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

①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②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眉蹙春山

眼颦秋水

méicùchūnshān,

yǎnpínqiūshuǐ

“蹙”和“颦”都表示皱眉的意思,“春山”和“秋水”则是对眉毛和眼睛的比喻。眉头紧锁,眼神深邃的情景。这句描述用在了《红楼梦》中的人物龄官身上。

眉飞色舞

眉飞色悦

méifēisèwǔ

méifēisèyuè

形容人说得滔滔不绝、非常喜悦得意、兴奋的样子。·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臧克家《迎春辞》:“大伙儿聚在一块把希望叙说,激情满怀,眉飞色悦,打倒了‘四人帮’,心里多么快活!”

眉飞眼笑

méifēiyǎnxiào

形容非常高兴。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他眉飞眼笑,高兴地跳着,大声喊道:‘解放啦!’”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他这时好像也格外神气,眉飞眼笑地问春栓道:‘春栓,你看咱的海够不够大?’”

眉峰/眉峯

méifēng

①山峰。宋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词》:“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②眉毛;眉头。《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反用为美丽的山峰。宋 柳永《雪梅香词》:“别后愁颜,镇歛眉峰。”宋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宋 谢逸《江神子》:“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宋 毛滂《惜分飞 泪湿阑干花著露》:“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明 周履靖《锦笺记·阅录》:“喜今日眉峯少整,无限惜花情,试向林园寻问。”《花月痕第四五回》:“眉峯离恨锁层层,欲断情丝总未能。”艾芜《山峡中》:“她的两条眉峰一竖,眼睛露出恶毒的光芒,看起来,却是又美丽又可怕的。”

眉高眼低

méigāoyǎndī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回:“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21章:“我端上银碗讨饭,还看人家的眉高眼低……”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méihuāyǎnxiào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将这两本书拿到灯下一看,不觉眉花眼笑,手舞足蹈的起来。”

眉间

méijiān

在二侧眉毛间。此处又为印堂穴,也是上丹田的位置。所谓印堂发黑就是看眉间的。眉间也是川字纹出现的地方。唐 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宋 苏轼《方山子传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眉睫

méijié

眉毛和睫毛。《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成玄英疏:“吾昔观汝形貌,已得汝心。”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吾察其眉睫之间,见市中之物有贪色,见市中之人有愧色,闻吾之至,而有惧色,是以知之。”比喻近在眼前。失之眉睫(在眼前错过)。迫在眉睫《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③指人的脸色、眼色。《魏书·崔亮传》:“亮曰:‘弟妹饥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④比喻细小。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段相文昌性介狭,燕席宾客有眉睫之失,必致怪讶。”

眉睫之祸

méijiézhīhuò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我们必须先解决眉睫之祸。《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眉睫之内

méijiézhīnèi

形容近在眼前。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眉来眼去

méiláiyǎnqù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日渐情熟,眉来眼去,情不能已。

眉敛

méiliǎn

即敛眉。双眉紧蹙、皱眉。五代 顾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参见“敛眉”。

眉目

méimù

①眉和眼。《汉书 霍光传》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②面貌。眉目清秀。《庄子·大宗师》夫盲者无 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宋 陈师道《示三子》:“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宋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③事情的头绪。把事情弄出点眉目来再走。④文章的条理。在重要处划线以清眉目。

眉目不清

méimùbùqīng

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

眉目传情

méimùchuánqíng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

眉目如画

méimùrúhuà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南史 宋顺帝纪》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

眉癖méipǐ

酷爱画眉的嗜好。宋 陶穀《清异录·胶眉变相》:“莹姐,平康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花月痕第二十一回》后来文君远山,绎仙秀色,京兆眉妩,莹姊眉癖,全然是画出来。

眉清目秀

méiqīngmùxiù

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元·曾瑞《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第一折:“他可有浑身俏,我偷将冷眼窥,端的个眉清目秀多伶俐。”后人据此提炼出“眉清目秀”这则成语。亦“目秀眉清”。

眉寿

méishòu

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眉寿,豪眉也。"孔颖达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高亨注:"眉寿,长寿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则殿下坐享孝养,眉寿无疆,国家乂安,名誉光美。《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旌广东兴宁县老民幸登运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

眉头

méitóu

两眉及附近的地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宋 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头不伸

méitóubùshēn

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眉头眼尾

méitóuyǎnwěi

指眉眼间的神色。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1卷:“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

眉妩

méiwǔ

①眉妩,词牌名。西汉京兆尹张敞常为妻子画眉,长安人说他“眉妩”,调名本于此,又名《百宜娇》。②含情的眼睛和眉峰。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宋 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眉轩

méixuān

双眉高举。表示喜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吕延济注:“轩,举也;举眉,谓喜也。”清 朱仕琇《与林穆庵书》:“如曰,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则读者眉轩心肃,想见其人,其荣多矣。”

眉眼

méiyǎn

眉毛和眼睛,指容貌。小伙子眉眼十分俊俏。宋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眉语目笑

méiyǔmùxiào

指以眉目传情。清 袁于令《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

眉宇méiyǔ

眉额之间。亦泛指容貌。《孽海花第二十九回》刚说到这里,忽然外面走进一位眉宇轩爽、神情活泼的伟大人物,

眉宇轩昂méiyǔxuān’áng

“眉宇”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和气质,而“轩昂”则形容气度不凡的样子。“轩昂”有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外表和内在都显得非常出色,具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参见“气宇轩昂”。

méi

①门框上的横木:门。②房屋的横梁,即二梁。③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méi

峨嵋éméi,山名,在四川。今作峨眉。

méi

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诗·秦风·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南朝梁 江淹《别赋》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méi

猸子méizi:鼬獾。

méi

金属元素,符号 Am(americium)。银白色,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méi

县:地名,在中国陕西省,现作“眉县”。

郿坞

méiwù

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三国演义 第九回》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貂)蝉方收泪拜谢。


méi

鸟,羽毛多为棕褐色,嘴尖,尾巴长。栖息在丛林中,叫的声音婉转好听。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画眉、红顶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