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②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③棺材:棺木。④质朴:木讷(朴实迟钝)。《论语·子路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⑤呆笨:木鸡。⑥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⑦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⑧姓。

木本水源

mùběnshuǐyuán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我们几个会员,只得责斥几句,说他们不念木本水源。”

木冰

mùbīng

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杜预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明 陶宗仪《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绝。凡五日,始解。"

木雕泥塑

mùdiāonísù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木雕泥塑一般。

木遁mùdùn

谓借木遁形隐身之术。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时解奴辜、张貂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封神演义 第四十一回》太师把鞭一指,将水遁了张天君,木遁遁了陶天君。

木铎

mùduó

①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 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东亚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民族焉。”②以喻宣扬教化的人。

木杮

mùfèi

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清·纪昀《河中石兽》: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木干鸟栖

mùgānniǎoqī

mùgànniǎoqī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木梗之患

mùgěngzhīhuàn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木公金母

mùgōngjīnmǔ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清·赵翼《寿全惕庄鹾使六十》:“共喜木公金母宴,正当浴佛饭僧时。”

木瓜

mùguā

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春末夏初开花,花红色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②指此种植物的果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因用以借指互相馈赠之物。唐 贾岛《投张太祝诗》:“欲买双琼瑶,慙无一木瓜。”③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①②说的木瓜非一物。

木猴而冠

mùhóuérguàn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参见“沐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木坏山颓

mùhuàishāntuí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清·孙雨林《皖江雪·拒敌》:“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木鸡

mùjī

①《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鬭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鷄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唐 白居易《礼部试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静而得者,故木鸡胜焉。”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须一精神似木鸡待鬪,还须解弄丸机彀。”②木制能飞的鸡。晋 葛洪《抱朴子·应嘲》:“墨子刻木鸡以厉天,不如三寸之车鎋。”③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李玉林《难忘的会见》:“(我们)像木鸡似的楞了半天。”

木鸡养到

mùjīyǎngdào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木强

mùjiàng

质直刚强。麻木僵硬。强,通“僵”。亦指质直刚强之人。《汉书·张周赵任等传赞》:“周昌,木强人也。”颜师古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旧唐书·朱朴传》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伎。《新唐书·魏元忠传》主恚曰:“山东木强安知礼?阿母子尚为天子,我何嫌?”宫中谓武后为阿母子,故主称之。《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慕舆)根性木强,自恃先朝勋旧,心不服(慕容)恪,举动倨傲。《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徐)寿辉体貌魁岸,木强无他能,以贩布为业,往来蕲、黄间,因烧香聚众。《聊斋志异 一员官》是时泰安知州张公,人以其木强,号之“橛子”。

木强少文

mùjiàngshǎowén

人质朴倔强,不会文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章太炎《革命之道德》汉祖所任用者,上自萧何、曹参,其下至于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之徒,大抵木强少文,不识利害。

木槿

mùjǐn

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参见“朝槿”。

木兰

mùlán

①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②指此种植物的花。战国楚 屈原《离骚》“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③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④围场名。约当今河北围场县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清康熙、雍正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木兰围场。雍正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咸丰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围场县。

木兰舟

mùlánzhōu

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潯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闔閭植木兰於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於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唐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唐 罗隐《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説,醉吟还上木兰舟。”南唐 冯延巳《喜迁莺词》:“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宋 慕容嵓卿《妻浣溪沙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艤住木兰舟。”明 李东阳《送崔指挥谦漕运还大河诗》:“滞雨浓云黯不收,漕歌声动木兰舟。”

木李

mùlǐ

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因以借指互相投赠酬答之物。元 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一》:“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木立

mùlì

呆立,失神站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孝廉)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耎。”《聊斋志异 丐仙》高(玉成)木立晴停,竟忘行步。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惊视之,即前意中人也。生痴呆木立。” 清 程趾祥《此中人语·迷香洞》:“生木立移时,歌声止而笑声起,有数丽人亭亭而出。”

木连理mùliánlǐ

不同根的树,其上部枝干连生在一起。旧时视为祥瑞。《后书·安帝纪》:“(元初)三年春正月甲戌…… 东平陆上言木连理。”《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皖口言木连理。

木履

mùlǚ

木底鞋。《宋书 本纪武帝下》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履,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一·屐屧鼻绳》:“屐乃木履之下有齿者。”郭沫若《残春》:“木履的交响曲!这要算是日本停车场下车时特有的现象了。”

木落

mùluò

树叶凋落。晋 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南朝齐 王融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唐 李峤与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书:“春还江北,时兴楚客之謡;木落淮南,乍动潘生之思。”唐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唐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元 周权湘中:“天寒楚云浄,木落湘山幽。”《聊斋志异 丐仙》见山中树叶深黄,萧萧木落,似是秋杪。清 顾炎武《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包蕾猪八戒学本领》:“行够多时,又是夏尽秋来,但平林木落,远山含烟。”

木落归本

mùluòguīběn

犹言叶落归根。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木魅山鬼

mùmèishānguǐ

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

木棉

木绵

mùmián

即草棉。草本或灌木。花一般淡黄色,果实如桃,内有白色纤维和黑褐色的种子。纤维供纺织,子可榨油。通称棉花。《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身衣布衣,木绵皁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元 耶律楚材《赠高善长一百韵》:“西方好风土,大率无蚕桑;家家植木緜,是为壠种羊。”清 赵翼《华峝》诗:“染衣刈蓝草,织布种木棉。”陈世宜《秋柳和渔洋》:“何当池上生芳草,记取庵前种木绵。”

木末

mùmò

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张衡《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南朝梁 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明 王守仁《宏上人所蓄秋山图诗》:“仙槎影没银远,木末芙蓉为谁剪?”清 郑珍《江边老叟诗》:“君不见壬寅松滋决七口,閭殫为江大波吼;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无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木母mùmǔ

①《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髣髴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因称代丁兰所刻其母之木像为“木母”。也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像。②“梅”字可拆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③《西游记》里指猪八戒。《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被称为木的原因与他在十二地中对应的亥有关根据道家五行的理论,亥属于水,而水能生木。因此,猪八戒作为水属性的存在,被称作木母。

木讷

mùnè

①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訥,近仁。”何晏集解引王肃曰:“木,质朴;訥,迟钝。”《晋书 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宋 黄庭坚《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陆贽曰:昔赵武呐呐而为晋贤臣,绛侯木讷而为汉元辅,然则口给者事或非信,辞屈者理或未穷。②泛指质朴,无文饰。唐 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文胜质,则綉其鞶帨;质胜文,则野於礼乐而木訥不华。”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一》:“我听着他那木讷而低抑的声音……晓得他的内心是虔诚地在替德甫哀悼着的。”③指木讷的人。唐 《林滋木人赋》:“既无丧无得,亦不识不知。跡异草莱,其言也无莠;情同木訥,其行也有枝。”《资治通鉴 汉纪四》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木讷寡言

mùnèguǎyán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木牛

mùniú

①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復出 祁山,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清 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②一种耕具。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江慎修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驴代步。”③一种攻城器械。清 戴名世《孑遗录》:“贼奋力攻城,以巨絙联木板,藏其下,负以趋,名曰木牛。”

木牛流马

mùniúliúmǎ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不过,真实的样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木人石心

mùrénshíxīn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宋 秦醇《谭意歌传》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木石

mùshí

①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唐 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明 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指木头与石头。《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 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 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③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鲁迅《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④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韩悵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悵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悵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⑤指山水画。 宋 陆游《游昭牛图诗》:“游昭木石师李唐,画牛乃自其所长。”⑥指宫室等建筑工程。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徐充容)諫曰:‘玉华(太宗所造玉华宫)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中都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⑦枳椇子的别名。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木石鹿豕

mùshílùshǐ

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朱熹《康塘三瑞堂记》:“城北十里余许,有名康塘者,山川佳胜,木石鹿豕,可纵居游,诚高蹈之墟、君子之居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木石前盟

mùshíqiánméng

指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木石前盟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前世缘分。具体来说,“木”指的是林黛玉前世的绛珠仙草,“石”指的是贾宝玉前世的神瑛侍者。《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为徒

mùshíwéitú

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新唐书·柳宗元传》:“用是更乐暗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木石心肠

mùshíxīncháng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他这个人真是木石心肠。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木石姻缘mùshíyīnyuán《红楼梦》中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姻缘关系。“木”指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贾宝玉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就是这块顽石幻化而成。木石姻缘象征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前世恩义情谊和今生的孽缘。而“金玉良姻”象征着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之间的联系,最终两人结婚成就了这段良姻

木索

mùsuǒ

刑具。木指“三木”,索即绳索,用以拘系犯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於圜墙之中。” 唐 杜牧《华清宫诗》:“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宋 苏轼《策别六》:“今州县之吏,受賕而鬻狱……则至於婴木索,受笞箠,此亦天下之至辱也。”明 刘基《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租赋时集,木索不用,譁訐之声,化为弦诵。”

木桃

mùtáo

①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唐 钱起《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騶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宋 司马光《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沉昌眉《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参见“木瓜”。②大桃子。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木头木脑

mùtóumùnǎo

形容呆板、迟钝。他有点木头木脑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木樨

mùxī

木犀花,通称“桂花”。《西游记第八回》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木心石腹

mùxīnshífù

犹木人石心。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木形灰心

mùxínghuīxīn

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木朽不雕

mùxiǔbùdiāo

朽:烂;雕:雕刻。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雕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木朽蛀生

mùxiǔzhùshēng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信陵君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疎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八十回》:“浙人无故逐吕,乃致段派乘间而入,木朽蛀生,非自取而何?” 

木讯

mùxùn

用木制刑具如板子、夹棍等拷打审讯。清 方苞《狱中杂记》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木雁之间

mùyànzhījiān

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南史·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因大名,以至颠覆。韶、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

木叶

mùyè

树叶。《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魏晋 张翰《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晋书·儒林传·董景道》:“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唐 骆宾王《冒雨寻菊序》:“泛兰英於户牖,座接鸡谈;下木叶於中池,厨烹野雁。”唐 沉佺期《古意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宋 苏轼《后赤壁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元 萨都剌《芙蓉曲》:“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水蚕》:“吾乡山蚕食椒、椿、檞、柘诸木叶而成茧。”徐迟“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一:“这自己的房子,处在一个山坡上,入夜以后,淹没在墨绿的木叶中。”

木已成舟

mùyǐchéngzhōu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事到如今,木已成舟,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木禺

mùyú

木刻的人像。《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论》:“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於人也。”李贤注:“言其如刻木为人,无所知也。”

木鱼符

mùyúfú

木质鱼形符节《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参见“鱼符”。

木植

mùzhí

木柱;木材。唐 寒山《诗之一八二》墙壁分散尽,木植乱差横。宋 苏轼《同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此时差官检计到钱塘临安县所管钱氏坟庙,委是造来年深,木植朽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木植乃太上之赐,近尝谢太上(宋高宗),因奏来春和暖,欲邀请此奉觞,太上已许临幸。《水浒传 第十一回》山场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西游记 第四四回》那车子装的都是砖瓦、木植、土坯之类。

木直中绳

mùzhízhōngshéng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中,动词,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主

mùzhǔ

①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史记·周本纪》:“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史记·伯夷列传》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宋 梅尧臣《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木主升新座,牙盘列庶羞。”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沪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 ②指木制的社神神位。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论语社主义》:“后世埋石不为匰,号之为主,而谓木主为神牌。民间自以树为田主,王侯自以木为社神主,名异实同也。”

木祖

mùzǔ

用木头雕刻成的男性生殖器模型,是古代生殖崇拜的象征,也有就是为纪念英魂或上辈人或族人中已故的前辈人而设立,功能有点像牌位一样的东西。

其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孟子·公孙丑下》:“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高缨《云崖初暖》第三章:“长到七岁,哈嫫就叫他天天牧猪。”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指统治民众,与现代表示游牧民族的牧民不同。《尚书·吕刑》:“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逸周书·命训》:“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牧指管理者、统治者时,用作名词。《国语·鲁语下》:“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 王粲《登楼赋》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牧民mùmín

①治民。指治民的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朝廷宪章,军旅誓誥,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②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牧豕听经mùshǐtīngjīng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本朝公孙弘丞相五十九岁上还在东海牧豕,整整六十岁方才际遇今上,拜将封侯。

牧猪奴戏mùzhūnúxì

对赌博的鄙称。《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四十七回》樗蒱为牧猪奴戏,奈何得遇主知?宋·朱熹《观洪遵双陆谱有感》诗:“只恐分阴闲过了,更教人诮牧猪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