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弔 | diào | ①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悲伤凄然。《礼记·檀弓 公子重耳对秦客》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孟子·公孙丑下》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史记 屈原列传》: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宋书 本纪武帝上》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词》:“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清史稿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遣李喇嘛及都司傅有爵等来吊,并贺即位。②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哀悯庇祐。《周文叔向贺贫》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可吊:可怜,与可贺相反。《孟子·滕文公下》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盖将吊而更以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请为陛下(宋孝宗)极言之。…傥陛下毅然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资治通鉴 梁纪十七》己卯,上(梁武帝)遣使吊(高)澄。《聊斋志异 长亭》今日人亡家败,百口流离,即不为父伤,宁不为妾吊乎!③悬挂:上吊(自缢)。吊灯。④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⑤提取,收回:吊销执照。⑥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
吊膀子 | diàobàngzi | ①膀子即手臂,暗指某些勾引妇女的行为。②亦指代男女间相互吸引、挑逗、调情。③练臂力。④调情。亦常指调戏勾引妇女。 |
吊儿郎当 吊尔郎当 | diàoerlángdāng |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
吊伐 吊民伐罪 | diàofá diàomín fázuì |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宋书·索虏传》:“吊民伐罪,积后已之情。”《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曹)彬曰:“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帝(赵光义)意遂决。 |
吊赙 | diàofù | 往丧家吊唁并送以财物。《周书·武帝纪上》:“以齐武成薨故也。遣司会河阳公李纶等会葬於齐,仍弔賻焉。” 《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自先大王薨,今皇帝遣使厚吊赙之礼,听大王(元昊)嗣守其国,爵命隆重,一如先大王。 |
吊古伤今 | diàogǔshāngjīn | 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先生采药弄水之暇,得无遇之而与之吊古伤今欤? |
吊古寻幽 | diàogǔxúnyōu | 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我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吊古寻幽。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
吊诡 | diàoguǐ | 奇异,怪异;趋异。《庄子·齐物论》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
吊祭 | diàojì | 吊唁,祭奠。《晋书 武帝纪》三月戊戌,吴人来吊祭,有司奏为答诏。 |
吊客 | diàokè | 前来吊唁死者的人。《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丧门吊客已临身,扁鹊卢医难下手。 |
吊民 | diàomín | 抚慰百姓。《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弔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东观记·光武纪》:“观於放麑啜羹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弔民之义。” 南朝梁 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伐罪芒山曲,弔民伊水潯。” |
吊皮 | diàopí | 掉谎,撤谎。亦作“吊谎”。《金瓶梅词话 第五三回》:“在真人前赤巴巴吊谎,难道我便信了你。”《初刻拍案惊奇 卷九》:“我昨夜原说道‘是吾妻’,今说将来,便是我昔年求聘的了。我何曾吊谎!” 《聊斋志异 青娥》母或以吊皮他住,则事事经纪,罔不井井。 |
吊庆 | diàoqìng | 吊唁或庆贺。 唐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长安多门户,吊庆少休歇。”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知之,谢绝人事,杜门不通吊庆。”《聊斋志异 余德》然其为人寡交与,每阖门居,不与国人通吊庆。 |
吊人 | diàorén | ①在网络上“吊人”多指“屌人”。“屌人”就是很牛逼,很厉害,很优秀的人。用法和狠人、狼灭差不多。②同吊民,抚慰百姓。参见“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
吊死扶伤 | diàosǐfúshāng |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南史·齐纪上·高帝》:“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兵车始交,氛祲时荡,吊死扶伤,弘宣皇泽。”《明史·方震孺传》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 |
吊死问疾 | diàosǐwènjí | 吊唁死者,慰问病者。喻关心人民疾苦。《淮南子 修务训》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
吊问 | diàowèn | 吊祭死者,慰问其家属。唐 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吊问。”唐 李洞《题咸阳楼》诗:“吊问难知之,登攀强滴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时州之东亦有狐居村民家,人共见为一白发叟。叟与居人通吊问,如世人礼。” |
吊影 | diàoyǐng | 形,指身体;吊,慰问。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喻孤独寂寞。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南朝齐 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吊影独留。”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成(胡大成)窜民间,吊影孤惶而已。” |
吊灾 | diàozāi | 慰问遭灾受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许(国)不吊灾,君子恶之。 |
铞 | diào | 扣住门窗等的铁片,一端钉在门窗上,另一端有钩子钩在屈戌儿里,或者有眼儿套在屈戌儿上。“钌铞儿”(liàodiàor):钌在门、窗等上面,可以扣住门、窗、箱子、盖子、柜子等的铁片,一端钉在门窗上,另一端有钩子钩在屈戌儿里,或者有眼儿套在屈戌儿上。扣上钌铞儿,锁上门。 |
铫 | diào I. | 一种金属制的出远门随身带着的小锅。便携小金属锅。后引申为一种带柄有嘴煮开水熬东西用的器具:如,铫子(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沙铫、药铫儿、茶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参见“半铫子”。II. tiáo古代兵器,像矛。《吕氏春秋·简选》:“锄耰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III. yáo①古代一种大锄。《管子》:耕考必有一耒、一耜、一铫。铫耨(铫和耨。种田的用具)《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②“铫”系古国名,属于以国为姓一类,“姚”属于以地为姓一类。《前汉·礼乐志》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③姓,《后汉书·铫期传》,“铫期,字次况,颍水郏(今河南郏县)人也。”铫、姚二字虽同音,实则并非同姓。④植物名。《名医》曰: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采,阴干。《案说文》云:苌,苌楚铫弋,一名羊桃。《广雅》云:鬼桃铫戈羊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