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疏忽,不周密:粗心。粗疏。粗略。粗率(shuài)。②不精致,工料毛糙:粗糙。粗劣。粗料。粗纸。粗粮。粗制滥造。去粗取精。③长条东西直径大的:粗大。粗壮。粗重。粗实。粗线条(a.指毛道粗的线条:b.喻粗率的性格、作风,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粗枝大叶。④颗粒大的:粗沙子。⑤声音低而大:粗哑。粗声粗气。⑥鲁莽:粗鲁。粗暴。粗野。粗犷。粗俗。粗笨。粗人。粗手粗脚。⑦略微:粗略。粗具规模。⑧刚,才。《太平广记》言粗毕,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宋 孔平仲《禾熟》:“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粗暴

cūbào

鲁莽暴躁。粗暴态度。极其粗暴的抨击。《晋书 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

粗鄙cūbǐ

指粗俗鄙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送至刘老老跟前。

粗茶淡饭

cūchádànfàn

指饭菜简单,后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粗风暴雨

cūfēngbàoyǔ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梁斌《播火记》刚才还是清风明月,眨眼之间就是一个殛雷,顿时闹起粗风暴雨来。

粗服乱头

cūfúluàntóu

形容不讲究修饰,后也比喻文章本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明·王士桢《题祝希哲小简》书极潦草,中有结法,时时得佳字,岂晋人所谓裴叔则粗服乱头亦自好耶?

粗夯cūhāng粗笨。《西游记第七五回》那呆子慌了道:“哥哥没眼色!我又粗夯,无甚本事,走路扛风,跟你何益?”

粗举

cūjǔ

略举。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

粗粝

cūlì

粝: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粗糙:粗粝的米饭。形容食物的粗劣。唐 杜甫《有客(一作宾至)》:“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宋仁宗)召问所过父老,子孙供养之数,土地种植所宜,且叹其衣食粗粝而能享寿,人加慰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二》(刘)子羽亦退屯三泉县,从兵不及三百,与士卒同粗粝,至取草木芽蘖食之。《聊斋志异 丐仙》方其卧于 道也,日求一餐不可得;今三饭犹嫌粗粝,既与汤饼,又乞酒肉。此等贪饕,只宜仍弃之道上耳!

粗戾

cūlì

粗疏乖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一》(黄)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 陈确《祭山阴先生文》馆席久废,经史不理,学道之心,转益粗戾。

粗猛

cūměng

粗鲁凶猛。《后汉书 董卓列传》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贼将皆粗猛无远略,既克长安,以为得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寳贿为事,无復西出之意。”明史·黄得功传:“得功粗猛,不识文义。”

粗声粗气

cūshēngcūqì

形容说话时粗鲁、声调很大,或蛮横,没好气。与“粗声大气”同义。街上一男一女争吵了起来,男的粗声粗气,女的尖着嗓子,吵的不可开交。李准《清明雨三》:“这是陈明运的声音,小程想走开,可是另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却吸引了她,她由不得屏住了气。”

粗手粗脚

cūshǒucūjiǎo

手脚笨拙动作粗鲁的样子。如:她做事粗手粗脚动不动就打翻桌子。

粗疏cūshū

疏略;不精细。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陈琳实号粗疏

粗率cūshuài

草率,粗心大章。《杨家将 第十二回》臣僻生边鄙,赋性粗率。《朱子全书》也只缘他好勇,故凡事粗率。

粗通文墨

cūtōngwénmò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他小名楚楚,也是个粗通文墨的女子。

粗心大意

cūxīndày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而不可粗心大意。宋·张洪《朱子读书法·一·熟读精思》,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粗心大气不得。老舍《骆驼祥子二一》:“不管怎么不重要,总是自己粗心大意,所以就一声没敢出。

粗心浮气

cūxīnfúqì

浮:浮躁。人不细心,不沉着。《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凌人,势所难免。清·叶燮《原诗外篇》卷四:“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气,仅猎古人皮毛。”

粗言秽语

cūyánhuìyǔ

秽语为脏话,卑猥不洁的话。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粗言污语,触突尊贤。”

粗衣粝食

cūyīlìshí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清 叶廷绾《鸥陂渔话 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粗衣粝食,三十年如一日。

粗枝大叶

cūzhīdàyè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马虎大意。《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六回: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赵树理《地板》: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

粗制滥造

cūzhìlànzào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爱工,就是粗制滥造,不管质量的恶劣”。

粗中有细

cūzhōngyǒuxì

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大将。宋·释原妙《偈颂六十七首》:“粗中有细,细中有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沙僧听说,厉声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同“”。

同“”。动粗的意思。段玉裁注: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俗作‘麁’,今人既用‘粗’,粗行而麤废亦。《三国志·吴志·孙皎传》:“此人虽麤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南朝宋 颜延之《庭诰文》:“贫之为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废。”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其子弟亦麤知书,留中立凡数日,出图史、器玩、琴尊、弧矢之具,虽皇州搢绅家止於是尔。”②粗砺带糠的谷物。

麤粝

cūlì

①糙米。《战国策·韩策二》:“然至齐 ,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麤粝之费,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邪?”《史记·刺客列传》引此文, 张守节正义》:“粝,犹麤米也,脱粟也。” 南朝宋 谢庄《与江夏王义恭笺》:“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麤糲。”粗糙。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序》:“世运既变,治道斯移,则始于麤粝,终于精微。”

麤言

cūyán

粗恶的话;粗俗的话。《起世经·斗战品》:“瞋恚骂詈出麤言。”《起世因本经·最胜品下》:“麤言呵责,以手打头。”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宋·苏轼《龙尾砚歌》:“麤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