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 cháo I. | ①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②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作使动词,表示“(使)朝见;使来朝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让秦楚来朝拜)《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孟子·万章上》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汉·贾谊《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唐 李白《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资治通鉴 梁纪五》魏主(孝明帝)朝(胡)太后于西林园。宋 岳飞《满江红·写怀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明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③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上朝接见,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史记 孝武本纪》其後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元年春正月,天王即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路门。唐 张祜《集灵台·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 李商隐《韩碑》:“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④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⑤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⑥姓。II.参见zhāo。 |
朝班 | cháobān | 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各异。如唐设文武一品至五品班,清设文武一品至九品班。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宋书·徐湛之传》:“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公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其时官吏多逃散,朝班无几。”清 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上》:“考选故有部属,有同知,兹选俱省臺,时谓一榜尽及第,而庸陋厕朝班矣。”汤用彤《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当时宰辅,如王弘、彭城王义康、范泰、何尚之,均称信佛,皆一时名士也。而谢灵运、颜延之亦列朝班。” |
朝晡 | cháobū | ①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裴松之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晋书·郗鉴传:“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资治通鉴 齐纪一》(北魏孝文帝)诏以(高)允家贫养薄,令乐部丝竹十人五日一诣允以娱其志,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月给衣服绵绢;…《资治通鉴 陈纪二》朝晡给御食,毕景听还。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説释道义。”②指一日两餐之食。宋 郭彖睽车志卷三:“怀掖间得小布囊,贮米三四升,适足给朝晡。”《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宋)仁宗之丧,百官乃诸军朝晡皆给酒肉,京师羊为之竭。宋史·钱顗传:“后自衢徙秀州,家贫母老,至丐贷新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謫官之色。” |
朝彻 | cháochè | ①《说文》:“朝,旦也”。旦,明也。明彻也。谓突然间悟达妙道。《庄子·大宗师》:“吾独守而告之,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把生死置之度外,心境就能豁然开朗)陆德明释文:“郭司马云:朝,旦也;彻,达妙之道。” 唐 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②谓早晨遍达各处。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天华爽霽,朗日朝彻。” |
朝臣 | cháochén | 朝廷的大臣。《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王侯朝臣皆奉表质疑,帝皆爲解释。 |
朝辞 | cháocí | 谓大臣外任,入朝叩辞帝王。宋 陈鹄《耆旧续闻 卷三》凡贵臣出守,朝辞例有颁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辞,而询独许入见。《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三十九》望遵(宋)太宗故事,应监司、郡守朝辞日,别给御前印纸历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其已授差遣人,朝辞讫,限半月出门。 |
朝从 | cháocóng | 朝见和侍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
朝奉 | cháofèng | 宋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等官名。宋人因以“朝奉”尊称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王婆道:“是徽州府有名的商山吴家,他又是吴家第一个财主‘吴百万’吴大朝奉。 |
朝服 | cháofú | 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庄子·则阳》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 |
朝拱 | cháogǒng | ①环绕,拱卫。唐 刘禹锡《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见徵继作诗》:“湘西古刹双蹲蹲,羣峯朝拱如骏奔。”《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众峰朝拱,列嶂环围。”②恭敬,庄重。《笑林广记 借水》一家请客,失分一箸。上菜之后,众客朝拱举箸。 |
朝冠 | cháoguān | 君臣上朝时所戴之冠。《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醒世姻缘传 第十八回》:“晁源走到后边,取了一顶朝冠出来。” |
朝集 | cháojí | 朝见聚会。《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元 胡三省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谓近臣曰:‘孝者人伦之重。古之人,三年守坟墓,今臣僚子弟以祖父亡殁,或与敍用,意在继其后嗣;然有不俟百日便与朝集者,朕每覩之,中心不忍。’”《清续文献通考·王礼二》:“各员均著恪遵定例,按期进内朝集,如有旷误不到者,著宗人府……指名参奏。” |
朝考 | cháokǎo | 科举时代新进士于引见前,由皇帝再考试一次后授职,称为“朝考”。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0篇》自此,他(曾国藩)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shùjíshì。 |
朝礼 | cháolǐ | ①参拜;朝拜。《西游记第一回》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②调习,训练。 |
朝里有人 好做官 | cháolǐyǒurén hǎozuòguān | 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掌了权,自己也能得到推荐和重用。清·文康《儿女英雄第三十三回》:“恰恰的被一个旁不相干的有心人听见了,倒着实的在那里关切,正暗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那句俗话。” |
朝列 | cháoliè | 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知节又历诋朝列,(审刑)、审官、两制、三馆、谏官、御史都无其人,其薄人厚己如此!" |
朝服 | cháofú | 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晋书 文帝纪》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父祚,以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王)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祚不命退,溥不敢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陈)寅妻杜氏饮药自杀,寅朝服望阙,焚香号泣。《红楼梦 第十六回》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 |
朝贡 | cháogòng | 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后汉书 卷九十 乌桓鲜卑传 乌桓传》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 |
朝贺 | cháohè | 朝觐庆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宋书 卷九 后废帝》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资治通鉴 陈纪二》(沈)庆之多蓄妓妾,优游无事,尽意欢娱,非朝贺不出门;唐 韩愈《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劒珮鸣相磨。”明 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羣臣诣奉天殿朝贺,礼成,即诣文华殿朝贺皇太子。”刘征《鸱鸮的下场》:“小子们,快准备朝贺的盛,多多准备庆功的酒浆。” |
朝华 | cháohuá | 亦作“朝花”。①早晨开的花朵。《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晋 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四》:“容色贵及时,朝华忌日晏。”清 彭士望《冬心诗》:“干直荫十亩,朝花安足荣。”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若夫旨乖比兴,徒尚丽词,朝华已谢,色泽空存,此其弊也。”②木槿的别名。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木堇》:“傅玄朝华赋序曰:‘朝华,丽木也,或谓之洽容,或曰爱老。’”石声注:“(木槿)是朝开暮落的花,因此有朝花、朝容等名称。” |
朝会 | cháohuì | 谓诸侯、臣属及外国使者朝见天子。《晋书 宣帝纪》冬十二月,天子诏帝朝会乘舆升殿。 |
朝鸡 | cháojī | 指早晨报晓的雄鸡。宋 袁文《瓮牖闲评 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宋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远视眸微睨,端详体忽敧。”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欧公寄常秩诗云:‘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明 文徵明《送钱元抑南归口占》之十:“为语近来憔悴尽,日骑羸马听朝鸡。” |
朝寄 | cháojì | 朝廷的委托。《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南朝陈 徐陵《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南朝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昔在休期,早隆朝寄。”《隋书·史祥传》:“帝尝赐祥诗曰:‘伯煚朝寄重,夏侯亲遇深。’” |
朝家 | cháojiā | ①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鲜卑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李贤注:“朝家犹国家也。”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宋 陆游《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明 沉德符《野获编 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清 纳兰性德《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凭触忌,舌难剪。”②指皇帝。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玉津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
朝槿 | cháojǐn | 即木槿。花朝开暮落,故常用以喻事物变化之速或时间的短暂。南朝梁 王僧孺《为何库部旧姬拟蘼芜之句 诗》:“妾意在寒松,君心逐朝槿。”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明 王錂《春芜记·感叹》:“荣枯一旦同朝槿,母子伶仃倍可怜。”参见“木槿”。 |
朝觐 | cháojìn | ①谓臣子朝见君主。《礼记·乐记》:“朝覲,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李善注:“毛萇诗传曰:覲,见也。”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於鲁公。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覲之礼耳。’”章炳麟《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覲,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②伊斯兰教徒拜谒圣像、圣地,为教徒五项基本功课之一,该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麦加朝觐一次。 |
朝京 | cháojīng | 入京,赴京。《水浒传第八十二回》义士但且放心,只早早收拾朝京为上。 |
朝礼 | cháolǐ | ①参拜;朝拜。《西游记第四回》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②调习,训练。 |
朝聘 | cháopìn | 拜会、探访。朝见聘问。《礼记·中庸》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资治通鉴 秦纪二》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 |
朝请 | cháoqǐng | ①汉律,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汉书 霍光传》“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②官名。即奉朝请。 |
朝日 | cháorì I. | ①古代帝王祭日之礼。《周文 敬姜论劳逸》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注:“朝日,春分拜日於东门之外。”《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 ,朝zhāo朝日,夕夕月,则揖。”颜师古注:“以朝旦拜日为朝。”《资治通鉴·武帝元鼎五年》:“朝朝日。” 胡三省注:“朝朝,下直遥翻。”《清史稿·世祖纪二》:“二月癸亥,朝日於东郊。” ②帝王坐朝听政之日。《战国策·齐策六》:“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於庭,口劳之。”《汉书·于定国传》:“上於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詔,条责以职事。” 颜师古注:“五日一听朝,故云朝日也。”II. 参见zhāorì |
朝省 | cháoshěng | ①犹朝廷。《汉书·刘向传》远绝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被甲胄者何尝充给,趋朝省者转困支持,州闾之货殖全疎,天地之灾祥屡应。②犹朝觐、朝见。明 汪道昆《远山戏》你可在门前候,但有客相访,只说相公朝省未回。《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四》铨衡之弊有四:入仕之门太多,黜陟之法太简,州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速。 |
朝士 | cháoshì | ①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②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晋书 怀帝纪》在东宫,恂恂谦损,接引朝士,讲论书籍。 |
朝市 | cháoshì | ①朝廷和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②泛指名利之场。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宋 苏轼《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元 刘时可《春日田园杂兴诗》:“坐睡略无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閭游。”《封神演义第六四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点林泉事。” ③指朝廷。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二》:“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銓衡选举,非復曩者之亲。” 王利器集解:“朝市,犹言朝廷。”南朝梁 沉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明 归有光《沧浪亭记》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④泛指尘世。唐 张祜《金山寺诗》:“因悲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宋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明 何景明《宿淇公方丈诗》:“明朝又朝市,回忆碧山岑。” |
朝事 | cháoshì | ①指古代早晨祭祀宗庙之事。《礼记·祭义》建设朝事,燔燎膻芗。陈澔《集说》朝事,谓祭之日,早朝而行之事也。朝,如字。②朝廷的政事。《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陆德明释文:“朝,直遥反。”孔颖达疏:朝事,谓朝廷之事也。③犹臣服。《释名·释州国》赵,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国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当唐之衰,钱镠以闾巷之雄,起主其地,自此不能独立,常朝事中国以为重。 |
朝朔 | cháoshuò | 谓诸侯听朔于太庙。《穀梁传·庄公十八年》:“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杨士勋疏:“天子朝日於东门之外,服玄冕;其诸侯,则玉藻云:‘皮弁以听朔於太庙。’”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序》:“故朝朔不加其国,政教不及其人。” |
朝宿 | cháosù | 谓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朝拜住宿。《公羊传·桓公元年》:“许田者何?鲁朝宿之邑也。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 |
朝堂 | cháotáng | 汉代正朝左右官议政之处。亦泛指朝廷。《宋书 卷十 顺帝纪》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夜,废帝殒,奉迎王入居朝堂。壬辰,即皇帝位。《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大宝三年)十二月,晋安王(萧方智)至自寻阳,入居朝堂,给高祖班剑二十人。 |
朝廷 | cháotíng | ①亦朝庭。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帝王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亦作"外庭"。内朝,指内廷。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论语·乡党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②指帝王:报效朝廷。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呜呼!公(袁可立子袁枢)之绩用告成,而朝廷之金瓯不固。” |
朝儛 | cháowǔ | 山名。焦循 《孟子正义》 谓即召石山,亦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北之成山。《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赵岐注:“转附、朝儛,皆山名也。”焦循《正义》:“秦皇、武所游自琅邪而北则至之罘、成山 …… 转附即之罘也,朝儛即成山也。” |
朝贤 | cháoxián | 朝中的贤人。常用以泛指朝臣。《晋书 王羲之传》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魏书·崔光韶传》:“光韶正色曰:‘朝贤执事,於舜之功未闻有一,如何反为罪人言乎!’”《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先太师倾背时,朝贤来弔,朱紫盈门。”明 李贽《初潭集·君臣九·才相》:“初过江,帑藏空竭,唯有练数千端,丞相与朝贤共制练布单衣。” |
朝献 | cháoxiàn | ①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②唐宋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③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晋书 武帝纪》东夷二十国朝献。《晋书 符坚载纪上》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 |
朝享 | cháoxiǎng | ①古代天子祭祀宗庙。郑玄注:“朝享,谓朝受政於庙。”贾公彦疏:“朝享谓朝受政於庙者,谓天子告朔於明堂,因即朝享。朝享,即祭法谓之月祭。”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清史稿·礼志五》:“②犹朝拜;朝贡。《汉书·韦玄成传》:“威仪济济,朝享天子。”《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胡三省注:“朝,朝见也。享,供时享也。享,献也。古者诸侯见於天子,必以所贡助祭於庙。” |
朝飨 朝饗 | cháoxiǎng | ①见“朝享”。②朝会宴饗。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朝饗宾主之仪,祭奠殯葬之变,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务令约俭。《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春,正月,秦王坚朝飨群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九月,己巳,(宋理宗)朝飨景灵宫。庚子,朝飨太庙。 |
朝行 | cháoxíng | 朝列。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后惧事泄,於是令次山於朝行中择能任事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帝(宋真宗赵恒)谓宰相曰:“朝行中颇有淹滞者,如梁周翰夙负词名,三十年屈于众僚;朕在宫府,多令杨亿草笺奏,文理精当,宜即加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且仪身预朝行,职居馆阁,任事省府,使有大罪,虽加诛斩,自有宪章。"参见"朝列"。 |
朝阳丹凤 | cháoyángdānfèng | 比喻贤才逢明时。《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朝野 | cháoyě | 朝廷与民间。亦指政府方面与非政府方面。《后汉书·杜乔传》:“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晋书 景帝纪》四海倾注,朝野肃然。《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 民咸受耳目之赐。唐 韩愈《为宰相贺雪表》:“见天人之相应,知朝野之同欢。”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元 刘祁归《潜志卷九》:“其人曰:‘修不识丞相,丞相亦不识修 。’朝野相传以为笑。”吴晗《朱元璋传第四章三》:“国都的确定和国防计划的安排是密切相关的,是当时朝野所最关心的两件大事。”巴金《鬼》:“同时又想到这边报纸上近来正骂着女人只顾爱情不知国家,似乎朝野异口同声地要女人同国家结婚养小孩。” |
朝野上下 | cháoyěshàngxià |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栋梁方颓,樽俎犹昔,朝野上下,犹嘤鸣娱乐,颜色无改,斯非意重辞复,难可曲喻。 |
朝谒 | cháoyè | ①谓参见尊者。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杨尚武《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拉萨朝谒的藏民。”②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光武封苏马諟为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謁。”《资治通鉴 唐纪五》建德群臣方朝谒,唐骑猝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丁酉,令群臣居丧被诏起复者,须卒哭朝谒,其俸料自诏下日给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奉天等三殿并奉天门灾,在嘉靖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
朝衣 | cháoyī | ①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后汉书·刘宽传》:“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唐 崔峒《初拜命后酬丘二十二见赠诗》:“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唐 王维《酬郭给事诗》:“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闈。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清 昭槤《啸亭续录·朝服龙团》:“定制,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阑下前后绣龙团各四,诸王以下皆用素缎数则,以为辨别。”②借指朝廷官员。 唐玄宗《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宋 叶适《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当庆元、嘉泰间,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 |
朝衣东市 | cháoyīdōngshì | 谓大臣就戮。朝衣东市甘如饴,玉体须为美人惜。龚定盫。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朝仪 | cháoyí | 朝廷的礼仪。《周礼·夏官·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宋书·恩倖传·徐爰》:“爰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颇涉书传,尤悉朝仪。”《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后宫位号,莫难详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去国二十七年,復还,朝仪寖有不同。” |
朝章 | cháozhāng | ①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广)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李慈铭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②指朝庙乐章。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至成帝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詹鍈义证引李白刚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③犹朝服。宋 王禹偁《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朝服”。 |
朝杖之年 | cháozhàngzhīnián | 参见“杖朝之年”。 |
朝真 | cháozhēn | ①道教谓朝见真人。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楔子》:“盖凡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昇九天朝真而观 元始 。”②道家修炼养性之术,犹佛家之坐禅。《水浒传第五三回》:“当下公孙胜引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内,正值真人朝真纔罢,坐在云床上。” |
朝政 | cháozhèng | 朝廷的政治和事务。内妃不得干涉朝政。皇上不理朝政久矣。《汉书 王莽传》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后汉书 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故杨愔等得尽于匡赞,朝政粲然。 |
朝旨 | cháozhǐ | ①朝廷的旨意。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南史·王镇之传》:“有鲜于文粲与晏子德元往来,密探朝旨,告晏有异志。”《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李)同捷冀易世之后或加恩贷,三月,壬戌朔,遣掌书记崔从长奉表与其弟(李)同志、(李)同巽俱入见,请遵朝旨。②朝廷的命令。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其公试省试考官,则临时委朝士及监司太守举儒医,取朝旨点差,庶几人知习学,不至以庸医杀人。” |
朝宗 | cháozōng | ①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唐 李舟《为崔大夫请入奏表》:“将临元会之期,倍切朝宗之恋。”宋 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明 李攀龙《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②指下属进见长官。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庾亮)。”③比喻小水流注大水。《尚书·禹贡》:“江朝宗于海。”孔颖达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 江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唐 张九龄《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诗》:“独嘆湘江水,朝宗向北流。”明 宋濂《阅江楼记》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造物从来不好色,磨灭佳人,使尽罡风力。万泪朝宗江海溢,天公只当潮和汐。”黄药眠《我梦诗》:“我梦作羽薄的白云,飘流光海无踪--但我终是江波一滴,向着大海朝宗!” |
潮 | cháo | ①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潮水。潮汐。涨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宋 毛滂《惜分飞词》:“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②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潮。热潮。新潮。潮红。潮热。心潮澎湃。③湿:潮气。返潮。潮湿。④方言,技术不高:手艺潮。 |
潮鸣电掣 | cháomíngdiànchè | 极言气势大、速度快。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参见“风驰电掣”。 |
潮平 | cháopíng | ①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满潮。唐 刘希夷《江南曲之五》:“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唐 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诗》:“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宋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②指潮落。宋 仲殊《南歌子 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
潮水 | cháoshuǐ | 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潮头 | cháotóu | 潮水的浪峰。唐 窦常《北固晚眺诗》:“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钱塘江海潮)《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郭沫若《楚霸王自杀》:“人马的声音终和潮头一样,涌进视野里来了。” |
潮汐 | cháoxī | 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江河下游发生潮汐。宋 周邦彦《六丑·落花词》:“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
潮信 | cháoxìn | ①潮水。因潮汐起落有一定的时刻,故称为“潮信”。见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唐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二十九》武林江山之会,大江(指钱塘)潮信,一日再至。《水浒传 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②比喻妇女行经的时期。 |
潮州 | cháozhōu | 今广东潮州潮安区。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嘲 | cháo I. | 讥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骂。嘲诮。嘲谑。冷嘲热讽。II.zhāo嘲哳(zhā)〕同“啁哳”。 |
嘲谤 | cháobàng | 指嘲笑毁谤。清 曹雪芹《 |
嘲风咏月 | cháofēngyǒngyuè |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 |
嘲诙 | cháohuī | 戏谑。戏谑之言。宋 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诙,一本作"谈"。《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帝设幄其侧,而灵素升高正坐,问者皆再拜以请。所言无殊异,时时杂捷给嘲诙以资媟笑。" |
嘲慢 | cháomàn | 讥笑侮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公子以(冯)生嘲慢故,衔生,日思所报,遂谋醉以酒而诬之。” |
嘲讦 | cháojié | 嘲弄、攻讦。《南史·江智深传》:“上每酣宴,輒詆/诋羣臣,并使自相嘲訐,以为欢笑。” |
嘲谑 | cháoxuè | 调笑戏谑。李善注:“苍頡篇:‘啁,调也。’字书曰:‘嘲亦啁也。’毛诗曰:‘善戏謔兮。’”《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每上燕集,在坐者皆令沈醉,嘲谑无度。《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太后(武则天)每内殿曲宴,辄引诸武、(张)易之及弟秘书监(张)昌饮博嘲谑。宋 梅尧臣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诗之二:“嘲謔不觉夕,跨马月中归。”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妇人)笑曰:‘我狐也。蒙君注念,心窃感纳。’毕闻而喜,投以嘲謔。”田关卿第五场:“王和卿,汴京人,也是位散曲大家,在大都做小官,跟关卿极要好,常常互相嘲谑。” |
嘲啁 | cháozhōu | ①戏谑,调笑。《三国志·蜀志·费祎传》:“ 亮(诸葛亮)以初从南归,以禕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禕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②形容语声细碎难辨。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於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