丏 |
miǎn | ①遮蔽;看不见。《说文》丏,不见也。②《字汇·一部》丏,避箭短墙也。③姓。 |
沔 | miǎn | ①水流充满河道。②沔水: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元嘉)十九年,竟陵蛮动,宋文帝遣帝领偏军讨沔北蛮。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③古同“湎”,沉迷。 |
眄 | miǎn | 斜着眼看:眄视。眄睨。眄伺(窥伺)。西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宋书 本纪武帝上》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 |
眄睐 | miǎnlài | ①顾盼;斜视,斜睨。《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护军女》:“话间眄睞其目,愈增嫵媚。”②眷顾。宋 欧阳修《夷陵上运使启》:“凡居部属,皆仰餘暉,顾此孤生,最为沉迹,时蒙眄睞,曲赐拊存。” |
眄眄 | miǎnmiǎn | 斜视貌。唐 鲍溶《湘妃列女操诗》:“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 胡三省注:“眄,眠见翻。目偏合而衺视也。” |
眄睨 | miǎnnì | ①斜视。表示轻慢。《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②泛指眼睛盯住,看着。《后汉书·阴兴传》:“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
眄视 | miǎnshì | 斜着眼看。《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眄视指使 | miǎnshìzhǐshǐ | 形容骄傲的神态。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
眄遇 | miǎnyù | 宠遇。《南史·恩倖传·纪僧真》:“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风……诸权要中最被眄遇。”《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刘)子鸾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为上所眄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 |
黾 | miǎn I. | 古同“渑”II.mǐn①黾勉:努力,勉力。②黽。③měng古书上说的一种蚌。 |
黾穴鸲巢 | miǎnxuéqúcháo | 蛙洞鸟窝。比喻贫民的居处。 |
渑澠 | miǎn I. | 渑池:地名。古城名。一作黾池。因南有黾池得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县名。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陇海铁路横贯,邻接山西省,秦置县。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止次渑池十余日。”《晋书 武帝纪》三年春正月癸丑,白龙二见于弘农渑池。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II.shéng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 |
渑池之功 | miǎnchízhīgōng |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