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矇濛懞 | mēng I. | ①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②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③胡乱猜测:瞎蒙。II.参见méng III.参见měng。 |
蒙馆 | méngguǎn | 旧时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塾。《吴三桂》杨起隆怀着为父报仇之心,从山西赶到京城,孤身一人,以教蒙馆为生,眼看着清人占领中原,剃发易服,屠杀汉人,深恶痛绝,决心反清复明。 |
蒙然 | mēngrán | 迷糊貌;蒙昧貌。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蒙然靡察,有如聋瞽。” |
蒙头转向 | mēngtóuzhuànxiàng |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迷糊,不清晰。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艾芜《百炼成钢第十二章》同时还想多搞些问题出来,使何子学他们忙得蒙头转向。 |
蒙矇濛懞 | méng I. | ①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②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③受,承继:蒙难。蒙尘。蒙垢。蒙受。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西汉 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西汉·贾谊《治安策》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七》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身死诚惭恨,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参见“横蒙”。唐 元结《贼退示官吏》:盖蒙其伤怜而已。④敬词。承蒙。《后汉书 袁绍传》田丰曰: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岂敢盘桓。⑤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⑥姓。II.参见mēng 。III.参见měng。 |
蒙蔽 | méngbì | ①欺骗隐瞒。偏见常常蒙蔽了判断。隐瞒真相,欺骗人。蒙蔽群众。蒙蔽舆论。②昏聩糊涂。《晋书 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
蒙庇 | méngbì | 隐瞒包庇;保护。宋 欧阳修《论京西官吏非人乞黜按察使陈洎等札子》:“天下祸乱,貽忧君父,盖由上下互相蒙庇之罪也。”《水浒传第八十二回》体道行仁,咸使黎民蒙庇。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各路领兵大臣恃有和珅蒙庇,虚冒功级。” |
蒙尘 | méngchén | ①为灰尘蒙覆。②古代多指帝王失位逃亡在外,蒙受风尘。《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虽在蒙尘,斋戒不废,及疾不能进膳,盥漱如初。③被俘虏。《晋书 怀帝纪》帝蒙尘于平阳,刘聪以帝为会稽公。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靖康年间,金人围困汴梁,徽、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主被虏去的甚多。 |
蒙冲/艨艟 | méngchōng | 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黄祖在蒙衝船上,大会宾客。” 李贤注引释名:“外狭而长曰蒙衝,以衝突敌船。”《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崔)郾至,训卒治兵,作蒙冲追讨,岁中,悉诛之。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蒙恩 | méng’ēn | 蒙受恩惠。《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平定天下,海内蒙恩。《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有朝蒙恩而夕被执,旦出禁而暮杀人,数四发之,未尝一正厥罪者。《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五》府判若赐周全开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 |
蒙犯 | méngfàn | 冲冒,冒犯。指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李贤注:“蒙,冒也。” 宋 苏轼《与佛印禅老书》:“今僕蒙犯尘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返。” |
蒙覆 | méngfù | 覆盖,掩蔽。《宋书·礼志五》徐爰曰:“帽名犹冠也,义取於蒙覆其首。”唐 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拘囚以来,无所发明,蒙覆幽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不知贵朝何故接纳其使,拘于边郡,蔽幂蒙覆,不使进退。 |
蒙垢 | ménggòu | 蒙受耻辱,受到污辱。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 七十一回》:“伍奢心知楚王挟诈,欲召其父子同斩。乃对曰:‘臣长子尚,慈温仁信,闻臣召必来。少子员,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蒙垢忍辱,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肯来耶?’” 《聊斋志异 花姑子》妾冒险蒙垢,所以故,来报重恩耳。实不能永谐琴瑟,幸早别图。 |
蒙汗药 | ménghànyào | 旧戏曲小说中指能使人暂时失去知觉的药。《水浒传第十一回》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 |
蒙混过关 | ménghùnguòguān | 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林予《雁飞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这场大水来蒙混过关!不行,这一关你过不了。”余华《高潮》:“他对自己能否继续蒙混过关越来越没有把握。” |
蒙眬 | ménglóng | 模糊,不清楚,常用来表达视线或者心理状态不清楚。《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天子召李白上殿,见其面尚带酒容,两眼兀自有蒙眬之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尸变》:“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蒙眬。”明 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若还得了两家财物,只得蒙眬写个回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既而生归,则暮色蒙眬,不甚可辨。”注:蒙眬不同于朦胧,朦胧形容不清楚,蒙眬形容神志不清或不分明,被遮住,不清楚。 |
蒙笼 | ménglóng | ①草木茂盛貌。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唐 卢照邻《五悲·悲昔游诗》:“奇峯合沓半隐天,緑萝蒙笼水潺湲。”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苏曼殊《遁跡记》:“惟有葭苇蒙笼,陂陀回首,见苍崖崒嵂。”②指草木茂盛之处。《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高诱注:“躐蒙笼之山。”③视觉模糊貌。唐 白居易《眼病诗之一》:“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宋 苏轼《和子由与颜长道游百步洪》:“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餘睡色。”宋 陆游《秋夜遣怀诗》:“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
蒙络 | méngluò | 蒙盖连接;笼罩。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蒙冒 | méngmào | ①蒙蔽;庇护。《魏书·高道悦传》:“尚书左丞公孙良职维枢辖,蒙冒莫举。”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②愚暗冒昧。蔡邕《青衣赋》:“昒昕将曙,鷄鸣相摧。飭驾趣严,将舍尔乖。矇冒矇冒,思不可排。”《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故矇冒瞽説,时有攸献。” |
蒙袂辑屦 | méngmèijíjù | 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支诺皋上》方之蒙袂辑屦,有愤于黔敖,擿植索涂,见称于杨子,差不同耳。 |
蒙昧无知 | méngmèiwúzhī | 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 |
蒙蒙 | méngméng | ①模糊不清貌。②蒙昧貌。③细雨迷蒙貌。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④盛貌。⑤萌生之貌。⑥糊涂不明。 |
蒙难 | méngnàn | ①指遭受灾难。本身有被动的意思,不能说:某人“被”蒙难。“蒙”与“难”之间可插入词,如“孙中山在伦敦蒙过难”。蒙难日。《易·明夷》内文明而处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新唐书·蒋清传》,清蒙难,以秩卑不及谥。《清史稿 卷一 太祖本纪》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②违法作乱。唐 柳宗元《箕子碑》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
蒙茸 | méngróng | 蓬松杂乱的样子。杂乱的草。杂花蒙茸。蒙茸山麓。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十四回》次日,起驾往贝丘来,见一路树木蒙茸,藤萝翳郁。苏轼《后赤壁赋》履巉(chán )岩,披蒙茸。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八卷》只见万山叠翠,草木蒙茸,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聊斋志异 桓侯》有细草一丛,蒙茸可爱,初放黄花,艳光夺目,马食已过半矣。 |
蒙师 | méngshī | 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小时候听蒙师讲的,却又是一样讲法。《笑林广记 引马入窑》东道索祭文,训蒙师穷迫无措。 |
蒙叟 | méngsǒu | 指庄周。《老残游记 自序》《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 |
蒙恬 | méngtián |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汉 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蒙童 | méngtóng | 指知识未开的儿童。唐 彭晓《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之一:“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宋·汪洙《神童诗》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雁足系帛书》:“而坊本俗刻,蒙童所习,又多讹字。”清 郑燮《道情》之五:“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
蒙瞳 | méngtóng | 昏愦,糊涂;迷糊,朦胧。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亮虽不肖,然口说得,手去得,本非闭眉合眼,蒙瞳精神,以自附於道学者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一夜,守者困怠并寐,生蒙瞳中,觉有人揣而抁之。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醉态蒙瞳,不知所见伊何,遂诬人若此。 |
蒙头转向 | mēngtóuzhuànxiàng |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艾芜《百炼成钢》第12章:同时还想多搞些问题出来,使何子学他们忙得蒙头转向。 |
蒙羞 | méngxiū | 蒙受耻辱。汉 刘向《说苑·善说》:“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正宜遵中国,攘北狄 ,以洗二百载之蒙羞。” 《聊斋志异 嘉平公子》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荐,不图虚有其表! |
蒙以养正 | méngyǐyǎngzhèng |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
蒙翳 | méngyì | 遮蔽;覆盖。《书咏兰诗 后》:“(兰)往往有虫嚙之……而众草蒙翳条达畅遂无有害之者。”宋 苏轼《凌虚台记》:“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huǐ毒蛇)之所窜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驱怪》:“竹树蒙翳,景物阴森。” |
蒙在鼓里 | méngzàigǔlǐ | 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清·吴趼人《瞎骗奇闻第二回》:“总是他命好,才有这一个好先生给他算了出来,要不是周先生,我们还蒙在鼓里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三十九章:“而所有这些郝红梅当时还蒙在鼓里,她仍然沉浸在她的幸福之中。” |
蒙泽 | méngzé | ①蒙受恩泽。《后汉书·杨厚传》:“(杨统)建初中为彭城令,一州大旱,统推阴阳消伏,县界蒙泽。”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②地名。春秋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弑閔公于蒙泽。” |
蒙直/懞直 | méngzhí | 忠厚爽直。《西游记第二三回》:“那獃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