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勅 | chì | ①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墨敕。敕旨:chìzhǐ帝王的诏旨。敕谕天下。敕额:谓皇帝赐给寺院匾额。敕造:奉诏令建造。《资治通鉴 周纪五》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八》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臣愚愿陛下、中宫严敕宪等闭门自守,无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虑于无形,令宪永保福禄。《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上(刘宋孝武帝)畋游无度,尝出,夜还,敕开门。《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爲皴裂。唐 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红楼梦 第三回》:“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寧国府’五个大字。”②告诫:申敕。戒敕。《汉书 王莽传》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晋书 武帝纪》其敕刺史二千石纠其秽浊,举其公清,有司议其黜陟。《资治通鉴 晋纪七 》(司马)颖先敕关津,无得出贵人,睿至河阳,为津吏所止。《资治通鉴 宋纪五》魏主(拓跋焘)之西伐也,穆寿送至河上,魏主敕之曰:“吴提与牧犍相结素深,闻朕讨牧犍,吴提必犯塞,朕故留壮兵肥马,使卿辅佐太子。…”③古同“饬”,整顿。 |
敕备 | chìbèi | ①谨慎周备。《汉书·郊祀志下》:“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神光尤著。”《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王莽)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②整饬完善。章炳麟《黄先生传》:“先生为礼书通故百卷,列五十目,囊括大,揉此众甫,本支敕备,无尨不班。” |
敕赐 | chìcì | 皇帝的赏赐。《资治通鉴 后周纪三》后周世宗柴荣敕命天下寺院,未经朝廷敕赐匾额的全部废除。 |
敕牒 | chìdié | 古代君王任命官吏的文書。《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及崇福命下,(程)颐即承领敕牒,但称疾不拜。 |
敕断 | chìduàn | 意思是裁断。《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金史·贾铉传》:“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勅断,亦依已定程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七十后即一切名根繫念,尽与勅断,以保天年可也。” |
敕额 | chìé | 谓皇帝赐给寺院匾额。《水浒传 第一回》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水浒传第六回》当头敕额字分明,两下金刚形势猛。 |
敕封 | chìfēng | 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雷峰塔奇传第十二回》:等待二十年后,文曲星成名得了敕封,回来祭塔,然后放他,方成正果。” |
敕符 | chìfú |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刘约直宿,会河内系囚,配流岭表,夜发敕符。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
敕建 | chìjiàn | 敕造。萧乾 |
敕戒 | chìjiè | 警诫,教诫。《汉书·息夫躬传》:“天子见异,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民心悦而天意得矣。”《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敕戒恒誥,则笔吐星之华;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敕戒四方,侈则有咎。”《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 |
敕勒 | chìlè | ①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南北朝 乐府诗集《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皇兴五年)夏四月,西部敕勒叛,诏汝阴王天赐、给事中罗云讨之。②敕勒之术:道士符法之术。《聊斋志异 秀才驱怪》长山徐远公,故明诸生也。鼎革后,弃儒访道,稍稍学敕勒之术,远近多耳其名。 |
敕厉 | chìlì | 告戒勉励。书·韩延寿传:“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 |
敕命 | chìmìng | ①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杨家将 第二十八回》幸得领敕命者系呼延赞,可令其见汝州太守计较。②明清赠封六品以下官职的命令称“敕命。” |
敕始毖终 | chìshǐbìzhōng | 自始至终警饬谨慎。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凡综理彭氏家政七十余年,敕始毖终,内外秩秩。” |
敕使 | chìshǐ | 皇帝的使者。《晋书·何无忌传》:“无忌伪著传詔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 宋·王谠《唐语林·自新》:“﹝田神功﹞见李光弼与敕使打毬,闻判官张傪至,光弼答拜。”明·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七夕良宵,斗化为人混俗嚣,闻见传宣敕使,倐尔潜踪,雾散云消。” |
敕晓 | chìxiǎo | 告戒晓谕。东观记·杜诗传:“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猝暴民间,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资治通鉴·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 |
敕印 | chìyìn | 敕符,印信。《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清史稿·礼志九》顺治元年,命英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征流寇,赐敕印。”《清史稿·太宗纪二》朝鲜国王李倧率其子及群臣朝服出降於汉江东岸三田渡,献明所给敕印。参见“敕符”。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5篇》顺治帝拜多尔衮gǔn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明王朝残余开始了争夺天下的宏伟事业。 |
敕谕 | chìyù | ①皇帝的诏令。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谕分明,信誓殊重。《清史稿·太宗纪二》以敕谕吴三桂降。又命祖大寿以书招之。②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于是遣太中大夫张子蟜奉玺书敕谕之。颜师古注:“敕而晓告之也。”③以敕书晓谕。《红楼梦 第五八回》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
敕造 | chìzào | 奉诏令建造 |
敕旨 | chìzhǐ | 帝王的诏旨。《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李怀光固执以为不可,曰:“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赏百缗,彼发兵五万,若援敕求赏,五百万缗何从可得!” |
勑 | chì | 同“敕”。《宋史演义》王安石见了很是恚怒,至亲草勑牍,极力诋斥,且令郭逵檄谕占城、占腊即真腊国。参见:制勑即制敕。 |
啻 | chì | 参见“不啻”:a.不止,不只,如“不啻如此”;不啻三千人。b.不异于,如“不啻兄弟”。《夜谭随录》崔秀才:所讲论非忠义大节,即出世大道,互相诱掖,不啻同胞。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帝(宋孝宗)曰:“养兵费财,国用十分,几八分养兵。”周必大曰:“尚不啻八分。”《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禹、汤罪己,不啻过之。《聊斋志异 丐仙》余音嫋嫋,不啻绕梁。《聊斋志异 房文淑》积年余,儿益丰肥,渐学语言,爱之不啻己出。 |
眙 | chì I. | 直视;注视;惊视。《聊斋志异 聂小倩》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聊斋志异 莲香》盥栉见母,见者尽眙。II. yí用于地名,如盱(xū)眙(在江苏)。 |
抶 | chì | 用鞭、杖或竹板之类的东西打。《庄子·则阳》(田)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二》哈尚怒,挥鞭抶其(哈喇托克托)手,不退,乃止。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傺 | chì | 动词, 住,逗留。傺,逗也。《方言》南楚谓之傺。《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注》侘傺,失志貌。傺,住也,楚人谓住曰傺。《扬子·方言》傺,逗也。《注》逗卽今住字。 |
瘛 | chì | 筋脉痉挛。如:瘛厥(痉挛;昏厥);瘛疭(惊风;痫病。泛指手足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