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盪 | dàng | ①清除,弄光:荡平。扫荡。荡除。倾家荡产。②洗涤:洗荡。涤荡。荡口(漱口)。荡涤。唐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③摇动:摇荡。荡漾。荡桨。④行为不检,不受约束:荡逸。放荡。浪荡。荡子。荡妇。狂荡。荡检逾闲。《论语·阳货篇》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⑤四处走动:游荡。逛荡。⑥广大平坦的样子:浩荡。⑦浅水湖:芦花荡。 |
荡荡 | dàngdàng | ①广大貌;博大貌。《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孟子·滕文公上》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②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③水奔突涌流貌。浩浩荡荡。《尚书·尧》:“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明 宋濂《阅江楼记》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④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⑤飘荡貎;吹拂貌。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 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⑥空无所有貌。《东观记·马援传》:“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蟣蝨无所復依。” ⑦光亮明净貌。《史记·滑稽列传》:“漆城虽於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苏轼《庐山二胜·开先潄玉亭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闕,沉沉水精宫。” 清 龚自珍《天琴颂》:“重华在堂,周公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
荡涤 | dàngdí | ①清洗,清除。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汉书·食货志下》后二年,世祖受命,荡涤烦苛,复五铢钱,与天下更始。《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新集臣庶,皆从荡涤。《旧唐书·虞世南李百药等传赞》文皇荡涤,刷清苍昊。宋 曾巩《延庆寺》诗: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宥,丁壮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②澡器。玄应《一切经音义 卷十四引》汉 服虔《通俗文》澡器谓之荡涤也。 |
荡定 | dàngdìng | 犹荡平。《后汉书·贾琮传》:“(琮)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閒荡定,百姓以安。”《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虽复妖氛荡定,而人劳未康,每一念如此,若临冰谷。宋 苏辙《历代论四·祖逖》:“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弔伐之风。”清 周亮工《书影卷九》:“东馆有刘烈者,起兵应之,荡定之后,烈逃而去。” |
荡覆 | dàngfù | 动摇颠覆。毁坏;颠覆。《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盟叔孙氏也,曰:‘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三国魏 曹操《薤露行》:“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诸葛诞造为凶乱,盪覆扬州。”《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陈书 本纪卷二高祖武帝陈霸先下》天地荡覆,纪纲泯绝。《旧唐书·王重荣王处存等传赞》:“乾坤盪覆,生聚流离。”唐 刘长卿《登吴古城歌》:“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宋 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乏祀虐民,自作败亡之计;彼曲我直,坐观盪覆之期。”明 刘元卿《贤奕编·金陵义猫》:“金陵閭右子荡覆先业,不胜逋责,决意自尽。” |
荡妇 | dàngfù | 娼妇。古多指以歌舞为业的女艺人;行为放荡淫乱的妇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桂庵》:“初闻吟声,知为风雅士,又疑为儇薄子作荡妇挑之也。” |
荡海拔山 | dànghǎibáshān |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
荡魂摄魄 | dànghúnshèpò | 震撼心神,有震撼力。叶圣陶《倪焕之》十:“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闹,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 |
荡检 | dàngjiǎn |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亦可表示逾越礼法的约束。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儿虽风尘贱质,然非好淫荡检者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 |
荡检逾闲 | dàngjiǎnyúxián |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
荡酒 | dàngjiǔ | 烫酒,温酒。《水浒传第二回》先荡酒来筛下。 |
荡潏 | dàngjué | 动荡涌起。杜甫《北征》: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
荡灭 | dàngmiè | 毁灭;扫除;消灭。《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晋书 愍帝纪》朕以幼冲,纂承洪绪,庶凭祖宗之灵,群公义士之力,荡灭凶寇,拯拔幽宫,瞻望未达,肝心分裂。宋 司马光《河东节度使潞国文公先庙碑》:“及秦 ,非笑圣人,荡灭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明 唐顺之《牌》:“示仰舟山倭夷人等,尔辈窃据弹丸一隅之地,若朝廷动调大兵,即时盪灭,何足为难!”清 顾炎武《登岱诗》:“羲黄与尧舜,荡灭同云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周三)手笑曰:‘蒙重託,妖类已荡灭矣。’” |
荡摩 汤磨 | dàngmó | 谓相切摩而变化。《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荡摩,久之乃隐。金 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汤摩。"明 刘基《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之四:"云木光浮没,川原气汤磨。" 龚尔位《怀人》诗之三:"湖山妙无极,云气相汤摩。"参见"摩汤"。 |
荡平 | dàngpíng | ①扫荡平定。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宋·苏辙《论渠阳蛮事札子》盖沅州等处,昔皆用兵诛锄首领,或徙置内地,荡平巢穴,故所置州县,久远得安。②平坦。明·李贽《答邓石阳书》世间荡平大路,千人共由,万人共履。明·高攀龙《讲义·绝四章》吾性荡平正直,合下与天地同体。 |
荡气回肠 | dàngqìhuícháng |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参见“回肠荡气”。 |
荡然 | dàngrán | ①坦荡;宽大。《后汉书 袁绍传》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顾私怀己,不能全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革讳。②空寂的样子。荡然无存。《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明史 卷十六 武宗》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③毁坏;消失。《后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遐迩黎人,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轨不法,荡然俱尽。唐·白行简《李娃传》岁余,资财仆马荡然。④放纵;无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鲁连其指意虽不合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於诸侯。 |
荡然无存 | dàngránwúcún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完全空无。全都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着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荡折 | dàngshé | 折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殿中侍御史濮斗南,言浙四郡民生荡折,乞抚集流离,蠲减秋赋。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拿获》逃人又开盘子,顷刻之间,资财衣饰,荡折一空。” |
荡析 | dàngxī | ①动荡离散。民居荡析。《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南朝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晋氏不纲,关河荡析。”《新唐书·朱敬则传》:“时赋歛繁重,民多荡析。” 李大钊《大哀篇》:“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②引申为消灭;毁灭。唐 杜甫《北征诗》:“姦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商贾通殖货利,交易有无,或春有之而夏已荡析,或秋贮之而冬即散亡,公家簿书,何由拘录,其势安得不犯! |
荡析离居 | dàngxīlíjū | 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清·方苞《圣主亲征漠北颂》:“诸部震恐,荡析离居,奔诉阙下。”李大钊《大哀篇》:“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
荡胸 | dàngxiōng | ①心胸摇荡。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阿阁叠飞槛,烟霄直荡胸。”唐 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②震荡的胸部。 |
荡漾 | dàngyàng | 飘荡,起伏不定。湖水荡漾。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生机勃发处,荡漾诗吟赋唱、文咏篇诵。 |
荡佚 | dàngyì | 放纵;不受约束。《后汉书·冯衍传下》:“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閒之事。” 李贤注:“放荡纵逸,不拘恒俗也。”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圣人之治天下也,未尝不可以荡佚简易者为之。”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用之於不善,实足以灭国絶种,伏亿万里之病根,而荡佚意志,錮蔽见闻……又其微焉者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
荡舟 | dàngzhōu | ①簸荡船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 桓公大惧。”《淮南子·人间训》:“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 。”②用水师冲锋陷阵。《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顾炎武《日知录·奡荡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陈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③划船。 南朝 梁元帝《采莲赋》:“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唐 李咸用《横塘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元 倪瓒《九日过彦行用韵》:“荡舟烟景晚,举盃当素秋。” |
荡子 | dàngzi | 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浪荡子。唐 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荡子:指丈夫。清· |
砀 | dàng | ①有花纹的石头。②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蚊能苦之”。③振荡:“回猋肆其砀骇兮”。④广大:“玄玄至砀而运照”。⑤突然。马融《长笛赋》肱砀骇以奋肆。注:“砀,突也。”砀骇,突然跌起。《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南朝梁 简文帝《筝赋》:奔电砀突而弥固,严风掎拔而无伤。⑥地名,安徽砀山。 |
玚 | dàng | 参见“璗”。 |
玚琫 | dàngběng | 中国古代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瑒,通“璗”。《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王先谦补注:“此‘瑒’盖‘璗’之借字。《说文》:‘璗,金之美者,与玉同色。’《礼》:‘佩刀,诸侯璗琫而璆珌。’案《诗》毛传亦云:‘诸侯璗琫而鏐珌。’与《说文》同。《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鏐。’是诸侯饰刀上下纯用金……孟(孟康)以瑒为玉名,又非也。” |
玚珌 | dàngbì | 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王先谦补注:“此‘瑒’盖‘璗’之借字。《说文》:‘璗,金之美者,与玉同色。’ |
璗 | dàng | 黄金。跟玉一样颜色的美金。 |
愓 | dàng I. | ①放荡:“加愓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②平。③不忧。II.shāng愓愓:走路时身体直而脚步快,如“凡行容愓愓。”III.táng佚愓:舒缓;悠闲。IV.yáng玩乐。 |
愓悍 | dànghàn | 放荡凶悍。《荀子·修身》:“加愓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杨倞注:“谓放荡兇悍也。”《荀子·荣辱》:“愓悍憍暴,以偷生反侧於乱世之间,是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