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 | mái I. | ①葬:埋葬。②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掩埋。埋地雷。③隐藏: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II. 参见mán。 |
埋而掘之 | máiěrjuézhī | 属狐狸的,埋了刨,刨了埋?到底想好没有?昨天埋了,今天刨出来,机会主义,反反复复,注定一事无成。参见“狐埋之而狐搰之”。《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埋而掘之,古人之所耻。 |
埋根 | máigēn | ①植根于土。比喻作战时坚守不退。《后汉书·马融传》:“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 李贤注:“埋根,言不退。”《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朝义拥精骑十万来援,埋根决战,短兵接,杀获相当。”②比喻世代定居。北魏《张庐暨妻刘法珠墓志》:“乃祖先父埋根三辅,殖德关西。”③谓埋下隐括全文主旨的伏笔。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非特一本戏文之节目,全於此处埋根;而作此一本戏文之好歹,亦即於此时定价。” |
埋轮 | máilún | ①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②东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③比喻月落。轮,喻月。④比喻停留。 |
埋轮破柱 | máilúnpòzhù | 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像张纲这样埋轮破柱的人大有人在。唐 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还,埋轮破柱之徒,绝不复出,朕甚异焉。” |
埋没 | máimò | ①埋在地下。棺材被土埋没了。唐·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②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埋没人材。 |
埋声晦迹 | máishēnghuìjì | 犹销声匿迹。《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
埋天怨地 | máitiānyuàndì |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五卷:今日据着他埋天怨地,正当冻饿,念他一点小孝。 |
埋头顾影 | máitóugùyǐng |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
埋玉 | máiyù | ①埋葬有才华的人。《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②埋葬女子。③祭神的一种仪式。 |
霾 | mái | ①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霾。参见“风霾”。②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明史卷二十二 熹/喜宗》(天启元年二月)闰月乙酉,以风霾谕群臣修省。③古同“埋”,埋葬。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