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嫡庶。②正妻所生的:嫡子。嫡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③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嫡亲。嫡嗣。④系统最近的,正统的:嫡系。嫡派。嫡传。

嫡母

dímǔ

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后汉书 清河孝王庆传》:“留庆长子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南齐书·刘灵哲传》:“嫡母崔氏及兄子景焕, 泰始中没虏…… 灵哲倾产私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元章·礼部三·丧礼》:“妾生子唤父正室曰嫡母。”清 沉起凤《谐铎·恶饯》:“蛮衿秃袖,頎而长者,为女之嫡母,短衣窄袴,足巨如箩者,为女之生母。”《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丁巳,尊帝嫡母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嫡亲díqīn

谓血统最为亲近。最亲近的家属。《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那人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青天爷爷,是小人嫡亲姊夫。

嫡庶

díshù

①指嫡子与庶子。《列子·力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注:“齐僖公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僖公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録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晋书 武帝纪》嫡庶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资治通鉴 魏纪六》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等级逾邈…《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②指正妻与妾。 宋 王明清《春娘传》:“我在风尘中常退步,况今日有云泥之隔,嫡庶之异。” 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况且我那位主人,又不是会整纲常,能分嫡庶弹压得妇人倒的。” 清 袁枚《续新齐谐·李生遇狐》:“况吾家小叔已定婚某室,他日入门,谁为嫡庶?” 

嫡嗣

dísì

①嫡子。《左传·文公七年》:“穆赢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陆德明释文:“适,本又作嫡。”《后汉书 刘表传》昔先公废黜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海内远近,谁不备闻!②指皇位承继人。《东观记·下邳惠王衍传》:“前太子卬顽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后诸子更相诬告,迄今嫡嗣未知所定,朕甚伤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安国君爱妾华阳夫人,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陈书 本纪卷二高祖武帝陈霸先下》嫡嗣废黜,宗枝僭诈。

dí I.

專主,作主。同“嫡”。嫡”的借字。正妻稱“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庄子·盗跖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王季文王的父亲,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却被立为“嫡长子”)《汉书 王莽传》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適子女。③指正統,正宗。④親厚。⑤通“諦”。注意,仔細。⑥通“的”。指的,對象。⑦通“的”。清楚,分明。II.参见shì。III.参见zhé。

咕:a.小声说话;b.犹疑不定(“”均读轻声)。

dí/

①屋檐。②形容敲门声。

dí/

箭头,亦指箭。锋镝。鸣镝。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聊斋志异 霍女》黄(生)守装闷坐,无所适归,望江水之滔滔,如万镝之丛体。一种金属元素

dí I.

①兽蹄。《诗·小雅》有豕白蹢,烝涉彼矣。②使滞留。《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於宋者。II. zhí动词。徘徊。《说文》蹢,住足也。又如:踣蹢躅zhí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