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 | yǔn | ①答应,认可:允许。允诺。不允。②公平得当:允当。公允。《宋书 本纪武帝上》(褚)粲等备位大臣,所怀必尽,执宪不允,自应据理陈诉。③信,实:允恭克让(诚信,谦逊能够忍让)。《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朕(宋孝宗)既遣使谕之,得其利害以归,复谋诸在廷,佥言惟允,始为之更令,许通商贩而杜官鬻,民固以为利矣。④引申指“使人信服;受人敬重”。如:允孚(得人心,使人信服)、允赖(信赖,依靠)。《晋书 怀帝纪》:“清河幼弱,未允众心,是以既升东宫,复赞藩国。”“宜及吉辰,时登储副,上翼大驾,早宁东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⑤引申指“符合”。如:允合(符合)、允符(符合)、允值(相符,相当)。《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后主昔在储宫,早标令德,及南面继业,实允天人之望矣。 |
允称 | yǔnchēng | 谓称职。《晋书 王羲之传》使君(扬州刺史殷浩)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举,未能事事允称。《北史·羊祉传》:“祉歷官累朝,当官允称。” |
允当 | yǔndàng | 平允,适当。适合,符合。褒贬自宜允当。《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允当则归。”杜预注:“无求过分。”《晋书 文帝纪》明公宜承奉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奉承讨好。晋葛洪《抱朴子·酒戒》:"诚能赏罚允当……则士思果毅,人乐奋命。"《旧唐书·张文瓘传》:"文瓘至官,旬日决遣疑事四百馀条,无不允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宋 苏轼《郊祀奏议》:“圆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不宜复有改更。" |
允恭 | yǔngōng | 信实而恭勤。太子允恭守国。《尚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传:“允,信。”孔颖达疏引郑玄曰:“不懈於位曰恭。”《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 |
允合 | yǔnhé | 符合。《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六》(对巴延)加以极刑,允合舆论。明 陈汝元《金莲记·同梦》果然言语相符,抑且形容允合;三人同梦,千古异闻。 |
允集 | yǔnjí | 聚集;会合。《后汉书·孝顺帝纪赞》:“孝顺初立,时髦允集。”髦,俊。晋 陆机《高祖功臣颂》:“三王从风,五侯允集。”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写实追虚,碑誄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亿兆之望有归,揖让之期允集。 |
允厘 允釐 | yǔnlí | ①谓治理得当。《尚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孔传:"允,信;厘,治。"《晋书 文帝纪》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晋书 陶潜传》出则允釐庶政,以道济时;处则振拔嚣埃,以卑自牧。《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下》允厘庶绩,风雨不迷。唐 白居易《君子不器赋》:"既居家而必达,亦在邦而允厘。"《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千官如是,各得其人,则何忧事不允釐,何虑民不受赐!②谓办理妥当。清 陈确《祭祝子开美文》:"闰月初二,实葬令慈,初五役竣,诸作允厘。" |
允洽 | yǔnqià | ①协调;协和。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羣臣之序既肃。”晋 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②得当。《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清 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曹为朝廷折衷之地,较未为允洽。”③信实。《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 |
允惬 | yǔnqiè | ①妥贴;适当。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文义允愜,实是高才。”宋 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小大之事,必和平允愜,曲尽其宜。”罗惇曧《文学源流》:“按志著目,管子列於道家,籀其论议,殊不相侔……隋唐两志,并厠法家,较称允愜。”《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皇太子珍戩)每与诸王近臣习射之暇,辄讲论经典,片言之间,苟有允惬,未尝不为之洒然改容。②适合。《旧五代史·唐书·苏楷传》:“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时,将期允愜列圣之心。”明 何景明立春日作诗:“端居抚流化,允愜静者情。” |
允若 | yǔnruò | 顺从。《尚书·大禹谟》:“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懿行集》:大舜日夔夔,瞽叟亦允若。 |
允塞 | yǔnsāi | ①充满;充实。《尚书·禹贡》:“濬/浚jùn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舜既有深远之智,又有文明温恭之德,信能充实上下也。”《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宋 苏轼《女童致语》:“伏惟皇帝陛下,温恭允塞,缉熙光明。”②满足。汉 扬雄《剧秦美新》:“天人之事盛矣,鬼神之望允塞。”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下》:“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兇咎;然后神圣允塞,灾沴不至矣。”《晋书 王羲之传》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 |
允遂 | yǔnsuì | 实现,成功。《聊斋志异 鬼作筵》我万端哀乞,甫能得允遂。 |
允文允武 | yǔnwényǔnwǔ | 允:文言语首助词。形容既能文又能武。《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太傅义兴公,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固天生德,康济黔首。《清史稿·太宗纪二》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
允谐 | yǔnxié | ①和谐一致。《尚书·益稷》:“庶尹允谐。”孔颖达疏:“信皆和谐,言职事修理也。”《晋书 文帝纪》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②妥善;成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僉曰允谐,如其筹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请以新帛作鬼囊,俾妾得附君以往,就展氏求婚,计必允谐。”③答应和好。《天雨花第二回》:“夫人无奈来允谐,中堂閒话片时辰。” |
允叶 | yǔnyè | 和洽。《北史·薛孝通传》:“奉以为主,天人允叶。” |
允著 | yǔnzhe | 犹昭著。《晋书 惠帝纪》并以明德茂亲,忠规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国难。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忠节允著,清风载兴。”《晋书·儒林传·杜夷》:“循(贺循)宰二县,皆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宋书 卷九 后废帝》若守宰威恩可纪,廉勤允著,依事腾闻。 |
允执厥中 允执其中 | yǔnzhíjuézhōng yǔnzhíqízhōng | 成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论语·尧曰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晋书 武帝纪》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
允衷 | yǔnzhōng | 恰当。《北史·刘芳传》:“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制,或未允衷。” |
狁 | yǔn | 猃狁xiān/xiǎnyǔn: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玁狁xiǎnyǔn:匈奴别号。《诗六月》玁狁孔炽。可省作允。《诗 采薇》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作玁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