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

①开,展开:张开。张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张张”)。张榜。铺张。张灯结彩。纲举目张。孟子·滕文公下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②商店开业:开张。③拉紧:紧张。张力。④扩大,夸大:夸张。《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⑤放纵,无拘束:乖张。嚣张。《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⑥料理,应酬:张罗。陈设。《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⑦惊惶,慌忙:张惶失措。⑧看,望:张望。《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只在茶局子里张时,冷眼睃见西门庆又在门前,踅过东去,又看一看⑨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⑩量词:一张纸。三张桌子。几张嘴。两张弓。11.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张弦之张。可表示演奏。《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12.姓。

张本继末

zhāngběnjìmò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张敞画眉

zhāngchǎnghuàméi

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假如张敞画眉,相如病渴,虽为儒者所讥,然夫妇之情,人伦之本,此谓之正色。

张唇植髭

zhāngchúnzhízī

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张大其事

张大其词

zhāngdàqíshì

zhāngdàqící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襄公欲以举闻于诸侯,故意用此极刑,张大其事也。清 吴敬梓《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不但身到其处,且一一都考较过。

张灯结彩

zhāngdēngjiécǎi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又挂灯结彩。

张盖

zhānggài

张开伞盖;打伞: 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或曰,戴席帽谓之“张盖”。《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十一》暨战所,(韩世忠)遣卒疾驰,入其中军望楼,植麾张盖,贼回顾惊溃,大败遁去。

张弓

zhānggōng

①弦拉紧的弓。《仪礼·乡射礼》:“遂命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②拉弓。《老子·第七十七章》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汉书·酷吏传·严延年》:“(盗贼)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 “每至将醉,辄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唐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鎚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此始免征云南。”鲁迅《集外集·爱之神》:“一个小娃子,展开翅子在空中,一手搭箭,一手张弓,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着前胸。”

张官

zhāngguān

设置官员。《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后汉书·桓谭传》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汉 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列土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张冠李戴

zhāngguānlǐdài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沈从文《边城》十四: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张皇

zhānghuáng

①惊慌;慌张:神色张皇。《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参知政事梁适谓(孙)沔曰:“毋张皇。”沔曰:“前日惟无备,故至此。今指期灭贼,非可以侥幸,乃欲示镇静邪!”《聊斋志异 成仙》周(生)举石挝门,内张皇甚。擂愈急,内闭益坚。《聊斋志异 梅女》某张皇鼠窜而去。显扬;使光大。唐 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李梦霁《鲁迅之妻朱安 一生欠安》青春是一阕流光溢彩背后本能的张皇,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可我,不战而屈。③猖狂;轻狂。例如:气势张皇。

张慌失措

张皇失措

张徨失措

zhānghuāngshīcuò

zhānghuángshīcuò

zhānghuángshīcuò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张慌失措。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张皇失措的。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张军zhāngjūn

陈兵。《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

张口掉舌

zhāngkǒudiàoshé

谓发表言论。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张口结舌

zhāngkǒujiéshé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

张乐

zhānglè

置乐;奏乐。《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宋 杨万里《题望韶亭诗》:“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获磬亦尘埃。” 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军中置酒张乐,夜忽报阮兵大至,始仓皇御敌。”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崑崙之巔;波涌云垂,张乐洞庭之泽。”

张良借箸

zhāngliángjièzhù

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张脉偾兴

zhāngmàifènxīng

谓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杜预注:“气狡愤于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彊中乾。”杜预注:“气狡愤於外,则血脉必周身而作,随气张动。”清·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徵》:“迄乎今日,奄奄一息,自救之不遑,顾不度德,不量力,张脉偾兴,忽起而与能变法之日本战。”

张眉努目

张眉努眼

zhāngméinǔ

zhāngméinǔyǎn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比喻粗犷浅露。也指指善于作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芙蓉道楷禅师》:“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于人者,都是两边作得来,张眉努眼,大惊小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若文及翁之,‘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不免有张眉努目之态。

张眉张眼

zhāngméizhāngyǎn

惊惶不安的样子。沙汀《在祠堂里》:“堂屋里的洋灯依旧燃着,正中摆着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着两三个兵士,显出一种张眉张眼的惊惶神气。”

张袂成帷

zhāngmèichéngwéi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汉·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袂成阴

zhāngmèichéngyīn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幕

zhāngmù

张设帷幕。元 李翀《日闻录》古者,师出无常处,所在张幕居之,以将帅得称府,故曰幕府。《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七》(张)士信张幕城上,踞银椅,与参政谢节等会食,左右方进桃,未及尝,飞炮碎其首而死。

张三李四

zhāngsānlǐsì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张僧繇zhāngsēngyóu

张僧繇,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水浒传第五九回》张僧繇妙笔画难成,李龙眠天机描不就。

张设

zhāngshè

部署;设置。《吴子·论将》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汉 王充 《论衡·齐世》虽言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法制张设,未必奉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庚午,金敕有司:“宫中张设,毋以涂金为饰。”明 唐顺之《兴国州同知徐公墓志铭》然其顽尚逋租如故态,公终不痛绳督之,其诸科条张设,类多所纵舍。《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使者张设锦棚二处,于鲁南门之外,东棚安放马群,西棚陈列女乐。

张天

zhāngtiān

①布列天象。《南齐书·孔稚珪传》:“陛下张天造历,驾日登皇,声雷寓宙,势压河岳。”②布满天空。文选·左思《蜀都赋》:“諠譁鼎沸,则哤聒宇宙;嚻尘张天,则埃壒曜灵。”李周翰注:“车马之尘昏上蔽日景也。”《宋书·武帝纪上》:“时东北风急,因命纵火,烟爓张天,鼓噪之声,音震京邑。”元 赵善庆《寨儿令·早春湖游曲》:“景物新,艷晨昏,山气张天成緑云。”③遮住天空。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张王李赵

张王赵李

zhāngwánglǐzhàol

zhāngwángzhàolǐ

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俚语有张王李赵之语,犹言是何等人,无足挂齿牙之意也。宣和间,张子能、王履道、李士美、赵圣从俱在政府,是时张王李赵之语,喧于朝野,闻者莫不笑之。《梁书 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张罔

zhāngwǎng

张设罗罔。罔,同“网”。《战国策·楚策三》:“今山泽之兽,无黠於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屠各张罔聚众数千,自称大单于,寇掠郡县。明 刘基《郁离子·瞽瞶》:“张罔以逐禽,使无所逃而获,非不知而不避者也。”

张歙/张翕

zhāngxī

张开、关闭。《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陆德明释文:“张,开也。歙,歛也。”《淮南子·本经训》:“开闔张歙,不失其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龙吻张翕,似求援拯。”

张牙舞爪

zhāngyáwǔzhǎo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

张延

张筵

zhāngyán

设宴。三国演义 第五回:“操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 明 徐渭《送通政胡君入闽》诗:“不堪暮雨张筵别,况值春花带叶抽。”《夜谭随录》崔秀才:刘乃张筵高会,酒再巡,罢乐,出席,举觞属客,悉出所得,分赠诸贫贱之前,使各收贮。众愕然,不测何故。

张眼露睛

zhāngyǎnlùjīng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张仪

zhāngyí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孟子《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张饮

zhāngyǐn

设帷帐以饮。张,通“帐”。《韩非子·十过》:“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汉书·高帝纪下》:“上留止,张饮三日。”颜师古注引 张晏曰:“张,帷帐也。”宋 叶适《戴夫人墓志铭》:“客自天台、雁荡者多归之,少云必留张饮,佩兰瀹茗,穷日夜与娱乐。”

张赵

zhāngzhào

①游侠张回、赵放的并称。一云游侠张子罗、赵君都的合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李善注:“书曰:‘长安宿豪大猾,箭张回、酒市赵放,皆通邪结党。’一云张子罗、赵君都,其长安大侠。” ②张敞、赵广的并称。二人为地方官,均有治绩。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笼张赵於往图,架卓鲁於前籙。”李善注:“书曰:‘张敞,字子高,稍迁至山阳太守。’又曰:‘赵广,字子都,涿郡人,为阳翟令,以化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宋 苏轼《穆父新凉诗》:“君今崔蔡手,政比张赵健。”

张致zhāngzhì模样;样子。引申为装腔作势,装模作样。《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说那妇人做出许多奸伪张致。明 冯梦龙写有《喻世明言第一卷》便把前夫如此张致,夫妻如此争嚷,如此赌气分别,述了一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九回》金桂见婆婆如此说,越发得了意,更装出些张致来,不理薛蟠

张嘴挢舌

zhāngzuǐjiǎoshé

犹张口结舌。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嘴挢舌。”

zhāng

粮食。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