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éi

①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②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③害,伤害:戕。作及物动词,表示否认,抛弃。《论语·先进篇》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论语·阳货篇》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孟子·公孙丑上》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参见“自贼”。《孟子·离娄上》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离娄下》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庄子·庚桑楚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庄子·徐无鬼》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墨子《兼爱》: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汉 贾宜《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资治通鉴 秦纪一》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冬十月丙午朔,(拓跋)余为宗爱所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聊斋志异 陆判》吴夜梦女曰:“儿为苏溪杨大年所贼,无与朱孝廉。彼不艳于其妻,陆判官取儿头与之易之,是儿身死而头生也。愿勿相仇。”④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⑤狡猾:溜溜。⑥副词,很:冷。亮。横(hèng)。⑥动词,窥测。宋 欧阳修《纵囚论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贼曹

zéicáo

①官署名。西成帝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后汉书·何敞传》:“敞备数股肱,职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通·职官五》:“成帝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后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于诸曹。”②官名。东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又以张牧为中贼曹吏。”后也泛称捕盗之官吏。唐 韩愈《寄卢仝 诗》:“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明 姚士粦《见只编 卷中》:“宪副金坛于公备兵大名日,下令捕一大盗,部内贼曹诸捕,率以督限笞困。”③特指兵部。明 陈子龙《感怀诗 之七》:“圣明依重惟金部,海内经营恃贼曹。”④贼众;匪类。《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后蜀 周珽《儆诫录·开照寺盗》:“寺元有释迦藕丝袈裟,为千载之异物也,贼曹分取,与其妻拆而易之。”《水浒传 第十八回》:“诗曰: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清 黄遵宪《京乱补述诗之三》:“举国成狂病,羣官作贼曹;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

贼场

zéichǎng

指讨贼的战场。《晋书·元帝纪》:“今遣车骑将军、瑯玡王裒等九军,鋭卒三万,水陆四道,逕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贼臣

zéichén

①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閒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史记·蒙恬列传》:“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唐 武则天《臣轨卷上》:“五曰专权擅威,持操国事以为轻重,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权,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清 谭嗣同《致梁启超书之三》:“我圣上之命,悬於太后、贼臣之手,嗣同死矣!嗣同之死毕矣!”②对敌寇之臣的贬称。《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贼臣侍者,莫不掩泣。清 阎尔梅《绝贼臣胡谦光诗》:“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贼臣乱子

贼臣逆子

zéichénluànzǐ

zéichénnìzǐ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唐·魏徵寿《隋书·炀三子传》且闻之,自古代有屯剥,贼臣逆子,无世无之。

贼党

zéidǎng

贼伙,贼众。《晋书 元帝纪》又贼党能枭送(石)季龙首,封赏亦同之。《禅真逸史 第三五回》乡村百姓遭害,贼党到处鸡犬不留。《英烈传 第十三回》永安直追至雍家城下,奈贼党萧罗,率众舍命而来,箭石如飞蝗雪片。

贼道

zéidào

①损害仁义之道。《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赵岐注:“所以恶执一者,为其不知权,以一知而废百道也。”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武帝四》:“然而异焉者,申公之言,儒者立诚之辞也;汲黯之言,异端贼道之説也。”②妖道。骂巫觋道士的话。明 汤显祖《牡丹亭·道觋》:“(内)杜太爷皂隶拿姑娘哩。(浄)为甚么?(内)説你是个贼道。”《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只见三四个黄衣力士,扛四五十斤一块石板,压在裴道身上,口里説:‘谢贼道的好法!’”

贼氛zéifēn

指敌人的气势、凶焰。 明 许誉卿《朝廷敕法宜一等事疏》:“不知贼氛飘忽,如风雨骤至,与其相机而后进,何如先事移镇,不致坐失事机乎!”清 唐才常《致谭嗣棨书》:“今贼氛已逼近榆关, 大沽口一带,有倭艘出没纵横,天津杌陧,京师戒严。”《花月痕第四六回》贼氛一动,如以菌受斧。

贼害

zéihài

①残害。《墨子·天志下》:“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荀子《荣辱篇》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后汉书 袁绍传》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宋 欧阳修《朋党论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宋 苏舜钦《答李锐书》:“故君子虽被贼害,颠沛其身,不更所守,岂虑外之物足顾哉!” ②指祸害。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五代上十七》:“而百姓之怨毒诅咒,乃至叩閽号愬者,唯知有下吏,而不知贼害之所自生。”

贼喊捉贼

zéihǎnzhuōzéi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这个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钱后,还贼喊捉贼,嫁祸于人。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贼眉鼠眼

zéiméishǔyǎn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郭澄清《大刀记》第12章:“看这个贼眉鼠眼的家伙的态势,就像他觉着这个屋门口如老虎口一样可怕。”

贼眉贼眼

zéiméizéiyǎn

解释见“贼眉鼠眼”。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七章:“当他们贼眉贼眼地向会场偷偷地溜了一转,看到眼前摆着八仙桌……”

贼虐

zéinüè

犹残害。《尚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孔传:“贼,杀也。”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宋 苏轼《论封建》:“至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餘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明史·姜志礼传》:“且尽除矿税,毋使宵人窃弄魁柄,贼虐烝黎。”

贼人胆虚

贼人心虚

zéiréndǎnxū

zéirénxīnxū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忽见建德县差人拿片子来请他进城,说是有话面谈,究竟贼人心虚,不觉吓了一跳。

贼仁

zéirén

毁弃仁爱。《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紂矣,未闻弑君也。” 扬雄《法言·渊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訕。”明 何心隐《原学原讲》:“且墨之所为天下利者,非故为之以贼仁也,亦非故贼仁以无父於天下而为天下利也。”

贼杀

zéishā

①杀害。《周礼·夏官·大司马》:“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史记·张丞相列传》:“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赵君迫胁丞相,诬以夫人贼杀婢,发吏卒围捕丞相舍,不道。” 宋 苏轼《狄咨刘定各降一官制》:“使民无所致其忿,至欲贼杀官吏。”《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冬,河间王元坐贼杀不辜废,迁房陵。②用作詈词。《白雪遗音·马头调·买香烟》:“跥跥脚儿忙站起,骂声‘贼杀’无道理。”

贼头狗脑

贼头鬼脑

贼头鼠脑

贼头贼脑

zéitóugǒunǎo

zéitóuguǐnǎo

zéitóushǔnǎo

zéitóuzéinǎo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八回:妇人道:‘我这屋里再有谁来?敢是你贼头鼠脑,偷了我这只鞋去了?’清 李渔《玉搔头 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他们大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张爱玲《小艾》景藩便皱着眉喝道:‘在那儿贼头鬼脑的干什么?滚出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四场:刘仁兄,我看那押解的官儿贼头狗脑,不是个好人,我们要提防一二。

贼义

zéiyì

毁弃道义。《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三国魏 曹植《籍田说》:“富而慢,贵而骄,残仁贼义,甘财悦色,亦君子之蝎乎?”明 何心隐《原学原讲:“且杨之所不为天下利者,非故不为以贼义也,亦非故贼义以无君於天下而不为天下利也。”

贼子乱臣

zéizǐluànchén

解释见“贼臣乱子”。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忠臣义士,尽陷罗网之中;贼子乱臣,咸置庙廊之上。

zéi

墨鱼,乌贼。乌贼科的十腕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清·李元《蠕范·物偏》鲗,乌贼也,黑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