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 I.

①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②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③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④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⑤古同“”,次序。⑥古同“”,但。⑦古同“”,宅第。《汉书 王莽传下》赐弟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II.古同“”,体贴,亲近,友好。孝悌。《论语·子路篇》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III. tuí弟靡〕颓唐;柔顺。

弟靡

dìmǐ

谓柔顺而随波逐流。《列子》中作“茅靡”,“茅靡” “像茅草似地顺风倒下”庄子·应帝王》:“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成玄英疏:“頽者,放任;靡者,顺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序》:“汝神禫其中,弟靡其侧,復何騖哉?”

弟男子侄

dìnánzǐzhí

泛指晚辈男子。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不一时,催命鬼领了几个弟男子侄来到庙前。”《何典》第二回:不一时,催命鬼领了几个弟男子侄来到庙前。

弟兄

dìxiōng

①弟弟和哥哥。亲弟兄。唐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②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弟子

dìzǐ

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门人弟子。唐 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晚辈、子女。子夏问孝。《论语·为政篇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弟弟的儿子。侄子。《汉书 王莽传》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①次序:第一。次第。等第。②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③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勋戚之第,朝夕临幸。”白居易《伤宅》: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后又穿长安城,引内沣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立羽盖,张周帷,楫棹越歌。《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或告会稽王(司马)昱曰:“武陵王第中大修器仗,将谋非常。”唐 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④但;只是,有时候写作“地”: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六》敌骑不渡江,第恐扰关陕、襄、邓,为五路灾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若辍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宋高宗)亦何惜?第恐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明史·海瑞传》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聊斋志异 李伯言》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耳!清。林觉民《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⑤动词,品第,定。如:第名(评定名次);第目(犹品第);第功(评定功劳等次);第品(评定品级;评定高低)。第其首恶。《汉书 王莽传》诏陈崇治校军功,第其高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帝(赵光义)厉精求治,前诏转运使考案诸州,凡诸职任,第其优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监司、守臣考县令安集之实,第其能否以闻。参见“第赏”。⑥只,仅仅。北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二》密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密佑是建昌都统)

⑦可表示谦称,表示自己的次序或等级较低。《镜花缘第十六回》第草野无知,兼目重听,今以草舍冒昧屈驾,未免简亵,尚求海涵。《镜花缘 第十七回》第千古疑团,不能质之高贤一旦顿释,亦是一件恨事。

第功

dìgōng

评定功劳等次。《新唐书·房玄龄传》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馀皆次叙封拜。《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八月)壬戌,以色珍所部将校前破女真,后有宋捷,第功加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四川帅臣余玠,大小三十六战,多有劳效,宜第功行赏。《明史·叶旺传》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

第观

dìguān

第宅与楼观。《后汉书·马防传》:“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亙街路。”《旧唐书·辛替否传》:“伏惟公主,陛下之爱女,选贤良以嫁之,设官职以辅之,倾府库以赐之,壮第观以居之,广池籞以嬉之,可谓之至重也,可谓之至怜也。”

第家

dìjiā

犹世家。指门第高、世代为官的大家。《汉书·王莽传上》:“今安公起于第家,辅翼陛下,四年于兹,功德灿然。”清 虞兆湰《天香楼偶得·第家》:“第家,犹今言世家也。”

第令

dìlìng

①作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纵使”。《史记·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古代府第内供差遣的人。《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

第赏

dìshǎng

评定奖赏。《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俶》:"倧(钱倧)大阅兵於碧波亭,方第赏,进思前谏以赏太厚,倧怒,掷笔水中曰:'以物与军士,吾岂私之,何见咎!'"宋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琴工)因日月以冀恩泽,即共奏取御府所宝琴,尽丐理治之……遂得时时奏功第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军校工匠,第赏者九百馀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宣抚司第赏,首先出阵破敌者为奇功,进官四等,其下各有差。"

第使

dìshǐ

但使。宋 叶适《巽岩集 序》:“公(苏焘)终不敢自成书,第使至约出於至详,至简成於至繁,以待后人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中原未复,二圣未还,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实惠加于两淮百姓,乃朕(宋高宗)指也。

第室        

dìshì

犹第宅。《汉书·高帝纪下》:“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汉书 霍光传》广治第室,作乘舆辇。晋 陆云《谏吴王起西园第宜遵节俭启》:“伏见西园大营第室,虽未审节度丰俭之制,然用工甚严,窃惧事不得济,愚臣管见,輒敢瞽言。”《新唐书·赵憬传》:“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资治通鉴 卷二十五》太夫人显,广治第室,作乘舆辇

第五

dìwǔ

复姓。东汉时有第五伦。《晋书 元帝纪》荆州刺史第五猗为贼帅杜曾所推,遂与曾同反。

第序

dìxù

次第;次序。《汉书·王莽传上》:“(王莽)建言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清 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母有五子,经歷第序在二。”

第一夫人

dìyīfūrén

一国中国家元首的妻子。

第宅

dìzhái

旧指上层人物的住宅。《汉书 霍光传》而禹、山亦并缮治第宅,走马驰逐平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