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 | mào | ①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②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③外观:全貌。④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⑤作动词,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
貌不惊人 | màobùjīngrén |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一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茅盾《如是我见我闻》:“别瞧他貌不惊人,手面可真不小。” |
貌恭 | màogōng | ①谓容貌谦恭。南朝宋 鲍照《代白头吟》:“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②谓夙夜敬谨从事。 明 刘定一《宋论之一》:“故禹平九年之水,非但以貌恭作肃;汤弥七年之旱,非但以言从作乂。” |
貌合神离 貌合心离 貌合形离 貌合行离 | màohéshénlí màohéxīnlí màohéxínglí |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我们不要做貌合心离的夫妻。《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晋 葛洪《抱朴子 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郭沫若《涂家埠》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貌合神离”。 |
貌离神合 | màolíshénhé |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
貌寝 | màoqǐn | 状貌不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司马贞索隐:服虔云:“侵,短小也。”……又孔文祥:“侵,丑恶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六》齐克绅,本河中射粮军子弟也,貌寝而膂力过人。清 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
貌如其心 | màorúqíxīn | 外貌长得象他的心一样宽厚老实。 |
貌喏 | màonuò | 古时下对上的一种敬礼方式。犹后世之请安。《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刘)庆福谒(许)国之幕客章梦先,梦先令隔帘貌喏。庆福亦怒。清 袁枚《随园随笔·制府》貌喏者,大概今之请安也。 |
貌是情非 貌是心非 | màoshìqíngfēi màoshìxīnfēi |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貌似强大 | màosìqiángdà |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敌人看起来貌似强大,实际上是纸老虎。罗广斌《红岩》第二十七章:“我相信,几天之内,这个貌似强大的敌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说我们该不该这样来估计形势?” |
貌象/貌像 | màoxiàng | 形象;相貌。《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黄帝“象”作“像”。 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高宗祇謁先圣……视貌像翼翼钦慕。”元 刘壎《隐居通议·鬼神》:“光中见三仙,冠服貌像,隐隐可辨。” 柳亚子《鲁游杂诗》:“铁公祠畔又停舟,尚有庄严貌象留。” |
貌阅 | màoyuè |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隋唐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文帝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资治通鉴 随纪五》民部侍郎裴蕴以民间版籍,脱漏户口及诈注老小尚多,奏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 |
皃 | mào | 同“貌”。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名将卫青的二姐,卫少皃是大姐,生霍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