用善人,则匪人皆忧难进,遂以善人之相称举者皆指为朋党。《聊斋志异 素秋》甲少孤,有寡母溺爱过于寻常,日近匪人,渐诱淫赌,家传书画鼎彝,皆以鬻偿戏债。④盗寇。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捕役得其厚利,心知不是匪人,反作干情。"

匪石

fěishí

非石,不象石头那样可以转动。形容坚定不移。《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孔颖达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莺莺见生敷扬己志,窃慕于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清 钱谦益《魏大中父邦直加赠征仕郎工科给事中制》:“攻木之教有闻,匪石之心不改。”

匪石匪席

fěishífěixí

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与焦仲卿演绎的是一处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但他们的感情却是匪石匪席,永不变心。

匪石之心

fěishízhīxīn

比喻坚贞不渝。《诗经 邶风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遂将匪石之心,冀伸藻镜之用。

匪兕

fěisì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朱熹集传:“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闲暇也。”兕,兽名。后因以“匪兕”为感叹徭役的典实。清 魏源《关中览古》诗之二:“云与地为一,天去山如咫。战垒复何存,征途谣匪兕。”

匪惟fěiwéi

非但,不只;不是。汉·蔡邕《郭有道碑文》:“礼乐是悦,诗书是敦,匪惟摭华,乃寻厥根。”汉 扬雄《逐贫赋》匪惟幼稚,嬉戏土沙。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匪唯无益,乃反为损。”

匪彝


fěiyí

违背常规的行为。《尚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孔传:“彝,常……无从非常。”《旧唐书·德宗纪下》期申报效,奉我典章,而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凶狡成性,扇构多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间者任用非人,不能秉礼怀义以辅朕,顾乃陷于匪彝,败俗伤教,朋淫肆欺,群议坌涌。


匪夷匪惠

fěiyífěihuì

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匪夷所思

fěiyísuǒsī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匪伊朝夕

fěiyízhāoxī

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伊:语助词,无义。我有志,匪伊朝夕《周书·文帝纪上》:“今若召悦授以内官,臣列旆东辕匪朝伊夕。” 《聊斋志异 婴宁》媪喜曰:“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残躯不能远涉,得甥携妹子去,识认阿姨,大好。”

fěi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又如: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悱发(欲说而不能,有待别人开导启发)。参见“愤悱”、“悱愤”。

悱恻

fěicè

内心悲苦凄切的。缠绵悱恻。《楚辞·九歌·湘君》隐思君兮悱恻。

悱恻缠绵

fěicèchánmián

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亦缠绵悱恻。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瞿秋白《饿乡纪程》我记得,我心灵里清纯洁白一点爱性,已经经过悱恻缠绵的一番锻炼。

悱愤

fěifèn

①忧思郁结。晋 成公绥《啸赋》:“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緜。”②指思虑郁结,渴求启发。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 序》:“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於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fěi

常绿乔木。果实叫榧子,可供食用和药用。木材耐潮,是造船、建筑等的用材。《笑林广记 吃榧伤心》有担榧子在街卖者,一人连吃不止。卖者曰:“你买不买,如何只吃?”答曰:“此物最能养脾。”卖者曰:“你虽养脾,我却伤心。”

fěi新月开始发光生明,月朏星堕。亦用为阴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书·召诰》:“三月,惟丙午朏。”孔传:“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汉书·律历志下》引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指天刚亮。《淮南子·天文训》:“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为朏明。朏朏昢昢”pèipèi兽名。《山海经·中山经》:”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谷。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郝懿行笺疏:”陈藏器《草本拾遗》云:风狸似兔而短,人取笼养之,即此也。“ 聚积貌。《西京杂记》卷六:”床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朏魄新月之光。常指夏历每月初三晚上的月光。《文选·谢庄 月赋》:“朒眺警阙,朏魄示冲。李善注:“朏,月未成光;魄,月始生魄然也。又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朏魄双交,月气参变。“李善注:“朏魄双交,谓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