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I.

敬,恭敬:回。仰。奉。承。候。应。《史记 孝武本纪》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天道无亲,可为祗畏。《晋书 文帝纪》祗服朕命,弘敷训典。《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刘)义恭以上(刘宋孝武帝)猜暴,惧不自容,每卑辞逊色,曲意祗奉;由是终上之世,得免于祸。《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然牧司宽惰,不祗宪旨,举非其人,愆于典度。《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陆贽曰:“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祗天戒。”上(德宗李适)纳其言,但改年号而已。《聊斋志异 小谢》仿毕,祗立几前,听生月旦。注意:参见“祇”qí下边没有一点。II.zhǐ。通“只”,恰好,仅仅。《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缓为儒。唐 韩愈杂说四·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祗承


zhīchéng

恭敬承担。《晋书 武帝纪》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朕以眇身,祗承宝运,虽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朕祗承天命,清荡万方。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一朕(元泰定帝)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治者,悉遵祖宗成宪。《清史稿卷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两宫皇太后以亲政届期,懿旨勉上“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

祗奉

zhīfèng

敬奉。《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百官有司,其祗奉胤子,以答天休。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降阶祗奉。”明 袁可立《奏朝鲜废立疏》:“令祗奉国妃,如国初之待李成桂者,亦皇上不怒之威也。”《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公曰:“尔言初不验,殊惭祗奉。”

祗候


zhīhòu

①恭候。《聊斋志异 王六郎》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祗候已久。《聊斋志异 李伯言》隶胥祗候甚肃。②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或荐赵州隆平主簿成都王着,书有家法,乃召为卫尉寺丞、史馆祗候,今详定篇韵,六月,甲戌,迁著作郎,充翰林侍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刘豫)乃以(郁)臻为秉义郎、合门祗候,充白波辇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金右丞相石琚致仕。诏以一孙为合门祗候。《聊斋志异 念秧》王在前,则策蹇追及;在后,则祗候道左。

祗回

zhīhuí

低回,流连,盘桓。史记·孔子世家赞》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祗惧


zhījù


敬惧,小心谨慎。《尚书·泰誓上》予小子夙夜祗惧。《汉书·刘辅传》君臣祗惧,动色相戒。宋 欧阳修《尊皇太后册文》此因栗栗祗惧,不敢遑宁者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念昔者创守之惟艰,思今日继承之匪易,则兢业祗惧,其容少忽乎!《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朕夙夜祗惧,思拯穷黎,西贼既摧,乃事南伐。

祗恪

zhīkè

恭敬谨慎。《晋书·景帝纪》:“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宋 曾巩 《交州进奉使副梁用律洛苑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往称茂恩,毋忘祗恪。”

祗受


zhīshòu



恭敬地领受。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有司讨论故实来。上择日祗受改元曰元符,大赦天下,百寮称贺。”《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多蒙赐酒,不敢祗受。”《续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六》所有知无为军敕,不敢祗受。


祗顺

zhīshùn

敬顺。《三国志·蜀志·刘理传》:“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晋书 武帝纪》诞惟四方,罔不祗顺,郭清梁岷,包怀扬越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有屈力殫虑,祇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若事异今日,嗣子幼蒙,司徒当周公之事,汝不可不尽祗顺之礼。”

祗畏


zhīwèi

敬畏。兢兢祗畏。《尚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汉书·匡衡传》:"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大自减损。"《汉书 王莽传》:“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祇畏,敢不钦受!”“十二符应迫著,命不可辞,惧然祗畏。”《晋书 武帝纪》朕以不德,托于四海之上,兢兢祗畏。《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七》帝(宋真宗赵恒)曰:“天若谪示阙政,固宜与卿等祗畏改悔;若诫告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宜隐之而使众不知也?”宋 苏辙《谢入伏早出状》之二:"惕然祗畏,敢有荒怠。"《续资治通鉴宋纪七十八》朕(宋哲宗赵煦)初揽庶政,郁于大道,夙夜祗畏,惧无以章先帝之休烈而安辑天下之民。

祗谒


zhīyè


恭敬地进见。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高宗祗谒先圣,止辇大成殿门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彭海秋》:“即席有歌姬数辈,俱来祗谒。”《清史稿·高宗纪五》:“辛亥,上谒东陵。以祗谒两陵,并巡幸山东,免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


祗役


zhīyì


奉命任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胥徒祗役,分百里之封。”


祗应zhīyìng

①恭敬地伺候,照应。《水浒传第十一回》既是兄长来此入伙,怎敢有失祗应。②侍从。③供职。

祗膺


zhīyīng


敬受。唐 刘禹锡《贺皇太子受册笺之二》祗膺诏册,光启储闱。《旧唐书·睿宗纪》在臣虚薄,不敢祗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朕(宋孝宗)祗膺慈诏,嗣守皇祚,今岁冬日至,当郊见上帝,可令有司,除事神仪物、诸军赏给依旧制外,其乘舆服御及中外支费,并从省约。


秪应

祗应


zhīyìng

恭敬地伺候,照应,侍从。旁边祗应人等,把礼物尽行收下去。《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老农惧于祗应,俗吏因以侮文。《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吕嘉问请约诸行利入厚薄,令纳钱以赋吏禄,与免行户祗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及择内臣十人,充经筵祗应,以伺候起居,凡动息必使经筵官知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zhī

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说文》胝,腄也。《玉篇》胝,胼胝。《广韵》胝,皮厚也。《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荀子·子道》耕耘树艺,手足胼胝。《百辟劝进笺》百胝存楚,居今观古,曾何足云。又如:胝趼(茧子);胝皱(皮肉因生茧而皱缩)。唐 李商隐《韩碑》:“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参见“胼胝”“手足胼胝”。② “俱胝一指”,俱胝禅师名,一指是俱胝禅师悟得的一指禅。凡是遇到有人请示佛法,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

zhī

跰䟡piánzhi:同“胼胝piánzhi”。

zhī I.

古族名。清谭宗浚《览海赋》:“誓斩月氏,几擒车鼻。”II.jīng狋氏,汉县名。《汉书·地理志下》:“代郡,县十八……狋氏。”III. 参见shì。

zhī

河:水名,在中国河北省。《史记 淮阴侯列传》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