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 dōu I. | ①引申指“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清·林觉民《与妻书》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②表示已经。如:茶都凉了,你赶快喝吧! ③引申指“表示语气的加重”。如:一动都不动。④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II.参见dū。 |
都郛 | dōufú | 城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 李贤注:“穀梁传曰:‘人之所聚曰都。’杜预注左传曰:‘郛,郭也。’” |
都会 | dōuhuì | ①大城市。宋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②集会,会聚。③唐时称举场为都会。 |
都君 | dōujūn | ①古称诸侯。《孟子·万章上》:“謨盖都君咸我绩。”孙奭疏:“都君,即象称舜 也。然谓之都君者,盖以舜在侧微之时,渔雷泽,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以此遂因为之都君。”清 顾炎武《日知录·君》:“人臣称君,自三代以前有之。孟子:‘象曰:謨盖都君。’”黄汝成 集释引 阎若璩 曰:“是时,舜已为诸侯,故曰都君,非人臣也。”明 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虞帝做都君时,瞽叟怎么要害他?”②指帝王。 明 李贽《富国名臣总论》:“独有富商大贾,羡天子山海陂泽之利,以自比于列侯都君,而不以佐国家之急,果何説乎?” |
都来 | dōulái | ①统统,完全。《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只为长时,驱驰辛苦,形貌精神,都来失绪。”唐 罗隐《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宋 柳永《慢卷绸词》:“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②总共;共有。《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经説比丘之众,其数都来多少?经:‘千二百五十人俱。’”宋 叶清臣《贺圣朝 留别》:“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③算来。宋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词》:“残灯明灭枕头欹,諳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明 汤显祖《牡丹亭·写真》:“春归恁寒悄,都来几日意懒心乔?”徐朔方等注:“都来,算来。”④总是,老是。《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日日都来总不织,夜夜调机告吉祥。”蒋礼鸿通释:“都来和总连用,意思一样,就是日日总不织。加上‘都来’仅仅凑足七个字而已。”唐 秦韬玉《问古诗》:“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
都料匠 | dōuliàojiàng | 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唐 柳宗元《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清 赵翼《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都料”。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尅头家钱。” |
都门 | dōumén | ①京都城门。唐·白居易《长恨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宋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②都中里门。③借指京都。 |
都契 | dōuqì | 要义、要领。《张君房 云笈七签 卷三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 |
都寺 | dōusì | ①太常寺的别称。②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水浒传第六回》你新来挂搭,又不曾有功劳,如何便做得都寺? |
都雅 | dōuyǎ | 美好闲雅。《三国志·吴志·孙韶传》:“身长八尺,仪貌都雅。”《隋书·韦冲传》:“冲容貌都雅,宽厚得众心。”《明史·蜀王椿传》:“性孝友仁慈,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常尝呼为‘蜀秀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偶自外入,见女郎自母房中出,年约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顾)生不甚避,而意凛如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兄弟候试郡中,见一少年,容服都雅。” 《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后月余,门外适相值,二十许少年也,宫绢单衣,丝带乌履,意甚都雅。 |
都肄 | dōuyì | 谓检阅操练士卒。《汉书 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汉书·王莽传下》:“时忠(董忠)方讲兵都肄。”颜师古注:“肄,习也,大习兵也。” |
唗 | dōu | ①叹词,用于打招呼或叹息:唗,老头啼哭什么?唗,休提也!休提也!②表示喝斥或唾弃。多见于近代小说和戏曲。《西游记》那贼闻言大怒,骂道:“这和尚不知死活!你倒不肯与我,返问我要!唗!看打!” 《桃花扇 第一出 听稗》 “唗!他是江湖名士,称他柳相公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