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g

①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初露锋。②引申之则可指刀剑的锋芒;引申之又可指光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③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④通“茫”,模糊不清,暗昧。庄子·齐物论》:“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成玄英疏:“芒,闇昧也。”《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萃乎芒乎。

芒刺在背

mángcìzàibèi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

芒寒色正

mánghánsèzhèng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芒芴

mánghū

亦作“芒惚”。亦作“茫惚”。同“恍惚”。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唐 韩愈《驽骥》诗:“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宋 秦观 《变化论》:“化者自无入於有者也……方其入也,则芒忽之间,合而成气,气合而成形,形合而成质。”明 徐渭 《鞠赋》:“谁乎谁乎,芒芴曷常!春至丽日,秋临抗霜。彼亦何热,此亦何凉!”清 黄景仁 《夹石》诗:“风利欠幽寻,神游付芒惚。”

芒屨

mángjù

芒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先是小官远任遭丧,多芒屦策杖,流落不能归,故有是诏。 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王守仁《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 吴伟业《赠同年嘉定王进士》诗之二:彊饭却扶芒屨健,高歌脱帽酒杯狂。参见“ 芒鞋 ”

芒芒

mángmáng

①广大辽阔貌。《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晋 陆云《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 清 顾炎武《山海关诗》:“芒芒 碣石 东,此关自天作。”②悠远貌;久长貌。《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 迹,画为九州。” 杜预注:“芒芒,远貌。” 三国魏 嵇康《太师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贤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寧。”宋 陆游《寓怀诗》:“芒芒百年梦,底物堪控摶?”③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 武帝《悼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五七》:“世有此聋瞶,芒芒将焉如?” 唐 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芒芒,独旁搜而远绍。”一本作“茫茫”。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康德文学说》:“假使诸感长此扰杂,而吾智慧不能整理而联接之,则吾一生芒芒如梦。”④繁杂貌;众多貌。 晋 潘岳《西征赋》:“鷩雉雊于臺陂,狐兔窟于殿傍。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文选·束晳《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穡。”李善注:“芒芒,多貌。”《魏书·术艺传·徐謇》:“朕览万机,长钟革运,思芒芒而无怠,身忽忽以兴劳。” 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郊原苍莽,亭驛纷披,盖今之麦熟禾秀,芒芒布野,昔之霜露荆棘而伤心者也。”⑤匆忙貌。芒,通“忙”。《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焦循正义:“方言:‘茫,遽也。’急遽所以致罢倦。”清 钱谦益《玉川子歌》:“君今江头老布衣,胡为乎芒芒奔波亦为此。”

芒芒苦海

mángmángkǔhǎi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芒芒苦海,回头是岸。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同“茫茫苦海”。

芒昧

mángmèi

模糊不清,不易辨识。芒,通“茫”。 《庄子·天下》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士闻道》:“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晋·成公绥《天地赋》:“何元一之芒昧兮,廓开辟而著形。”《宋书·巴陵哀王休若传》:“神道芒昧,乃不可全信。”《訄书·族制》附章炳麟《许由即咎繇说》:“禅让之说,本在夏世……乃展转譌迁,以为尧让。古世芒昧,未足怪也。”

芒刃

mángrèn

①指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非砍具。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唐 刘禹锡《山阳城赋》:“有利器而倒持兮,曾何芒刃之足舒!” ②比喻人的才气、锐气。 唐 刘禹锡《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两科连中,芒刃愈出。” ③犹斧钺。借指诛杀。清 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令涇下车未几,閭里銖两之奸皆通知之,不事芒刃,渐摩教化。”

芒鞋

mángxie

亦作“芒鞵”。用芒茎外皮,植物的叶或杆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芒鞋竹笠

mángxiézhúlì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芒颖mángyǐng

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引申为尖端。元 麻革《阻雪华下》诗:“雲間三峰面,隱約露芒穎。

mánɡ

古同“”,模糊,不清楚:“若于夫子之所言矣。”《庄子·天地》:“託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庄子·秋水》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

mánɡ

硭硝mángxiāo:同“芒硝”。

mánɡ

①刀剑等的尖端;光芒。②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和景颇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敲击乐器。用铜制成。

máng

: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máng

屋梁。韩愈《进学解》“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máng

杧果:也作芒果。常绿乔木。果实肾形,淡绿或淡黄色,核大,果肉味甜多汁,是热带著名水果。中国南方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