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I.

①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②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④痛恨,怨恨,以为苦:令人愤毒。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II.dài古同“”,玳瑁。

毒蠚

dúhē

①毒虫用毒刺刺扎施毒。②指毒蠚之虫。③毒害;残害。《汉书 王莽传中》毒蠚并作,农民离散。④指毒害人的行为。

毒口dúkǒu

恶毒的语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駡辱妇之父母。”

毒疠

dúlì

导致疫病之毒气。疠,指疫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明 唐顺之《南征歌》:“莫怕炎洲饶毒癘,一冬飞雪似胡天。”清 俞正燮《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又百餘年教养将士,不忍以之尝试毒癘也。”

毒龙

dúlong

凶恶的龙。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復西行)三日至不可依山,其处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常山之人,皆鱼鱉也。”喻残暴者,恶势力。梁启超《新罗马·隐农》:“时势造英雄,休恼公,穿杨百步终须中。调么凤,驯毒龙,双肩重。”张昭《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读书养性兼耕种,吾道犹堪制毒龙。”陈毅《六国之行诗》:“百战驱封豕,千辛制毒龙。”③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后卒成佛。后用以比喻妄心。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唐 王维《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毒虐

dú’nüè

狠毒暴虐。《后汉书·酷吏传·阳球》:“愆过之人,好为妄作,不宜使在司隶,以骋毒虐。”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李林甫以毒虐弄正权》:“李林甫以毒虐弄正权,帝命列仙举三震之。”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煔希之篇,事出意大利,记女子煔希之父,酷虐无道,毒虐无所弗至。”

毒痡

dúpū

①毒害,残害。《尚书·泰誓下》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宋 洪迈《容斋续笔·周礼 非周公书》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 莽 据以毒痡四海。《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三》纣内荒于色,毒痡四海,比干谏,纣刳其心,遂失天下。②痛苦。唐 黄滔《祭崔补阙》颜回先死,盗跖后殂,世之灾眚,生之毒痡,怆恨风烛,凄凉隙驹。

毒热

dúrè

酷热,闷热。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毒蛇猛兽


dúshéměngshòu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瞿秋白《文艺杂著》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毒蛇猛兽横行。

毒药

dúyào

①辛烈的药物。②能危害生命的药物。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I.

冒顿单于mòdúchányú:(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匈奴族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II.参见dùn。

①怨恨:“旦获于群弟兮。”②诽谤:“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之言出矣。”③憎恶。参见“怨讟”。

髅:死人的头骨,骷髅。

髑髅

dúlóu

①头骨。多指死人的头骨。不同于骷髅kūlóu。《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髏,髐然有形。”三国魏 曹植《髑髅说》:“顾见髑髏,块然独居。” 《资治通鉴 后汉纪一》其后节度使王继弘敛城中髑髅之,凡得十余万。宋 苏轼髑髅赞:“黄沙枯髑髏,本是桃李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六》其饮器则赐帝师,盖西僧欲得帝王髅以厌胜致富也。《聊斋志异 谕鬼》只宜返罔两之心,争相忏悔;庶几洗髑髅之血,脱此沉沦。②指死人的头。唐 杜甫《戏作花卿歌》:“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发蓬蓬似筐许,乱丝粘着髑髅上。清 秋瑾红毛刀歌:“遭斯刃者凡几辈?髑髏成羣血涌涛。”鲁迅《故事新编·起死》:“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参见“骷髏kūlóu”。

韦”指“复合皮”。“蜀”意为“带孔眼的网罩”。“韦”与“蜀”联合起来表示“用双层皮张制作的带有透气孔眼的弓袋”。《吕氏春秋·仲春》:“带以弓韣。”《礼记·明堂位》:“载弧韣。”《汉书 王莽传下》凡百二十人,皆佩印韨,执弓韣。②指弧﹑席等物的套子。③通"椟"。木柜,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