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ó I.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琢磨。雕琢(a.雕刻玉石等;b.过分地修饰文字,使人觉得不自然,如“雕琢之风不可长”)。琢刻。琢句。玉不琢,不成器。《晋书 景帝纪》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II.zuó琢磨:思索、考虑,如“他的话我琢磨了很久,不明白什么意思”(“”读轻声)。

琢磨

zhuómó

雕刻和磨制玉、石。《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明 陶宗仪《辍耕录·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思索;考虑;揣摩。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礼记·大学》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

zhuó

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食。木鸟。鸡米。

涿

zhuō

①《说文》水滴涿,流下滴也。段玉裁注:“今俗谓一滴为一涿,音如笃,即此字也。”②古水名,源出古涿鹿山,现保定涞源、涞水县、涿州市、北京等地区有拒马河,古涿水已不可考。③涿州、涿郡。涿鹿(县名,在河北)。参见“涿鹿”。《庄子·盗跖》“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涿鹿

zhuōlù

①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尚书刑德攷曰:‘涿鹿者,凿人顙也。黥人者,马羈笮人面也。’郑云:涿鹿黥,世谓之刀墨之民。” ②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庄子·盗跖》:“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餘涿鹿,边关容易卖卢龙 。”一说,山名。《史记·五帝本纪》:“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裴駰集解引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 

zhuó

①敲:“约之阁阁,之橐橐。” ②古代的宫刑。《尚书·吕刑》杀戮无辜,爱始淫为劓、刵、椓、黥。孔传:“截人耳鼻,椓阴黥面。” ③太监,宦官。《聊斋志异 巧娘》女叹曰:“自怜(傅)生适阉寺,没奔椓人,是以悲耳。” ④说坏话诽谤:“卫侯辞以难,大子又使之。”

椓杙

zhuóyì

捶钉木桩。《尚书大传 卷四》:“椓杙者有数。”郑玄注:“杙者,系牲者也。”《隋书·酷吏传·元弘嗣》:“每鞫囚徒,多以酢灌鼻,或椓弋其下窍,无敢隐情,奸伪屏息。”宋 苏辙《书郭熙横卷》诗:“投篙椓杙便止宿,买鱼沽酒相逢迎。”《聊斋志异 王大》此等妇,只宜椓杙阴中!

zhuó

造谣毁谤:谣诼。诟谇谣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