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 | miù | ①错误的,不合情理的,不适当的:荒谬。谬论。谬传(chuán )。谬误。衰老庸谬。谬祐。《庄子·缮性》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帝(宋孝宗)曰:“统制官不可苟任,异时大帅皆于此选。使其有谋,老固无害;老且谬则无所用矣。”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宋 刘克庄《落梅》:“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晋书 谢安传》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九》大抵有材者多失之刻,慈善者多失之谬。③假装。《聊斋志异 莲香》欲别,殷殷嘱绝李。(桑)生谬应之。④通“缪”。缪绕,相缠结也。《礼·大传》一物纰缪。《注》纰缪犹错也。《庄子·庚桑楚》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心灵枷锁),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
谬爱 | miùài | 错爱。称人见爱的谦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道:‘诸兄皆是谬爱小弟肝鬲之言。’”《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闻俊卿道:不敢欺老丈,小生过蒙令甥谬爱,岂敢自外?朱之瑜《答陈元贇书》:“如何村翁之贤,亦未尝识荆,乃叨谬爱,涓日宠招?”《红楼梦第一回》:“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 |
谬采虚声 谬采虚誉 | miùcǎixūshēng miùcǎixūyù |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顾承过爱,谬采虚誉。” |
谬恩 | miù’ēn | 谓无才德而误受恩遇。多作谦词。文选·阮籍《奏记诣蒋公》:“乞廻谬恩,以光清举。”李周翰注:“称己无德,则辟命为谬恩;廻以聘贤,则庶光於所举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莅官无匪懈之恪,专觊谬恩,荐士乖责实之诚,时容私谢。宋 王安石《除知制诰谢表》:“比更烦使,稍窃谬恩;内怀尸禄之慙,仰负食功之意。” |
谬会 | miùhuì | 谦称自己的意见、言论正与人相合。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王瑶注:“谬会谬合。”《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述谓其子综 曰:‘主上矜卲夙诚,特加曲恕,吾所言谬会,故特见酬纳耳。’” |
谬举 | miùjǔ | ①妄事举用;妄加举荐。《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诸葛)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②错误的举措。 |
谬滥 | miùlàn | 犹假冒。《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帝(宋真宗赵恒)谓辅臣曰:“凡所举官,多闻谬滥。宜选择举主,以类求人。今外官要切惟转运使,卿等可先择人,后令举之。”宋司马光《论举选状》:“岂可以一二人谬滥,废天下之举贤?是犹因溺而废天下之舟,因噎而废天下之食也。” |
谬戾 | miùlì | 荒谬乖戾:禀阴阳之谬戾者为小人。悖谬乖戾。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得一》:“是故使天有为,动不顺一,为高得卑,为清得裂,阴阳谬戾,纲弛纪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近日臣寮薨卒,虽官品合该拟谥,其子弟自知父祖别无善状,虑定谥之际,斥其谬戾,皆不请谥。 |
谬领 | miùlǐng | 指谦辞,意为“姑且错爱领情”,常见于古代语境中,用于表达自谦地请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心意或礼物。《红楼梦》第十六回中,王熙凤对贾琏说“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即是用此词委婉地邀请对方接受自己的款待。 |
谬赏 | miùshǎng | 错误地奖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意思是: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六》吏部侍郎萧上疏:思谬赏与滥弄,其殃必至,知胜残而杀,得福甚多。罢去讲筵,躬勤政事。 |
谬托知己 | miùtuōzhījǐ |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例子 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 |
谬妄 | miùwàng | 荒谬背理。《后书·刘玄传》:“惟割既往谬妄之失,思隆周文济济之美。” 《资治通鉴 晋纪四》夫细过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纠以法,则朝野无立人矣。唐 陈子昂上蜀川军事:“若臣苟为谬妄,无益国家,请罪死不赦。” 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此种谬妄,我于短评中已曾屡次道及,然无效,盖此辈本不读书耳。” |
谬妄无稽 | miùwàngwújī | 极端错误,毫无根据。明·张居正《葬地论》:“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觊之私,谬妄无稽之论也。” |
谬误/谬悮 | miùwù | 错误,差错。北齐 |
谬想天开 | miùxiǎngtiānkāi |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你这是谬想天开。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
谬言 | miùyán | ①隐语。②妄言。胡说。《笑林广记 梦周公》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瞌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耳。” |
谬以千里 | miùyǐqiānlǐ |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鲁迅《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
谬悠 | miùyōu | 虚空悠远,引申为荒诞无稽。《庄子·天下》:“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谬,虚也。悠,远也。”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谬悠。”严复《救亡决论》:“方其为学也,必无谬悠影响之谈,而后其应事也,始无颠倒支离之患。” |
谬赞 | miùzàn | 妄加夸赞。《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世兄谬赞,实不敢当。”《花月痕第二十回》痴珠不免谬赞一番,真是苦恼。 |
缪 | miù I. | ①纰缪;错误。《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又如:缪舛(舛错,谬误);缪戾(错舛;违背);缪悠(妄诞不经);缪说(荒谬错误的言论);缪妄(荒缪无稽)。《汉书 王莽传中》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曲)方老而缪,统兵屯韩城,日以饮食蹴鞠为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六》(宋高宗)诏:侍从、台谏各举可为监司一员,郡守二员;有不称,坐缪举之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王旦为相,欲坐缪举者之罪,此贤人之言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诸路总领各密举偏裨将校可为将帅者,不限员数,列其所长,密院籍记考察,不如所举,坐缪举之罚。②诈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II.mù通"穆"。秦缪公即秦穆公。①虔诚。《史记·鲁周公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②通"穆"。穆然,静思。《孔子家语·辨乐》孔子有所缪然思焉。III.miào姓。IV.liǎo古同“缭”,缭绕。参见“山川相缪”。V. 参见móu。 |
缪丑 | miùchǒu | 宋秦桧之谥。借指奸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权礼部侍郎李壁奏言:“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桧以示天下。”庚午,削桧王爵,改谥缪丑。《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夷务事宜》黄阁主和戎之议,自撤藩篱;乌云多蔽日之奸,甘为繆丑。 |
缪恩 | miùēn | 谦辞。表示受到过分的恩典。 |
缪葛 | miùgě | 犹纠葛。繆,通“纠”。 《花月痕第四六回》为着小岑奏准,大家依嘴学舌,都说起话来,便缪葛不清。端木蕻良《红夜》:“深绿的树,缪葛的草。” |
缪惑 | miùhuò | 欺诈迷惑;错乱。《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詔曰:‘(刘)友侵剥百姓以繆惑朝士,其考竟以惩邪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繆惑,亦资一笑。” |
缪戾 | miùlì | 错乱;违背。惨刻缪戾。《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又,吴充、鞠真卿摘发礼院生代署文字等事,人吏则赎金免决,充、真卿并降军垒,此(陈)执中缪戾宜罢免者二也。清 刘大櫆《张俊生时文序》:"由其缪戾於圣人之道,植基浅狭,而志气不能自表见也。"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此又颠倒缪戾之论也。" |
缪说 | miùshuō | 胡诌,乱说。亦指谬论。《庄子·盗跖》:“多辞繆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繆説滋起。” |
缪悠 | miùyōu | 虚妄不实。《新唐书·宗室传赞》(李百药)又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祸,亟於哀、平、桓、灵,而诋曹元首、陆士衡之言以为缪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便文自营以为智,模棱不决以为能,以拱默为忠纯,以缪悠为宽厚,隆虚名以相尚,务空谈以相高。明 高启《胡应炎传》或其事多缪悠,初皆无有,特好事者为之说欤? |
缪种流传 | miùzhǒngliúchuán | 缪:荒谬;种:种子。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宋史 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李攀龙》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缪种流传,俗学沉锢,昧者视舟壑之密移,愚人求津剑之已逝,此可为叹息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