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 | zhān | ①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孟子·万章下》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参见“戎旃”。②同“毡”。《史记·货殖列传序》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东汉 班固《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③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参见“勉旃miǎnzhān”。 |
旃檀 | zhāntán | 即檀香。《镜花缘 第七回》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 |
旃蒙 | zhānméng | 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清恽敬《答董牧唐》旃蒙之春,东上象湖,士女盛殷,礼文亦富。 |
旃旆 | zhānpèi | 军旗。《后汉书 刘表传》弃亲即仇之计已决,旃旆交于中原,暴尸累于城下。 |
旃裘 | zhānqiú | ①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明 汪廷讷《种玉记·妃怨》:“看着那旃裘毳帐,中心黯然。这是我红颜薄命伊谁怨。”清 黄遵宪《题运甓斋话别图诗》:“吉莫制革履,蒙戎缝旃裘。”②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桓宽盐铁论·诛秦》:“大围匈奴,单于失魂……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遂乃振旅。”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旃裘之君长咸震怖。”明 张居正《葬地论》:“旃裘之国,亲死则弃之野,经月不视,俟虎狼野兽食尽,以为送终。”严复《原强》 “魏晋不纲,有五胡之乱华,大河以北,沦于旃裘膻酪者盖数百年。”③比喻富贵。清 方文《金陵访王元倬先生并题其南陔诗》:“人争慕旃裘,君独守蓬荜。” |
枬 | zhān | 古同“栴”:“檀枬霭霭,龙麝勳勳。” |
栴 | zhān | 栴檀:a.檀香,常绿小乔木,如“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b.山茶科的紫茎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