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1.作形容词和名词。①昏暗:幽冥。冥蒙。晦冥。《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二》大风昼冥,经刻乃复。宋 王炎《南柯子 山冥云阴重》:“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聊斋志异 口技》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②深奥,深沉:冥思。冥想。冥心。③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冥界。冥府。冥婚。冥衣。冥寿。《聊斋志异 僧孽》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④通“溟”。海。《庄子·内篇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2.作动词。泯灭。如:冥一(浑沌成一体);冥心(泯灭俗念,清心静欲);冥昧(混沌)。同“瞑”。闭上眼睛。《庄子·列御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又如:冥目(闭上眼睛;死去);冥坐(闭目而坐)。暗合,默契。高允《征士颂》神与理冥。又如:冥合(暗合);冥契(默契,暗相投合;指意气相投的好友);冥符(默契,暗合)。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冥合


mínghé

暗合。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冥化


mínghuà

自然的化育。南朝宋 宗炳《明佛论》:“恒沙閲国界,飞尘纪积劫,普冥化之所容,俱眇末其未央。”《魏书·高祖纪论》:“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於冥化。”《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契冥化,侔大造,灵效珍,神归寳。”

冥晦

mínghuì

昏暗。隐没不明。《聊斋志异 雷公》亳州民王从简,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见雷公持锤,振翼而入。

冥界

mínɡjiè

阴间、地狱、极乐世界。佛教语: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总称。

冥眗亡见

míngjūwángjiàn

眗jū 古同“瞿”,左右惊视。指看不见,看不清楚。《汉书·扬雄传》:“抑挢首以高视兮,目冥眗而亡见。”

冥灵

mínglíng

神话中的树木名。《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陆德明释文引 李颐 曰:“冥灵,木名也。江南生,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三国魏 阮籍《咏怀诗之七四》:“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明 徐渭《赠张君序》:“而其为年也,亦何有於楚之冥灵与大椿耶?”

冥迷

míngmí

迷蒙,迷茫。唐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迷糊。形容因过度悲伤而神智恍惚。宋 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冥冥

míngmíng

昏暗貌。黑夜;晚上。懵懂无知貌。迷漫。渺茫貌。朱熹集传:“冥冥,昏晦也。”汉 蔡琰《悲愤诗》之二:“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杨倞注:“冥冥,暮夜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宋 范仲淹《岳阳楼》: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清 戴名世《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十回:“古金陵,秦淮烟水冥冥。”陈三立《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汉 刘向《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②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杨倞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③阴世。《聊斋志异 蹇偿债》昭昭之债,而冥冥之偿,此足以劝矣。④形容高远;深远。鸿飞冥冥。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四》: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唐 杜甫《古柏行》“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宋 苏轼《喜雨亭记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⑤悄然。不知不觉。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⑥日落西山,生命快要结束。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冥漠

míngmò

是指空无所有,谓死亡。指死者。玄妙莫测。隐约,模糊。《聊斋志异 鸽异》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犹静寂。阴森。指阴间。       

冥漠之都

冥漠之乡

míngmòzhīdōu

míngmòzhīxiāng

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证序》:“缥兮缈兮,直摩苍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

冥然兀坐

míngránwùzuò

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冥数míngshù旧谓上天所定的气数或命运。《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将天之冥数,以至於是乎?”唐 李德裕《冥数有报论》:“(仲尼)不欲信富贵於天命、委福禄於冥数。”《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美人道:“我已先知道了。郎君不必怨悔,亦是冥数尽了。”清 袁枚《新齐谐·借尸延嗣》:“我处女也,虽冥数已定,乞俟吾母来,择吉成夫妇礼,不可苟合。”

冥思苦索

冥思苦想

míngsīkǔsuǒ

míngsīkǔxiǎng

冥:深沉;苦:尽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虑。深沉而费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而绞尽脑汁地想象问题。他托着腮坐在窗前,不知冥思苦索些什么。明 胡应麟《诗薮 外编二》:“谢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同“瞑思苦香”。

冥搜

mínɡsōu

尽力寻找搜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蛇人》冥搜亟(qì)呼,迄无影兆。《聊斋志异 狐嫁女》已而主人敛酒具,少一爵,冥搜不得。《聊斋志异 画皮》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聊斋志异 遵化署狐》至班役家,冥搜不得。《聊斋志异 促织》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深思苦想。元 曾瑞《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 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冥顽

míngwán

愚昧顽固。指愚昧顽固的人。《聊斋志异 吴令》城隍实主一邑。如冥顽无灵,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共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惜乎尚有冥顽不化之人,此亦实在无可如何!” 谦词,愚钝。宋 苏轼《状提举玉局观谢表》:“而臣独在幽远,最为冥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绩女》:“如不以冥顽见弃,俾得一阔眼界,下愿已足。”

冥顽不灵

míngwánbùlíng

愚昧无知而又顽固不化。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鱷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明 锺惺《与高孩之观察》:“然和盘托出,亦一片婆心婆舌,为此冥顽不灵之人设。”鲁迅《三闲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这恐怕因为我‘冥顽不灵’,不得已而用之的罢。”刘半农《奉答某先生》:“我虽冥顽不灵,亦窃以为过矣。”

冥王míngwáng

“阎罗”的俗称,迷信谓阴间的主宰。《笑林广记 医女接客》医士、妓女、偷儿三人,死见冥王。清 袁枚《新齐谐·谢檀霞》:“年餘,忽梦吏数人突至其家,责以脱免之罪,谓冥王赫怒,将重按其事。”叶圣陶《四三集·冥世别》:“白髯皂袍的冥王坐在上面,说:‘你们为什么又要到阳世去呢?’”

冥心mínɡxīn

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潜心苦思;专心致志。《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寳玉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冥行盲索

míngxíngmángsuǒ

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冥行擿埴

míngxíngzhìzhí

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参见“擿埴冥行”。

冥昭瞢闇

Míngzhāoméng’àn

闇,同“暗”。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朱熹集注:“冥,幽也。昭,明也。谓昼夜也。瞢暗,言昼夜未分也。”鲁迅《坟·人之历史》中国古说,谓盘古辟地,女娲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闇,安所措足乎?

冥謫/冥谪

míngzhé

谓阴间的责罚。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积,必有任其咎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míng

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危害农作物。②蛉: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喻抱养的孩子。

螟蛉

mínglíng

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蜞蛉有子 , 蜾嬴负之 ” 这句话出自《诗经 小雅 小宛》 。泛指稻螟蛉、棉铃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 昆虫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子’比喻义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亲生儿子犹如此,何怪螟蛉受枉冤。《聊斋志异 侠女》可密告母觅乳媪,伪为讨螟蛉者,勿言妾也。③作动词,表示收为义子。《说岳全传 第五回》周侗道:不瞒老弟说,令爱是亲生,此子却是愚兄螟蛉的,名唤岳飞。

螟蛉之子

mínglíngzhīzǐ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与浑家商议,要过继他做个螟蛉之子。清·钱彩《说岳全传》:“周侗年迈,巴不得将平生一十八般武艺,尽心传授与螟蛉之子。”

míng

a.形容潮湿、潮润;b.形容昏暗。②海:东。“北有鱼,其名为鲲”。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溟蒙míngméng

①小雨貌。②昏暗;模糊不清。《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③引申为蒙胧。④形容草木茂密。⑤指溟海。⑥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溟漠míngmò广漠无际。《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溟溟漠漠,浩浩漫漫。指天空。幽晦广远。多指阴曹。

míng

日落,天黑;黄昏:色。昏瞑:日将。天已《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巖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宋 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词》:“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赵)竑时闻帝(宋宁宗赵扩)崩,跂足俟宣召,久而不至,乃属目墙壁间,见快行过其府而不入,已而拥一人径过,天暝,不知为谁,甚惑之。宋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词》:“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宋 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参见“柳昏花瞑”

瞑目míngmù

闭上眼睛。谓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暝色

míngsè

暮色;夜色。唐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明 谢榛《塞下曲》:“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míng

闭眼:目(亦指人死时心里无牵挂)。死不目。目静思。舌出目瞑。《庄子 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庄子·知北游》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九州未一,二方犹梗,顾此恨恨,目用不瞑。《聊斋志异 荞中怪》目稍瞑,忽闻有人践荞根,咋咋作响。《聊斋志异 莲香》言讫而瞑。移时复苏,张目四顾,则李已去,自是遂绝。《聊斋志异 织成》心知其异,目若瞑。清 蒲松龄《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眼睛昏花耳聋目瞑

瞑目

míngmù

闭上眼睛。②谓死。《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令上不负太祖,下无失为臣。朕虽瞑目九泉,无所复恨。

瞑思苦想

冥思苦想

míngsīkǔxiǎng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我瞑思苦想了很久,还是得不到答案。《十月》1981年第2期:“这会儿你在这儿瞑思苦想,脑子里一定在盘算:怎么样再干?——我能够猜得出。”

瞑眩

míngxuàn

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尚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孔颖达疏:“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宋 陆游《排闷诗》:“又若哀其愚,救以药瞑眩。”傅尃《落日诗之三》:“良药医云须瞑眩,大雄佛以济慈悲。”②泛指头晕目眩。《说郛》卷三一引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西域有兽如犬,含水噀马目,则马瞑眩欲死。”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白萍》:“林被酒瞑眩,极力支撑,竟不能敌。”

瞑眩药

míngxuànyào

服后反应强烈的药。《尚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然砒、附,天下之至毒也,苟得其用,瞑眩大瘳,非参、苓所能及矣。

瞑坐

míngzuò

闭目静坐。坐着小睡。《太平广记 卷十九》引唐 卢氏《逸史·李林甫》:"(道士)遂却与李公出大门,复以竹杖授之,一如来时之状。入其宅,登堂,见身瞑坐於床上。"《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将乐杨时初登进士第,闻程颢兄弟讲学,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颢卒,又师事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míng

荚: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亦称“历荚”。《汉书 王莽传》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