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 I.

①漂浮:泛舟。汉 刘彻《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晋书 王羲之传》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资治通鉴 齐纪七》五月,己丑,(北)魏主(孝文帝)东还,泛渭入(黄)河。《资治通鉴 唐纪十》庚子,上(李世民)宴洛阳宫西苑,泛积翠池。宋 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宋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明 魏学洢《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透出:脸上泛出了红晕。③浮浅,不切实:浮泛。空泛。泛泛之交(友谊不深)。泛泛而谈。④一般地:泛论。泛指。泛称。广泛。泛览。泛读。⑤水向四处漫流;光的弥漫:泛溢。《汉书 王莽传中》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宋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II.参见“泛驾fěngjià

泛爱

fàn’ài

资性泛爱,不疑于人。①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 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②朋友的代称。 晋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诗》:“广筵散泛爱,逸爵纡胜引。” 唐 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 诗》:“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 仇兆鳌注引 赵汸 曰:“泛爱,出论语。 殷仲文诗:‘广筵散泛爱’,遂以为朋友之呼矣。” 宋 赵令畤《侯鲭录 卷七》:“王立之云:‘老杜家讳闲,而诗中……又有泛爱怜霜鬓,留欢卜夜闲。’”

泛唇泛舌

fànchúnfànshé

议论纷纷。《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七回:“猛然间作房里罗罗唣唣,泛唇泛舌。”

泛泛

fànfàn

荡漾的样子,浮动的样子;浩瀚无垠的样子。泛泛其景。泛泛杨舟。《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南朝梁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唐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唐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序》:“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不深入;平平常常。泛泛之交。泛泛而谈。屈原《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泛泛而谈

泛泛之谈

fànfànértán

fànfànzhītán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他的泛泛之谈让我如堕五里雾中。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泛泛之交

fànfànzhījiāo

交情不深的朋友。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八:“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或全不交际,或普作泛泛之交际。

泛泛之人

fànfànzhīrén

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泛浮fànfú亦作“氾浮”。漂浮。晋 左思《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氾浮,若云含星,而光耀洪流。”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苏州客》:“兄今泛浮江湖间,何为乎?”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杨先坠水,得免。逢一木抱之,汎浮经两日,漂至一岛。”松动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

泛海

fànhǎi

乘船过海,渡海。《晋书 谢安传》:“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宋书·朱修之传》:“(朱修之)泛海至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复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修黎)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泛浩摩苍

fànhàomócāng

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宋·刘克庄《沁园春·八和》词:交游少,约文房四友,泛浩摩苍。

泛驾

fěngjià

翻车。亦喻不受驾御。《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颜师古注:“泛,覆也……覆驾者,言马有逸气而不循轨辙也。”清 侯方域《 答孙生书》:“放之不知其千里,息焉则止于闲,非是则踢之啮之,且泛驾矣。”

泛驾之马

fěngjiàzhīmǎ

泛驾:不服人驾驭。不服从驾驭的马。马有逸气而不循轨辙。泛,通“覆”。比喻很有才能而不循旧规的人。也形容敢于创新的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明·袁宏道《与陈正甫提学》:“而千里之足,多出于泛驾之马。”

泛级

泛阶

fànjí

fànjiē

古代官制,自魏晋置九品,后魏又分正品﹑从品及上下阶后,文武百官,按期考绩,定其品级。但有时由于制度废弛或朝廷恩庆,职官普遍晋升官级,谓之'泛阶'。《北齐书·废帝纪》内外百官普加泛级,亡官失爵,听复资品。

泛览

氾览

fànlǎn

①广泛阅读。《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等传论》“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余今氾览外夷大秦诸国,犹尚旷若发蒙矣,况夫邹衍之所推出,大易、太玄之所测度乎!”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南朝梁 萧统《文选 序》:“余监抚餘闲,居多暇日,歷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宋书·羊欣传》:“(羊欣)汎览经籍,尤长隶书。”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谓》:“少读书嵩山,清才拔萃,汎览流观,不屈於权势。”象升《振素庵诗集 序》:“然泛览既多,于魏以迄国朝诸作者之流派得失,亦略能言之。”②随处游览。宋 欧阳修《与谢舍人书之二》:“泛览水竹,登临高明,欢然之适,无异京洛之旧。”明 林鸿《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夕景更汎览,客程殊未央。”

泛滥

fànlàn

大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於天下。”比喻不好的事物。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其实,近一两年来,杂文集的出版,数量并不及诗歌,更其赶不上小说,慨叹于杂文的泛滥,还是一种胡说八道。”《史记·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广博;广泛;文笔汪洋恣肆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广泛流行。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初法度犹明,尚有所惮,未至於泛滥。”

泛滥成灾

fànlànchénɡzāi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一件事物,多到了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

泛论

fànlùn

广泛地论述;泛泛地谈论;随意议论;泛论哲理。一般的论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因泛论中外臣僚,帝(宋孝宗)曰:“为宰臣须胸次大,乃能容物。”

泛萍浮梗

fànpíngfúgěng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泛然

fànrán

①漂浮貌;浮动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臣(张浚)今奉亲偕行,去家万里,泛然舟寄,未有定居,望许臣于都督府借差使臣四员,存留亲兵五十人,以备缓急。②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③一般,普通。④广泛,普遍貌。⑤空泛;浮浅,不深入。

泛使

fànshǐ

宋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 卷四》熙宁七年春,契丹遣泛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宋史·范成大传》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史。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陈俊卿)陛辞,犹劝帝远佞、亲贤,修政事以复仇雠,泛使未可轻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汤)邦彦既斥不复用,自是河南之议始息,不复遣泛使矣。

泛水fànshuǐ

①积水。《孙膑兵法·雄牝城》:“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②坐船在水上游玩。《南史·梁衡山县侯恭传》:“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③瓷器名。唐 冯贽《云仙杂记·瑠黄椀》:“元载饮食,冷物用磂黄椀,热物用泛水甆器,器有三千事。”

泛应曲当

fànyīngqǔdāng

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这(辩证唯物论)并不是外来的异物,而是泛应曲当的真理。

泛宅浮家

fànzháifújiā

谓以船为家。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下: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

泛卮

fànzhī

把酒杯翻过来。意谓干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因而自起泛卮,谢过不遑。” 谓斟满酒。卮,圆形酒器。《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

泛舟

fànzhōu

船行水上;坐船游玩。泛舟洞庭湖。《晋书 宣帝纪》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沈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宋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fàn

同“”。《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庄子·德充符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②用于地名。江苏氾水。比较:河南汜sì水。

fàn

同“”。《庄子·列御寇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fàn

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梵,即芃péng之俗体。②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佛事)。

梵册贝叶

fàncèbèiyè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清 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梵铃fànlíng

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红楼梦第五十回》鏤檀鍥梓一層層,豈係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梵声

fànshēng

念佛诵经之声。南朝 梁武帝《和太子忏悔诗》:“繚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唐 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唐 钱起《送僧归日本》:“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南唐 陈陶《题豫章西山香城寺诗》:“祇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