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ng

①草,密生的草:原。草。②广大,辽阔:苍。莽莽(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③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④粗鲁,冒失:撞。鲁。⑤姓。

莽苍

mǎngcāng

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无际的原野。烟雨莽苍。亦可指郊外。《庄子·内篇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莽夫mǎngfū

空有高大身躯,头脑简单,毫无智慧,遇事只会空动武,不会思考应变之人。有勇无谋的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空有一身蛮劲,粗鲁,冒失人。

莽莽

mǎngmǎng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莽莽榛榛。②广阔,范围非常宽广。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毛泽东《沁园春 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莽眇

mǎngmiǎo

①深远;高远。《庄子·应帝王》:“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成玄英疏:“莽眇,深远之谓。” 清 刘大櫆《张秋浯诗集 序》:“天地之气,默运于空虚莽眇之中,藴积之久,不能自抑遏,而发之为声。”②犹迷茫。宋 洪迈《夷坚丙志·张风子》:“每旦出卖相,晚輒醉归,与人言,初若可晓,忽堕莽眇中,不可復问。”

莽然

mǎngrán

①草木茂盛貌。唐 萧颖士《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②广大貌;众多貌。《韩诗外传 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舄,视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有贤左右也。”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何莽然其不一姓也?天何必不乐一姓耶?”③犹猛然。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他所自信的春意之内力,承此时机莽然超量的暴出。”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一望远东,紫赤光焰,愈转愈明,炎炎的云苗,莽然由天际直射,烘烘烈烈,光轮轰旋--呀!晓霞,晓霞!”

莽榛蔓草mǎngzhēnmàncǎo

形容草木丛生蔓延,非常茂盛的景象。“莽”通常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可以形容广阔无边;“榛”指的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果实,也可以泛指丛生的树木或灌木丛;“蔓草”则是指爬蔓的草,即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只见左边一条小径,莽榛蔓草,两边拥塞。

mǎng I.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六米,大多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II. měng蟅蟒:见“蟅” zhè

蟒袍玉带

蟒衣玉带

mǎngpáoyùdài

mǎngyīyùdài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古代贵官的服饰,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二十六回:“是都察院掌院加宫保兼吏部尚书夏邦谟,穿着蟒袍玉带。”

蟒衣玉带

mǎngyīyùdài

古代贵官的服饰。参见“蟒玉”。

蟒玉

mǎngyù

即蟒衣玉带,古代贵官的服饰。《明史 卷二百六 列传第九十四》: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至都督赐蟒玉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将军》:“孝廉服其勇,资劝从军,后屡建奇勋,遂腰蟒玉。”《聊斋志异 续黄粱》便问:“有蟒玉分否?”星者正容许二十年太平宰相。

mǎng

漭漭:形容广阔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