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轉 | zhuǎn I. | ①迁徙;流亡:老弱转乎沟壑。②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③改换方向:转弯。向左转。④改变位置:转移。⑤改变形势、情况:转败为胜。天气转睛。病情好转。II.参见zhuàn。III.参见zhuǎi。 |
转败为功 | zhuǎnbàiwéigōng |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史记·管晏列传》其(管仲)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汉·贾谊《新书·铜布》:“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
转般 | zhuǎnbān | 漕运的一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本竭则不能增籴,储积空而转般之法坏矣。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一处转般以便支给,照得滦东一带军士原在永平、山海等仓支粮。”清 顾炎武《与人书八》:“今日之事,兴一利便是添一害,如欲行沁水之转般,则河南必扰;开胶莱之运道,则山东必乱矣。” |
转般仓 | zhuǎnbāncāng | 宋代实行转般法时,在泗、楚、真、扬四州(即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所设的仓库,用以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运至京师。《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三十三》庚辰,发运使言:“真州等处转般仓及江、浙上供米二百二十馀万斛,欲留逐处以济阙乏。”从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于是大革弊事,改京所铸当十大钱为当三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 |
转悲为喜 | zhuǎnbēiwéixǐ | 转悲哀为喜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老奶奶见了贵他娘,擦去眼泪转悲为喜。” |
转漕 | zhuǎncáo | 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史记·萧相国世家》:“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资治通鉴·高帝六年》:“ 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卷二》:“嘉定宝山卫,筑于明永乐七八年间,时转漕尚用元人海运,行海者望海收帆。”《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 |
转侧 | zhuǎncè | ①指移换方位。白居易《缭绫》诗:“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②指转徙。《后汉书·王允传》:“允惧不免,乃变易名姓,转侧河内陈留间。” ③指犹疑不定。《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④翻动身子;辗转反侧。在床上转侧许久,方才入睡。《聊斋志异 成仙》怒终不释,转侧达旦。《聊斋志异·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龙》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 |
转嗔为喜 | zhuǎnchēnwéixǐ | 由生气转为喜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
转斗 | zhuǎndòu | ①投放诉讼状子的箱子。 清 李渔《比目鱼·肥遯》:“莫说我做官的人,离了职守,无拘无束,竟与神仙一般,就是做管家的,离了转斗,也便放心乐意,做起醉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如吏书传送佥套或紧急文稿,许击梆,从转斗内投进。”②转战。《史记·淮阴侯列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三》(孙)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唐 高适塞上诗:“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资治通鉴 晋纪八》(刘)琨募兵上党,得五百人,转斗而前。清 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孤军转斗,累月不归。” |
转斗千里 | zhuǎndòuqiānlǐ | 指长途转辗作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刘良注:“转谓相驰逐;斗,战也。”《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 |
转附 | zhuǎnfù | 山名。即之罘山。在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岛上。《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赵岐注:“转附、朝儛,皆山名也。”焦循《正义》:“秦皇、武所游自琅邪而北则至之罘、成山 …… 转附即之罘也,朝儛即成山也。” |
转毂 | zhuǎn’gū | ①载运货物的车子。《战国策·秦策一》:“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轂连骑,炫熿於道。”《韩诗外传卷七》:“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轂百乘。”《汉书·货殖传》:“转轂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颜师古注:“转轂,谓以车载物而逐利者。” ②飞转的车轮。比喻行进迅速。《淮南子·兵略训》:“欲疾以遬,人不及步鋗,车不及转轂。”唐 贾岛《古意诗》:“碌碌復碌碌,百年双转轂。”叶圣陶《倪焕之十七》:“惟念时节迁流,疾于转毂。” |
转官 | zhuǎn’guān | 升迁官职。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九:“我等若欲转官,祗用牵两疋马与内官,何必来此?”《宋史·选举志六》:“俟至半年,类考较前三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转官、或减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今后近上臣僚,援例奏乞子孙得试者,如试中,只与转官或出身,更不除馆阁。清 李玉《人兽关·负人人负》:“押将他同回店中,押将他休教放松,权移三百把宦囊充,待我转官加利相送。” |
转规 | zhuǎn’guī | 转动圆形器物。喻一往无阻或毫无阻难。《后汉书·马援传》:“谋如涌泉,埶/势如转规。” 李贤注:“规,员/圆也。孙子曰:‘战如转员石于万仞之山者,埶也。’” 唐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促殄遗孽,永垂鸿名;易如转规,指顾可致。” 明 张居正《恭述祖德诗》:“崇俭尝却貂,听言犹转规。” |
转圜 | zhuǎnhuán | ①挽回。②调停,斡旋。③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汉书·梅福传》:“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颜帅古注:“转圜,言其顺易也。”圜,通“圆”,圆的物体。《聊斋志异 蛇人》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④借指顺易。 |
转祸为福 | zhuǎnhuòwéifú | 把灾祸转化为幸福。《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急遣臣见 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宋 俞文豹《吹剑录》:“欲于立谈之间,转祸为福,易危为安,若非假权以从事,则未见其能有济也。”《花月痕 第四五回回末评语》:“嗟夫!淫如碧桃,狠如肇受,仅仅明发有怀,便可化辱为荣,转祸为福。”亦作“转灾为福 ”。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衝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明 汪廷讷《狮吼记·赏春》:“转灾为福吾缄舌,倚翠偎红你小心。” |
转剧 | zhuǎnjù | 变得更加厉害。《北齐书·文宣帝纪》:“一旬,还复如初。自是耽湎转剧。” |
转馈 | zhuǎnkuì | 运送军粮。《后汉书·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
转捩 | zhuǎnliè | 转机;转化,转捩点。 |
转漏 | zhuǎnlòu | 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转漏”指漏箭移动的顷刻。形容时间很短。《汉书·王莽传上》:“转漏之间,忠策輒建,纲纪咸张。” |
转盼 | zhuǎnpàn | ①目光流转。 唐 温庭筠《南歌子词之六》:“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八》少事马融,融性豪侈,多列女倡歌舞于前,(卢)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盼,融以是敬之。②犹转眼。喻时间短促。宋 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盼略燕楚。” 元 无名氏《冻苏秦 第三折》:“世事升沉如转盼,算来由命不由人。” 清 黄景仁《舟中望九华诗》:“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
转蓬 | zhuǎnpéng |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李善注引说苑:“鲁哀公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唐 岑参《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唐 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
转石 | zhuǎnshí | ①转动石块。张衡《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唐 李白《蜀道难诗》:“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②环绕石山。金 张斛《寓中江县楼诗》:“武江斜转石,文岫独参天。” |
转输 | zhuǎnshū | 运输。周转输入。《晋书 文帝纪》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宋书 本纪武帝上》加以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造筑,父子乖离,室家分散。《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三》李德裕言于上曰:(诸道)或阴与贼通,借一县一栅据之,自以为功,坐食转输,延引岁时。明 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夷氛敛而鸷藏,绸缪当先于未雨。海扬波而鲸恶,转输有难于上天。" |
转死 | zhuǎnsǐ | 死而弃尸。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资治通鉴 汉纪九》赖陛下德泽振救之, 得毋转死沟壑; |
转脱 | zhuǎntuō | 摆脱。《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杨倞注:“又云转脱者,谓偷儒之人,苟求免于事之义。” |
转弯抹角 | zhuǎnwānmòjiǎo | 比喻说话、做事绕弯子;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过。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湾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转危为安 | zhuǎnwēiwéiān |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
转徙 | zhuǎnxǐ | 辗转迁移。《庄子·大宗师》:“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 |
转饷 转饟 | zhuǎnxiǎng | 运送军粮。《汉书·高帝纪上》:“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颜师古注:“转,运;饷,馈也。”《史记·高祖本纪》作“转饟”。《新唐书·娄师德传》:“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饟和籴之费。”德宗李适颁制:犹昧省己,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籍马,远近骚然,行赍居送,众遮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或连年不解甲胄。宋 叶适《外论一》:“力强则暴师转饷,深入屠戮。”明 李攀龙《上朱大司空诗》:“转饷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清 冯桂芬《崇节俭议》:“农桑废于征呼,膏血竭于转饟。” |
转运使 | zhuǎnyùnshǐ | 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司马光言:“富民之本在得人。县令最为亲民,欲知县令能否,莫若知州,欲知知州能否,莫若转运使。陛下但能择转运使,俾转运使案知州,知州案县令,何忧民不富也!” |
转战 | zhuǎnzhàn | 辗转循回作战。转战南北。唐 王维《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转战千里 | zhuǎnzhànqiānlǐ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晋书·马隆传》:“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
转烛 | zhuǎnzhú | 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 杜甫《佳人 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清 何琇《樵香小记·转烛》:“乃知富贵贫贱,有如转烛。”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世上事情如转烛,人间哀乐苦迴轮。” |
鱄 | zhuǎn |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淡水鱼:“鱼之美者,洞庭之鱄。青鱄即“鲐”。黄鱄即“竹荚鱼”。②姓。 |
孨 | zhuǎn | 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