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 chóng | ①高;地位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②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③古同“终”,终了。④充,充满:崇酒于觞。⑤推崇,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宋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⑥殷商西部重镇,以筑有高城著称。文王率师攻城,三旬而崇军不降。文王退兵,重修教化,操练士卒,借助先前所构的战垒,重新组织攻城,崇陷军降。文王得崇后,便使周有了“三分天下而有二”之大势。《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⑦姓。 |
崇卑 | chóngbēi | 有低下之意,也作崇庳。韩愈《进学解》“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明 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一·节假》“上因传旨,此后遇京官夜还,无问崇卑,令铺军执灯传送。” |
崇朝 | chóngcháo | 终朝。从天亮到早饭时。有时喻时间短暂,犹言一个早晨。亦指整天。《诗经·秦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
崇长 | chóngcháng | ①犹宠幸。《尚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孔传:“言紂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唐)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宦官),晚节令高力士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二年》:“崇长緇衣,使游走权门,借势纳赂。”②犹助长。《隋书·房陵王勇传》:“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任掌兵衞,委以心膂,陪侍左右,恩宠隆渥;乃包藏姦伏,离间君亲,崇长厉阶,最为魁首。”《旧唐书·文宗纪下》:“帝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 |
崇德 | chóngdé | ①推崇德行。《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②崇德(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这个年号共8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改元,崇德结束。 |
崇德报功 | chóngdébàogōng | 封拜赏赐有德有功的人。《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孔传:“有德尊以爵,有功报以禄。”唐 杨炯《唐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考於周,崇德报功;稽於春秋,策勋舍爵。”《封神演义 第一百回》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清 唐甄《潜书·善任》:“古者列爵惟五,所以崇德报功。” |
崇阿 | chóng’ē | 高丘,高山。晋 谢万《兰亭诗》:“肆眺崇阿,寓目高林。”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明 刘基《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括苍》诗:“瞻彼崇阿,维云茫茫。” |
崇化 | chónghuà | 崇尚教化。《管子·小匡》:“初,桓公郊迎管子而问焉,管仲辞让,然后对以参国伍鄙,立五乡以崇化,建五属以厉武。”《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先帝褒美,欲以崇化。”《晋书 武帝纪》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晋书·孔坦传》:“臣闻经邦建国,教学为先,移风崇化,莫尚斯矣。” |
崇极 | chóngjí | ①至尊之位。指帝位。《陈书·废帝纪》:“慈训太后集羣臣於朝堂,令曰:‘…… 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②崇高的敬意。唐 韩愈《南海神庙碑》:“天宝中,天子以为古爵莫贵於公侯,故海岳之祝,牺币之数,放而依之,所以致崇极於大神。”宋 李攸《宋朝事实·御制》:“顾山川之神,足以纪纲天下者,非致隆备物,以昭崇极,则不足以称。” |
崇奖 | chóngjiǎng | ①推崇奖励。唐 元稹《赠陈宪忠衡州刺史制》朕敬承先志,崇奖旧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卷一》自太宗崇奖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今正人端士不乏,愿陛下(宋宁宗)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彭)龟年虽没,众龟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②尊崇辅佐。《隋书·滕穆王瓒等传论》周建懿亲,汉开盘石,内以敦睦九族,外以辑宁亿兆,深根固本,崇奖王室。 |
崇椒 | chóngjiāo | 高高的山顶。明 宋濂《阅江楼记》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
崇节尚俭 | chóngjiéshàngjiǎn | 指尊崇节俭的行为和价值观。 |
崇礼 | chónglǐ | ①尊崇礼仪。《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孔颖达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②尊敬而以礼相待。《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北齐书·万俟洛传》:“高祖以其父普尊老,特崇礼之。”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宠礼》:“宋代之君,崇礼儒臣,过於唐 。” |
崇论闳议 崇论宏议 | chónglùnhóngyì | 崇:高;宏:大。高超的见解和议论。又作“崇论闳议”。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 |
崇山峻岭 | chóngshānjùnlǐng | 高大陡峭的山岭。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崇深 | chóngshēn | ①犹陡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②高藏深隐。崇高深远。谓不轻易表示意见。唐 韩愈《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絶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 |
崇饰 | chóngshì | 粉饰,夸饰;装饰,修饰。崇饰虚誉。《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崇饰居室,士民失业。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复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八》上曰:“比欲下诏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一十》王居正论今日恐非天降祥瑞之时,言者劾(高)卫崇饰谄谀,老不知愧,望赐罢黜,从之。 |
崇祀 | chóngsì | 崇拜奉祀。《隋书·音乐志下》厚世开灵,方坛崇祀,达以风露,树之松梓。唐 柳宗元《箕子碑》大明宣昭,崇祀式孚。《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诏天下学宫崇祀先儒。清 蒋士铨《桂林霜·家祭》先曾祖重德公,以训导起家,升太平通判,崇祀芜湖当涂两邑名宦。 |
崇显 | chóngxiǎn | 尊贵显要。《后汉书·皇后纪下·陈夫人》:“况二母见在,不蒙崇显之次,无以述遵先世,垂示后世也。”《三国志·蜀志·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砻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七》(张尧佐)晚节以戚里进,遽至崇显,恋嫪恩宠,为世所鄙。 |
崇洋媚外 | chóngyángmèiwài | 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我们要学习外国的科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 |
崇朝 | chóngzhāo | 从天亮到早饭时。有时喻时间短暂,犹言一个早晨。亦指整天。崇,通"终"。《东周列国志 第十八回》:“......国小而弱,才四姓耳,若以重兵压之,可不崇朝而下。”《聊斋志异 邑人》崇朝之间,已受凌迟一度,不亦奇哉! |
崇政院 崇政使 | chóngzhèngyuàn | 五代时代,后梁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改"枢密使"为"崇政使",以最亲信之大臣充任,掌军权参予朝政,职权颇重。《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以宣武掌书记、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事,以备顾问,参谋议,于禁中承上旨,宣于宰相而行之。《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甲午,(后梁太祖朱温)诏废枢密院,其职事皆入于崇政院,以知院事敬翔为院使。 |
崇重 | chóngzhòng | ①犹尊贵;高贵。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先生德位崇重,下交于奔走之吏,先生之道益光矣。" ②尊重;重视。《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甲午,(宋真宗赵恒)诏天下并建天庆观。时罕习道教,惟江西、剑南人素崇重,及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③古代书信末祝颂对方的用词。犹言贵体。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惟宴喜外,倍保崇重。祝望祝望。" 宋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惟冀为时倍保崇重,无任祷颂之至。" |
崇崒 | chóngzú | 高耸的样子。陈子昂《修竹篇》: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
崈 | chóng | 古同“崇”。古同“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