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晋书 景帝纪》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顺帝即顺天)②君主:帝王。皇帝。称帝。帝制。③作动词,尊奉某为帝,称帝。《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

帝道

dìdào

古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汉书 王莽传》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晋书 武帝纪》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唐 王翰《奉和圣制乐游园宴》:“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帝位。

帝阍

dìhūn

古人想象中掌管天门的人。吕延济注:“帝,天也;閽,守门人。”②天门,天帝的宫门。③宫门,禁门。旧唐书·韩思复传》:“夫帝閽九重,涂远千里,故借天下之耳以听,听无不聪。”王勃《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姬

北宋徽宗时,曾改"公主"为"帝姬"。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仍称帝女为"公主"。《续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三》时(蔡)京子攸、儵shū、翛xiāo及攸子行,皆为大学士,鞗tiáo尚帝姬。

帝京

dìjīng

帝都;京都。《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唐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謫居卧病潯阳城。”明 边贡《重赠吴国宾诗》:“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清 黄景仁《都门秋思诗》:“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著恼公。”

帝喾

dìkù

①帝喾,姬姓,名俊,华夏族。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黄帝曾孙。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②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史记·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帝力

dìlì

①帝王的作用或恩德。乐府诗集·杂曲歌谣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復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宋 范仲淹《寄赠林逋处士诗》:“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②指皇权统治。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普式庚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鎩羽。”

帝辇之下

dìniǎnzhīxià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帝所

dìsuǒ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记·赵世家》:“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南朝梁 沉约《三朝雅乐歌·寅雅》:“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宸帝所’。”宋 苏辙《司马公挽词》:“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宋 李清照《渔家傲 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王将相

dìwángjiàngxiàng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鲁迅《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帝乡

dìxiāng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仙乡。《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京都,唐时指长安。唐 许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帝轩

dìxuān

指黄帝轩辕氏。南朝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皁。”《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隋书·音乐志上》:“帝轩百祀,人思未忘。”

帝载

dìzǎi

帝王的事业。《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非所以弘理至公,缉熙帝载者也。

帝子

dìzǐ

指娥皇、女英。传说为尧的女儿。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帝王之子。

帝祚

dìzuò

犹帝位、皇位。《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晋 陆云《张二侯颂》:“皇矣帝祚,受言既崇。”

①仔细:谛听。谛视。谛观。谛思。参见“申谛”。②道理,真理:真谛。妙谛。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7篇》佛教的教义主要集中于佛说的“四谛”。四谛即四真谛即四种真理,分别称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这是佛法的精髓,修行的根本。

谛分审布

dìfēnshěnbù

仔细察看分布状况。宋 秦观《奇兵》:“奕者之斗棋也,谛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谛视

dìshì

为仔细察看。《聊斋志异 狐嫁女》俄一老翁上,就公谛视,曰:此殷尚书,其睡已酣。…《聊斋志异 吴门画工》谛视,觉愈确,遽捉其臂曰:“君吕祖也。”

谛玩

dìwán

仔细玩味。宋 范镇《东斋记事 卷四》:“每晨朝露下时,遶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 明 刘刚《日损斋笔记 后序》:“见其文宛而义深,谛玩日不释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生)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一种非金属元素,无定形的结晶体,对热和电传导不良。加入金属或合金中,可以改变性能。它的化合物有毒,可做杀菌剂。

结合,订立:缔交。缔约。缔姻。缔盟。桃花扇:俺侯朝宗年已弱冠,读书异地,功名未就,家乡远通,况是佳人难觅,良缘未缔。思念之下,不禁浩叹!”② 创立:缔构。缔造。缔结。③禁止,约束:取缔。

缔交

dìjiāo

结盟。结交。西汉 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A.大禘,郊祭祭天。 B.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并称为殷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C.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又如:禘郊(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禘乐(禘祭时所用的音乐);禘袷(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论语·八佾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尝

dìcháng

禘礼与尝礼的并称。 周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诸掌乎!”《孔子家语·论礼》:“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匡衡《告谢毁庙》:“是禘尝之序,靡有过五,受命之君,躬接於天。” 清 钱大昕《禘尝说》:“宗庙之礼,莫重乎禘尝。禘尝皆时祭也。”

禘袷

xiá

古代两种祭祀。(注意:"祫"字不是"袷"字,前者为"礻(示)"部,后者为"衤(衣)"部。)《宋史.礼志十》:"古者新君践阼之三年,先君之丧二十七月为禫祭,然后新主付庙,特行禘祭,谓之始禘。是冬十月行祫祭,明年又行禘祭,自此五年,再为禘祫。丧除必有禘祫者,为再大祭之本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出太庙禘袷时享及温成皇后乐章,肄于太常。

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花蒂。瓜蒂。蒂芥。根深蒂固。

蒂芥

dìjiè

也作“芥蒂”。比喻内心不满或不快:心存蒂芥。《资治通鉴 晋纪八》使各尽怀,散蒂芥之嫌,塞谗谄之口,则上方数州,可传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