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ān

①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专长(cháng)。专使。专心致志。《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关将军已得长沙郡,降将黄忠、魏延。耑等主公到彼。②独自掌握和占有:专利。专车。专有。专断行事。《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③姓。

专逼

zhuānbī

擅权胁迫。《后汉书·董卓传》:“帝忌操专偪,乃密詔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专愎

zhuānbì

专擅执拗。《史记·伍子胥列传》:“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杨)骏为政,严碎专愎,中外多恶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时帝(宋徽宗)恶京专愎,阴令(张)康国狙其奸,且许以相。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张方二相》:“嘉靖议礼诸臣,其最专愎者,无如张萝峰 。”

耑差zhuānchāi

指特地派遣办理某件公事的人或事。《红楼梦第117回》现在危急,耑差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说如若再耽搁一两天就不能见面了。

专城

zhuānchéng

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晋书 谢安传》常疑刘牢之既不可独任, 又知王味之不宜专城。

专对

zhuānduì

①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何晏集解:“专,犹独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勋匡衡亦举骏 有专对材。”颜师古注:“谓见问即对,无所疑也。”《晋书 王羲之传》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陆贾、富弼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②单独应对。《后汉书·马援传》:“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唐 元稹《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

专固zhuāngù

①犹固执。《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清 陈确《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②犹专擅。《后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③坚定;专一。唐 温宪《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专国

zhuānɡuó

把持国政。《北史·常景传》:"景以妇人无专国之理,家令不得有纯臣之义。"唐 李德裕《汨罗》诗:"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自秦桧专国,朝士为所忌者,终身以添倅或帅幕处之,未尝有为郡者。

专悍

zhuānhàn

专横凶暴。《新唐书·刘贞亮传》:“川东节度使李康为辟所破,囚之。崇文至,辟归康求雪,贞亮劾以不拒贼,斩之,故以专悍见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刘)宝专悍愚愎,暴虐奸贪,何所不有,使有缓急之事,责之成功,不亦难乎!

专横跋扈

zhuānhèngbáhù

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领导者专横跋扈,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专己

zhuānjǐ

①固执己见。《淮南子·主术训》:“(孔子)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汉书·刘歆传》:“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②独断专行。王充《论衡·辨祟》:“圣人举事,先定于义,义已定立,决以卜筮,示不专己。”《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殴击吏人,专己凶暴。”《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三》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专僭

zhuānjiàn

专擅僭越。《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有士吏数辈,怨赛音谔德齐不己用,至京师诬其专僭数事。

专精

zhuānjīng

专心一志。唐 韩愈《精卫衔石填海》诗:“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鲁迅《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他看看小康者,是这么闲适,看看急迫者,是这么专精,这,就总应该有些道理。” ②谓聚精凝神。吕氏春秋·论威》:“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许维遹集释:“‘并’为‘屏’之初文。”陈奇猷校释:“许说是。凡人专心致志于一事皆屏蔽其气息而为之,即所谓‘并气专精’也。” 

专决

zhuānjué

①片面地判断。《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②独自决断。《隋书·来护儿传》:“吾在閫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明史·何福传》:“帝以福有才略,宠任逾诸将,福亦善引嫌,有事未尝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清 王柏心《张军门歌》:“閫外进退孰专决,坐恨庸才制英杰。”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一》:“丞相对一切庶务有权专决,统率百官,只对皇帝负责。”

专利zhuānlì

①专谋私利。②垄断某种生产或流通以掠取厚利。③专注敏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④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

专吏

zhuānlì

专权的官吏。《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专门

zhuānmén

①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亦指某一门学问,专门家;专一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专门为儿童写的故事。②专长,专门人才。《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赏游学专门詹天佑等工科、文科、法科进士,工科、格致科举人。

专命

zhuānmìng

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帅师。”《尉缭子·勒卒令》:“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宋史·常楙传》:“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饥民,官吏难之,楙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光武加以重赏,未闻二臣有专命之诛《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程)昱曰:“凡专命者,谓有临时之急耳。今此贼制在贾信之手,故老臣不愿将军行之也。”

专平

zhuānpíng

公平。《史记·酷吏列传》:“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

专气

zhuānqì

道教语。固守精气。唐 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既冠,喜道书,奉真録,每专气入静,不粒食者累岁。”参见“专气致柔”。

专气致柔

zhuānqìzhìróu

道家语。谓结聚精气使身体柔顺。《老子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河上公注:“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应之而柔顺。”晋 阮侃《宅无吉凶摄生论》:“专气致柔;少私寡欲。”

专切

zhuānqiē

①专一切实。②专诚恳切。③犹言专属。《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赵光义)诏:“诸路转运使及诸州长吏,专切督察知会官吏等,依时省视仓粟,勿致毁败。"

专权

zhuānquán

一个人独掌权力,毫无透明度。独裁,不民主。《汉书 霍光传》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晋书 谢安传》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

专任

zhuānrèn

一心信用。资治通鉴·周慎靓王五年》于是燕王专任子之。《晋书 武帝纪》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指专门担任。专任英语教师。《后汉书·董卓传》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明 张居正《纂修事宜疏》事必专任,乃可图成。单独依靠。《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若使法可专任,则唐虞可不须稷契之佐,殷周无贵伊吕之辅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正隆(金完颜亮正隆年间)专任独见,故取败亡。

专杀

zhuānshā

擅自杀人。《汉书·刑法志》:“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孟子·告子下》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旧唐书·柳仲郢传》:“富平县人李秀才,籍在禁军,诬乡人斫父墓柏,射杀之。法司以专杀论。”指无须禀命而可诛戮。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赐以鈇鉞,使得专杀。”《辽史·圣宗纪六》:“翌日,赐合卓剑,俾得专杀。”

专擅

zhuānshàn

不请示或不经上级批准而擅自行动:有专擅之嫌。《资治通鉴 随纪五》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专威

zhuānwēi

独擅威势。贾谊《过秦论》:“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晋书·周处传》:“(钱凤)欲自託於充,谋灭周氏,使充得专威扬土。”《晋书 宣帝纪》初,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

专心一志

zhuānxīnyīzhì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志地学习。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专心致志

zhuānxīnzhìzhì

用心专一,聚精会神。这两个人专心致志地计数。《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 学弈》: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专行

zhuānxíng

①独断独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杜预注:“欲专其所行而不得。”《淮南子·主术训》:“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后汉书 袁绍传》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公子翬兵权在手,伐郑伐宋,专行无忌。”《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②佛教语。谓摒弃其余,专崇一法。《教行信证·六本》:“专行者,专修一善,故曰专行。”③独特的德行。宋 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幼孤,母林氏有专行,切切课君从三兄学。”

专夜

zhuānyè

专自侍寝。亦指妃妾独占宠爱。《礼记·内则“五日之御”》郑玄注:“次夫人专夜,则五日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宋 陶穀《清异录·彩局儿》:“开元中,后宫繁众,侍御寝者难於取捨,为彩局儿以定之。集宫嬪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

专欲难成

zhuānyùnánchéng

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专折zhuānzhé

专就某事所上之奏折。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当经专摺上其事,廷寄著该省查覆。”《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

专征

zhuānzhēng

受命自主征伐。指擅自进行征伐。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幽厉失德, 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专政

zhuānzhèng

①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专政机关。②专权,独揽大权。《后汉书 袁绍传》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禁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③各自为政。《史记 太史公自序》幽厉之後,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

专制

zhuānzhì

独断专行。专制主义。君主独掌政权。封建专制统治者。《后汉书 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

专诸

zhuānzhū

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 )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恣

zhuānzì

①专横放肆。《汉书·刘向传》:“是后尹氏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仪因奏:天后专恣,海内失望,请废黜以顺天心。”《明史·明玉珍传》:“于是诸大臣用事,而友仁尤专恣,国权旁落,遂益不振。”《资治通鉴 秦纪三》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②纵任。《周书·乐运传》:“尧舜至圣,尚资辅弼,比大尊未为圣主,而可专恣己心?”

zhuān①纺砖,古代收丝用的一种器具。②古同“专”,③单一;独一。④悬挂。《书·游侠传·陈遵》:“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 颜师古注:“言瓶忽县碍不得下,而为井瓽所击,则破碎也”。

zhuān I.

古同“”。II.tuán 古通“”,把东西抟弄成球形。

zhuān

同“胗”;鸟类的胃:鸡䏝。

zhuān

①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砖坯。砖瓦。砖砚(制成的砚)。②形状像砖的东西:茶砖。冰

zhuān

同“砖”。《广韵》甎瓦。古史考曰:乌曹作甎。《聊斋志异 真生》贾乃俯掬甎半置砧上曰:“若此者, 非多耶?”

zhuān I.

同“”。II.duān同“”。

端候

zhuānhòu

专候。书信用语。谓特地写信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