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鄧 | dèng | 姓。 |
邓沙 | dèngshā | 即澄沙。纯净的豆沙。邓,用同“澄dèng”。 《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少顷,两个丫鬟,捧两盘馍馍:一盘是人肉馅,荤的;一盘是邓沙馅,素的。 |
凳 | dèng | 有腿没有靠背的坐具:凳子。板凳。方凳。杌凳。 |
澄 | dèng I. |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浆。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II.chéng水静而清:澄莹。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净。澄静。澄明。 |
澄沙汰砾 | dèngshātàilì | 指除去杂质,使之纯洁清 恽敬《祭张皋文文》:“志合心齐,如金在熔,澄沙汰砾,以精为同。” |
澄汰 | dèngtài | ①谓澄去泥滓,汰除沙砾。多用以指甄别、拣选。南朝梁 王筠《望夕霁诗》:“石溜正潨潺,山泉始澄汰。” 南朝 齐 玄畅《诃黎跋摩传》:“澄汰五部,商略异端。” 宋 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糺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②犹淘汰。除去不好的或不利的。《资治通鉴 陈纪二》又自天保八年已来,爵赏多滥,杨(愔)欲加澄汰,乃先自表解开府及开封王,诸叨窃恩荣者皆从黜免。元 陈绎曾《诗谱·潘岳》:“安仁质胜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清 龚自珍《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天地有四时,莫病於酷暑,而善於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 |
嶝 | dèng | ①嶝道,可供攀登的山间小道。如:嶝石(山道上的石阶)②小山坡。《玉篇·山部》嶝,小坂也。 |
瞪 | dèng | ①怒目直视:瞪眼。瞪视。②睁大眼睛发呆:目瞪口呆。 |
瞪目结舌 | dèngmùjiéshé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花城》1981年第5期:男男女女的发型,不是教那些跑遍世界各大港口的国际海员,也瞪目结舌吗?参见“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 |
磴 | dèng | ①石头台阶:磴道(山上有台阶的石径)。《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二》(胡)通海乃引兵潜由磴道攀援鱼贯而上,因风纵火,燔其寨,遂克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②台阶或楼梯的层级。 |
磴道 | dèngdào | 登山的石径。南朝宋 颜延之《七绎》:“巖屋桥构,磴道相临。”唐 袁郊《甘泽谣·懒残》:“忽中夜风雷,而一峯頽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元 揭傒斯《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入云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礼志一》:“臺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 清 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 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 |
镫 | dèng |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
镫中跌足 | dèngzhōngdiēzú | 在骑马时,脚从马镫中滑落或失足。《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贾琏问起原故,老头子细说原委,贾琏只在镫中跌足。 |
蹬 | dèng I. | “蹭蹬cènɡdènɡ”古常连用,形容失道难行貌(参“蹭”字条)。蹬技:一种杂技节目。表演者仰卧,用双脚翻转大缸、木板、桌子或人等。有单人或双人配合表演等形式。II. dēng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蹬腿。蹬水车。蹬自行车。《说文》:“蹬,蹭蹬,失道也。”蹬单用可指供脚踩踏以登上高处的脚蹬子,如“马蹬”。蹬又同“登”,音dēng,表示踩或脚用力踹。也指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