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ng I.

①善,好:臧否()(褒贬,评论,说好说坏)。可作使动词,使善,使好。荀子《修身篇》: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摘自《诗经》)《论语·子罕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庄子·人间世》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臧与粗相对,指细粮)《庄子·在宥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资治通鉴 周纪一》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五》陛下战无不胜,谋无不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岁终,各以所部郡守分三等,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利庸谬者为否,无功无过者为平,详考加察,各具事实来上。参见“陟罚臧否”,“不臧”。②古代对奴仆的贱称:臧获。《资治通鉴 周纪三》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③ 古同“”,赃物。《后汉书 袁绍传》父(曹)嵩,乞匄携养,因臧买位,舆金替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④姓。II.参见zàng。III.参见cáng。

臧仓

zāngcāng

战国时鲁平公将见孟子,为其宠臣臧仓所阻。见《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后因以臧仓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故子西逐大圣之仲尼,臧仓毁命世之孟軻。”《儒林外史 第三五回》:“庄徵君到了下处,除下头巾,见里面有一个蝎子。庄徵君笑道:‘臧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臧谷亡羊

zānggǔwángyáng

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庄子·骈拇》:“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臧锢

zānggù

谓因收受贿赂而被监禁。《后汉书·杨震传》:“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锢弃世之徒复得显用。” 李贤注:“有臧贿禁锢之人也。”

臧秽

zānghuì

指贪污等秽行。《后汉书·郑弘传》:“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后汉书·李固传》:“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

臧获

zānghuò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荀子·王霸》:“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秏顇/莫甚焉;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埶业。”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臧获有不如意者,立杀之。” 《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臧获逋逃,夺攘蹂躏,未易禁止。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古者奴婢皆有罪者为之,谓之臧获。”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一节》:“墨家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臧获(奴隶)也是人。”《聊斋志异 小翠》给谏又讼公家有妖人,法司严诘臧获,并言无他,惟颠妇痴儿,日事戏笑。《笑林广记 原不识字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

臧聚

zāngjù

指仆隶役夫。《庄子·盗跖》:“昔者桀紂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紂 。’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臧聚谓臧获、盗滥、窃聚之人。”刘文补正引孙诒让曰:“司马彪成玄英説并迂繆难通。以声类攷之,聚当读为‘騶’。《説文·马部云》:‘騶,厩御也。’……聚与臧皆僕隶贱役,故并举之。”

臧否

zāngpǐ

褒贬,评论。臧否政界。臧否人物。诸葛亮 出师表《三国演义 第91回》善恶未知臧否。《资治通鉴 周纪二》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四》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是秋,令监司、帅臣臧否守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宋孝宗)诏:“二广帅臣、监司,察所部守臣臧否以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岁终,各以所部郡守分三等,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利庸谬者为否,无功无过者为平,详考加察,各具事实来上。《聊斋志异 细柳》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参见“陟罚臧否“。

臧否人物

zāngpǐrénwù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臧孙

zāngsūn

复姓。春秋时,鲁孝公子彄食采于臧,为臧氏。其后人达生武仲纥,为臧孙氏。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臧荼

zāngtú

(?—前202年),燕王韩广部将,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臧污

zāngwū

贪污。《后汉书·徐璆传》:“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后汉书·陈宠传》:“林卒被用,而以臧污抵罪。”《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污狼藉

臧罪

zāngzuì

贪污受贿之罪。《后汉书·袁安传》:“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后汉书·徐璆传》:“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臣所发举,臧罪非一。

髒臟

骯髒;內臟

zāng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赃物。赃款。赃证。追赃。退赃。人赃俱在。分赃。赃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临安府劾(王)德谦为人求官,赃以巨万计,服食拟乘舆。《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七》以河南流民群聚渡江,所过扰害,命行台、廉访使以见贮赃钞赈之。

赃罚

zāngfá

①追赃罚款。宋 王溥《唐会要·定赃估》仍差御史一人,专知赃赎,不得以赃罚为名,如罪名未定,妄罚其财,亦委观察判官勾当,差定后先,具名闻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二》以褥雨未应,蠲大理寺、三衙、临安府属赃罚钱。《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近据书吏王祥呈总房专一掌管赃罚钞物,数目不为不重。②指追赃处罚的财物。《明史·职官志一》曰金科,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清史稿·食货志二》凡诸库每岁出纳之数,皆造册送户部察核,惟赃罚例输之刑部。

赃官污吏

zāngguānwūlì

犹贪官污吏。《水浒传》第六二回:“谁知被赃官污吏,淫妇奸夫,通情陷害,监在死囚牢里。”《禅真后史》第二一回:(焦面鬼)口里喊叫:“杀了赃官污吏,替民除害,要性命的,各自回避!”

赃秽

赃贿

zānghuì

贪赃纳贿。赃贿狼籍。《东观记·锺离意传》:“此赃秽之物,诚不敢拜受。”《北史·裴矩传》:“唯矩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其(元弘嗣)妻诣阙称冤,上遣使按验,奏(燕)荣暴虐,赃秽狼藉。《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一》(吉)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来)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武则天)乃下其奏。明 张瀚《松窗梦语·忠廉纪》:“于谦囊槖萧然,乃言赃秽山积,贤否相去,奚啻天壤!”

赃贿狼籍

赃秽狼籍

赃货狼藉

赃私狼籍

赃污狼籍

zānghuìlángjí

zānghuìlángjí

zānghuòlángjí

zāngsīlángjí

zāngwūlángjí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晋书 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赃滥

zānglàn

谓贪赃枉法。宋 包拯《乞不用赃吏》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喀齐喀之从子子温,为安化军节度使,赃滥不法,御史大夫李石劾奏之。《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遂出,逾百步许,入一门,牓曰“惩戒赃滥之门",亦大狱也。

赃吏

zānglì

官。《新唐书·柳公绰传》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国初赃吏皆斩,张希永止盗二百四十千,亦死。《朱子语类 卷九五》如为大吏,便须求贤才,去赃吏,除暴敛,均力役。

赃埋zāngmái

诬陷。《西游记第二十回》师父,你莫听师兄之言。他有些赃埋人。

赃派zāngpài

诬陷。红楼梦第三四回》(薛蟠)又骂众人:“谁这样赃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纔罢!”

赃赎

zāngshú

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明史·职官志一》:“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録赃赎。”《醒世姻缘传 第四二回》:“那个官是肯听你辩的?追赃赎一般,叫你讨了保,一两限不完,上了比较;再比较不完,拿来家属寄监。” 

赃私zāngsī

贪污营私。《南齐书·王奂传》:“安定郡蛮先在郡赃私,兴祖既知其取与,即牒启,奂不问。”《旧唐书·酷吏传下·敬羽》:“太子少傅、宗正卿、郑国公李遵,为宗子通事舍人李若冰告其赃私,詔羽按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御史朱续晫劾福建巡抚王士任赃私,上疑不实,命续晫会鞫。”

赃私狼藉

zāngsīlángjí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今宗室婿皆三世食禄,有人保任,乃得充选,岂可以姻连皇族,遂同赃私罪戾之人?乞许其应举,以广求贤之路。

赃污

zāngwū

受贿贪污。《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赃盈恶贯

zāngyíng’èguàn

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宋 周密《齐东野 洪君畴》:“甚而台省之胥,赃盈恶贯,以置典宪,亦曰:‘为内侍泄冤也。’”

赃罪

zāngzuì

指贪污受贿罪。《南齐书·萧惠基传》:"典签何益孙赃罪百万,弃市,惠朗坐免官。"唐 元稹《西州院》诗:"文案床席满,卷舒赃罪名。"《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帝深恶赃吏,以后内外官赃罪,多至弃市。

臟髒

zāng I.

①玷污,不干净或不纯洁。如:脏衣服;脏地毯。②指语言不文明,骂人。如:责备这个孩子说脏话。II. 参见zàng。

赃埋zāngmái诬陷。《西游记第八十回》八戒闻此言,捶胸爆跳道:“不好!不好!师父要打我几下,宁可忍疼,背着他决不得干净,师兄一生会赃埋人。我驮不成!”

脏污狼藉

zāngwūlángjí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zāng

①母羊。《庄子·徐无鬼》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若勿怪,何邪?②古水名,在今中国贵州省。

牂羊

zāngyáng

母羊。《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罶。”毛传:“牂羊,牝羊也。”墨子《兼爱》: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晋书·束晳传》:“大贾牂羊,取之清渤;放豕之歌,起於钜鹿。”清 许湄《双溪坪勘灾》诗:“痁鬼村村聚,牂羊户户同。

zǎng

好马,壮马:俊。侩(旧时马匹交易的经纪人,亦泛指市场经纪人)。同“狙侩(jūkuài)”。《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

驵骏

zǎngjùn

马健壮貌。壮马;骏马。元 郝经《虎文龙马赋》序:“往往腾踏羣龙,驵骏特异,号称龙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然蛮马尤驵骏者,在其地或博黄金二十两,日行四百里。”

驵侩/駔会

駔闠/駔獪

zǎngkuài

《花月痕第二十五回》乎!一介弱女,落在驵侩之手,习与性成,恐已无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