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听到过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名言:“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到了网络年代谣言传播的速度真是吓死人了,多次致人性命之后,中国“两高”2013年9月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其实我们人类对谣言的承受能力是极其微弱的,我们的古人早就具有这方面的经验。著名的曾母投杼zhù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曾参zēngshēn者,与曾子同名族,杀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曾子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
曾参母亲在听到两次儿子杀人的误传的时候还是能够沉住气的,“其母织自若也”,待到第三个人说他儿子杀人的时候就崩溃了,“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zhù下机,逾墙而走”。
制造谣言者是别有用心的,传谣者也是各有心态,殊不知遭遇中伤者的痛苦程度。“流丸止于瓯臾(ōuyú比喻地面洼陷不平之处),流言止于智者。”经历文革风暴的一代知道了谣言的疯狂,传谣信谣的可耻和可怜,如今网络时代,大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网上谣言频发,作为网民要多考虑被中伤者的苦痛,想想同类的微弱的承受能力,乱传没有根据的帖子是要伤人命的。到了500或5000次的获得司法的参与调查的时候,恐怕性命已经离我们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