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 I.

①据有,用强力取得:占据。霸占。强占。②处于某种地位或情势:占理。占优势。③ 口说,口授。④ 估计上报:令民得以律占租。《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九》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II.参见zhān。

占毕

zhànbì

诵读,吟诵。清 高宗 《御题 意林 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占毕,要知制事有良方。”《夜谭随录》崔秀才:刘不复好客,唯闭户下帷,日夜占毕。是年及第,官清要,贺客日盛。

占卜

zhānbǔ

同义联合结构的合词。“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庄子·外物》元君觉,使人占之…心疑,卜之。

占对

zhànduì

应对,对答。《后汉书·徐防传》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旧唐书·裴度传》度状貌不逾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宋)绶摄太仆卿,陪玉辂,帝问仪物典故,占对辩给。《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

占房zhànfáng言,指分娩,坐月子《西游记第五十三回》行者悄悄上前道:“呆子,几时占房的?”呆子慌了道:“哥哥莫取笑,可曾有水来么?”

占凤

zhànfèng

择婿。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臙脂 ,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凤於清门。”占,一本作“卜”。详“卜凤 ”。

占候

zhànhòu

①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后汉书·郎顗传》:“能望气占候吉凶。”《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占候、天文,晨夜甚苦,非至尊之所宜亲。《资治通鉴 梁纪十六》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年后当有兵起。”及闻纳(侯)景,曰:“乱阶在此矣!”《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帝(杨广)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沉后,且共乐饮耳!’”《资治通鉴 随纪七》(夏候)端,详之孙也,善占候及相人。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创支干生克之论,着日时吉凶之言,甚至藉以推测,用之占候。”②指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自然界的灾异和天气变化。王充《论衡·谴告篇》:“夫变异自有占候,阴阳物气自有始终。”《明史·梁梦龙传》:“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清 魏源《圣武记卷八》:“凡海洋占候,云合风生,雷鸣风止。”

占卖

zhànmài

估价出售。《周礼·天官·大府》“币余之赋” 郑玄 注:“币余,占卖国之斥币。”《后汉书·桓帝纪》:“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占破

zhànpò

①占尽,占有。违法占取。②指在编制而不能尽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当无事时,武备不修,务为因循,兵卒例皆占破,一闻啸聚,而帅臣、监司仓皇失措。

占取

zhànqǔ

犹占有。宋 晏殊《迎春乐词》:“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宋 晏几道《临江仙词之八》:“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宋 李元膺《洞仙歌词》:“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占山为王

zhànshānwéiwáng

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结交了一帮苦兄难弟,占山为王的经历,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

占书

zhànshū

关于占卜的书。《晋书·艺术传·索紞》:"太守阴澹从求占书。"清 全祖望《经史问答·易问目答董秉纯》:"故《左传》所载卜筮繇辞,其见于列国者,各不与《周易》同,而别为一种占书。"《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帝(宋真宗赵恒)曰:“是皆异常,而州不以言,何也?”因出占书示王旦等曰:“此皆民劳之兆,若守臣知人疾苦,能防于未然,则可免祸。今张咏在彼,吾无虑矣。”

占为己有

zhànwéijǐyǒu

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占问

zhànwèn

①察问。晋 应劭《风俗通·穷通》玉都因事远出,家人不复占问。②卜以问吉凶。唐 元结《谢大龟》诗:惠恩如可谢,占问敢终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除占问嫁娶、修造、葬事,不得推算禄命;违者徒三年,重者从重治之。

占者

zhànzhě

以占卜为职业的人。《仪礼·士丧礼》:“占者三人。”《晋书 元帝纪》咸宁初,风吹太社树折,社中有青气,占者以为东莞有帝者之祥。《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李)寿命筮之,占者曰:“可数年天子。”唐 张鷟《朝野佥载 卷三》:“(薛季昶)梦猫儿伏卧于堂限上,头向外,以问占者张猷 。”

zhàn

①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②泛指争斗,比高下;较量:论战。争战。晋 葛洪抱朴子·极言》:“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③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股战而栗。《聊斋志异 鹰虎神》大恐,蹲伏而战。④姓。

战不旋踵

zhànbùxuánzhǒng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战尘

zhànchén

战场上的尘埃。借指战争。唐 司空图《河湟有感诗》:“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前蜀 韦庄《清河县楼作诗》:“千里战尘连上苑,九江归路隔东周。”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在满布战尘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在一条道路上走过的吗?”

战陈zhànchén

见“战阵zhànzhèn”。作战或比赛的阵势;战场阵地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作战的阵法教之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篇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战道zhàndào

战争的规律或法则。《孙子·地形》:“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司马法·仁本》:“战道,不违时,不歷民病,所以爱吾民也。” 

战地

zhàndì

作战的地区,战场。战地记者。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战伐

zhànfá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唐 杜甫《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元 马致远《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朔望《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

战攻

zhàn’gong

进攻;征战。《尉缭子·攻权》:“故明主战攻之日,合鼓合角,节以兵刃,不求胜而胜也。”《韩非子·亡征》:“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资治通鉴 周纪二》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史记·匈奴列传》:“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明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战骨

zhàn’gǔ

战死者的骸骨。唐 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元 萨都剌《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驛路少人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

战火纷飞

zhànhuǒfēnfēi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李国文《月食》这种友谊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战具zhànjù

作战所用的器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战具俱办。《杨家将 第八回》刘钧从其议,遣人赍书前往大辽求救;一边分遣诸军,严设战具以待。

战惧

zhànjù

长惧。《后汉书·酷吏传·黄昌》:“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刘)义恭性挠,阿顺(戴)法兴,恒虑失旨,闻兴宗言,辄战惧无答。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其人大言曰:‘我关帝前周将军也!昏官若动,即便诛却!’令战惧悚听。”

战克

zhànkè

亦作“战克”。战胜。《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韩非子·初见秦》:“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三国志·蜀志·刘封传》:“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泝流西上,所在战克。”《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

战栗

zhànlì

战抖:战栗不能言。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论语·八佾》:“使民战栗。”朱熹集注:“战栗,恐惧貌。”《战国策·楚策四》:“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而素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赵芥堂》:“时天寒风雪交作,乡民解衣裸体,伛偻战栗。”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战隆无登zhànlóngwúdēng

隆,高地;登,攀登。《孙子兵法·行军篇》:“战隆无登。”杜牧注:“隆,高也。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

战略战术

zhànlüèzhànshù

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不但熟读了毛主席有关游记战略战术的著作,而且在指挥作战时能熟练地运用。”

战殁

zhànmò

战死,阵亡。《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代郡太守刘兴击卢芳将贾览于高柳,战殁。《后汉书·西羌传上·东号子麻奴》:“贤军败,贤及二子皆战殁。”《北齐书·窦泰传》:“泰父兄战殁於镇,泰身负骸骨归尒朱荣。”

战气

zhànqì

战争气氛。战斗意气;斗志。南朝陈 徐陵《关山月诗》:“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復几年。”《旧唐书·武宗纪》:“战气方酣,再迴鲁阳之日;鼓音不息,三周不注之山。”宋 黄裳《减字木兰花 竟渡》:“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王闿运《李仁元传》:“仁元军不满三百,屯府城,战气十倍。”

战人zhànrén

指挥部众/军队等作战。《孙子兵法·势篇》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战色

zhànsè

①敬畏的神色。《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何晏集解引 郑玄 曰:“战色,敬也。” 朱熹集注:“战色,战而色惧也。”②战争的气氛。 唐 杨乘《甲子岁书事诗》:“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战势

战埶

zhànshì

zhànyì

作战的形式、方法。《孙子兵法·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战守

zhànshǒu

攻和守。《东周列国志 第七回》:"城中连日战守困倦,素闻郑伯威名,谁敢抵敌?"汉 王符《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参知政事刘大中曰:“和与战守自不相妨,若专事和而忘战守,则堕敌计中耳。”

战竦

zhànsǒng

亦作“战悚”。形容因害怕而发抖。《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资治通鉴 魏纪三》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晋书·羊祜传》:“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遥见四郎,戢毒栗立,惕伏战悚而拜。”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

zhàntì

惊悸;恐惧。汉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元少先生》:”僮变色曰:‘我为先生,祸及身矣!’战惕奔入。” 《聊斋志异 西湖主》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陈)生战惕从之。《聊斋志异 金生色》见男子履,呼婢,婢始战惕而出,具言其异,相与骇怪而已。《聊斋志异 梦狼》忽一巨狼,衔死人入。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

战天斗地

zhàntiāndòudì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灾区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克服洪水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战无不克

战无不胜

zhànwúbùkè

zhànwúbùshèng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陶成章《浙案纪略·余孟庭传》孟庭亲自督阵者二十余次,战无不克。前后计斩清兵及团勇二千余人。

战战

zhànzhàn

发抖哆嗦的样子。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惟恐不能乂;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惟恐失损之;大夫士日旦思其官,战战惟恐不能胜;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惟恐刑罚之至也。”

战战惶惶

zhànzhànhuánghuáng

戒慎畏惧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战战兢兢

zhànzhànjīngjīng

①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论语·泰伯篇》《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兢兢,生怕走错了一步。《晋书 惠帝传》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

战战栗栗

zhànzhànlìlì

敬畏戒慎貌。《韩非子·初见秦》:“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汉书·昭帝纪》:“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亦作“战战栗栗”。《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复问会:‘卿何以不汗?’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用周文小心。”《资治通鉴 秦纪二》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战战业业

zhànzhànyèyè

戒慎畏惧貌。《资治通鉴 魏纪五陛下不战战业业。念崇节约,而乃奢靡是务…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故先王懔朽索之驭马,虑天命之无常,战战业业,若履渊冰。”

战棹

zhànzhào

战船。《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何)承矩言:“缘边战棹司,自淘河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里许,天设险固,真地利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癸丑,诏:在京诸军选江淮习水卒,于金明池按试战棹,立为水虎翼军。”

战阵zhànzhèn指作战或比赛的阵势,战场阵地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孔子去鲁适卫,卫灵公喜而迎之,问以战阵之事。孔子对曰:‘丘未之学也。’”

zhàn

①立,久立:站立。站岗。站起来。②停:站住。站住脚。③中途停留转运的地方:驿站。站台。火车站。起点站。④分支办事单位:保健站。防疫站。供应

站干岸儿zhàn’gān’àn’ér

站在河岸上,不沾水。比喻置身事外,不卷入其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言语“‘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站笼zhànlóng

①受立枷酷刑。《老残游记第三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②即立枷。巴金《最初的回忆》:“大堂外面两边的站笼里也总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