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ù 

①近,时间紧迫:膝。席(坐近)。急。短。仓。《资治通鉴 魏纪一》(曹丕)显纳(献帝)二女,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趋死之忧促哉!何者?②动词,减少,减短。《聊斋志异 红玉》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学浮荡耶?人知之,丧汝德;人不知,亦促汝寿!《聊斋志异 棋鬼》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于今七年矣。催,推动:使。进。敦。督。催

促遽

cùjù

急促匆忙。《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郑玄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

促忙促急

cùmángcùjí

指匆匆忙忙。《金瓶梅词话》第二二回:“你应二爹 今日素手,促忙促急,没曾带的甚么在身边,改日送胭脂钱来罢。”《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月娘道:‘既要去,须要早打点,省得临时促忙促急。’”亦作“促急促忙”。《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西门庆道:‘不是此说,我承望他到二十以外也罢,不想十八日就迎接,忒促急促忙。’”

促掐

促狭

cùqiā

xiá

①方言。亦作“促恰”、“促揢”。爱捉弄人;刁钻刻薄。元 武臣《生金阁第三折》:“我打你个促掐的弟子孩儿,釃这么滚汤般热酒来烫我,把我的嘴唇都烫起料浆泡来。”《三侠五义》白玉堂暗使促狭,假作逊让,托着北侠的肘后,口内道:“请了。”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你既肯度脱弟子成仙了道,怎生又要把我掉在大江之中,险丧性命?你好促掐也。”刘复《何 序》:“这书做得好极,一味七支八搭,使用尖刀促揢的挖空心思,颇有吴老丈风味。”②方言。亦作“促恰”、“促揢”。阴毒奸刁。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彭大云)他两个同坐着哩,不知怎么新人不死,是小姑娘死了。(周公做哭科云)桃花女,你好促恰也。”《水浒传第四一回》:“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於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谁人使促掐,把我的头发剪去了。也作促狭”。参见捉掐zhuōqiā”,“使促掐”。

促寿

cùshòu

缩短寿命。亦用为詈词,犹言短命。 宋 李石 《续博物志 卷三》:“有道士自云李终南,笑曰:‘此是世间凡火,服之反促寿。’”《醒世姻缘传 第九四回》:“龙氏骂道:‘贼砍头!强人割的!不得好死的!促寿!’” 《聊斋志异 青梅》梅曰:“是何人之赐,而敢忘之?然以为不如婢子,恐促婢子寿。”

促膝

cùxī

谓对坐而膝相接近。多形容亲切交谈或密谈。 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促膝之狭坐,交杯觴於咫尺。” 南朝 梁 萧统《答晋安王书》:“省览周环,慰同促膝。”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尝夜阑酒罢,平原屏左右促膝问曰:‘某谬当国秉,外间议论如何?’” 清 侯方域《司成公家传》:“(田尔耕)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 袁静《伏虎记第十一回:“不知有多少夜晚,玉兰到他工人区的小趴趴房里,或者自己去玉兰那不到六平方米的小屋里促膝谈心。”指屈膝或敛膝。唐 吕岩《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引》:“观其禪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餘衣,一鉢之外无餘食。”

促膝谈心

cùxītánxīn

指古人席地而坐,或坐在床上,两人对坐时,膝盖靠近,叫做促膝。形容亲密地交谈心里话。·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依弟愚见,这厅事也太阔落,意欲借尊斋,只需一席酒,我四人促膝谈心,方才畅快。

促席

cùxí

坐席互相靠近。文选·左思《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李善 注:“东方朔六言诗曰:‘合樽促席相娱。’” 《资治通鉴 齐纪四》魏主(孝文帝)与之(王肃)言,不觉促席移晷。唐 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乘閒致密,促席接膝,讥评文章,商较人士。” 明 唐寅《题画诗》:“促席坐鸣琴,写我平生心。”

促狭

cùxiá

促掐。指捉弄人、恶作剧的手段。红楼82回:“这是谁这么促狭?唬了我们一跳。”红楼梦 第九四回我想来必是有人使促狭。冰心《寄小读者 十九我们平时,戏弄惯了,在我行前之末一夜,她们自然要尽量的使一下促狭。

促弦

cùxián

把弦拧紧。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织

cùzhī

蟋蟀的别称, 也叫蛐蛐儿。早在南宋时,贾似道就已经编了一本,叫《促织经》《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序》: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宋 叶绍翁《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装

cùzhuāng

谓急忙整理行装。南朝宋 谢灵运《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担,日日若促装者。” 明 张居正《奉谕还朝疏》:“勅到,即促装就道。”

促坐

cùzuò

指靠近坐。《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 晋 孙楚《登楼赋》:“百僚云集,促坐华台。” 唐 周繇《嘲段成式》诗:“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 清 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於是四美合尊促坐,洗盏更酌。”《聊斋志异·狐梦》:“合尊促坐,宴笑甚懽。”

cù I.

(古通“促”)督促;催促/趣,疾也。趣使(督促);趣董(催促);趣督(督促)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后汉书 董卓列传》(吕)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聊斋志异 娇娜》(孔)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聊斋志异 阿绣》忽一女子,握腕趣遁,荒窜军中,亦无诘者,女子健步若飞隼,苦不能从,百步而屦屡褪焉。II.qù①通“趋”。趋向;奔向。②通“取”。如:趣舍(取舍)③志趣,好尚。如:趣向(志趣;好尚);趣尚(志趣和好尚);趣造(志趣);趣操(志趣情操)④意味;情态或风致。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

趣装

cùzhuāng

速整行装。明 宋濂《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濂,趣装上南京,擢为王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聊斋志异 李生》僧趣装矣,一瘦驴繁灯檠上,细审,不类真驴,颇似殉葬物。《聊斋志异 阿绣》久之,信益急,乃趣装行。《聊斋志异 公孙夏》方趣装而病,月余不起。

一种调味用的液体,味酸:米。熏

醋妒cùdù

吃醋,妒忌。《红楼梦第九回》因此賈瑞、金榮等一干人,也正醋妒他兩個。

醋海翻波

cùhǎifānbō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cù I.

①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②酸味。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③动词,变酸,腐败。《列仙传》主人酒常酢败。II.参见z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