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雲 雲彩,詩云 | yún | ①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②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可表示将):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两汉《古诗十九首 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③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④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
云板 | yúnbǎn | ①报事之器。作传令或集众之用。《封神演义 第三回》正感叹间,只见左右击云板:“请老爷升殿。崇黑虎索战。”②佛教法器名。铁铸云彩状之板。击以报时。《水浒传第六回》木鱼横挂,云板高悬。 |
云奔潮涌 | yúnbēncháoyǒng | 云气上升,潮水奔涌。形容大量涌出来。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一卷:“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 |
云表 | yúnbiǎo | ①云外。汉 张衡《西京赋》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唐 李肇《唐国史补 卷下》牟吹笛天下第一,日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苏轼《放鹤亭记》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将祭之夜,驾幸大次更衣,数星现云表。②借指上天,上苍。清 厉鹗《小雪初晴访敬身于城南同游梵天讲寺》诗:愿服埽塔衣,顶礼向云表。③奏疏,表章。《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吾今用上等剑客担住云表,申东海龙王请五百条毒龙,今晚来到,共你大战。明 夏完淳《五子诗·邵景说》寡欲弃尘物,幽栖抗云表。 |
云鬓 | yúnbìn | 女子鬓发盛美如云。《乐府诗集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唐 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聊斋志异 湘裙》立批之,云鬓蓬飞,妖容顿减。 |
云车 | yúnchē | ①《史记·孝武本纪》:“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以云彩为装饰花纹的车子。亦泛指华贵之车。唐 顾况《上元夜忆长安诗》:“云车龙闕下,火树凤楼前。”明 王錂《春芜记·献赋》:“金门啟,五色云车,躋躋趋金紫。”鲁迅《集外集拾遗·赠蓬子 诗》:“驀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②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称。《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游微雾。”文选·曹植《洛神赋》:“载云车之容裔。”刘良注:“神以云为车。”唐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宋 晁补之《尾犯·庐山词》:“海上云车回軔。少姑传,金母信。”③古代作战时用以窥察敌情的楼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车十餘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李贤注:“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④立式绞车,是一种用人力绞转的起重器具。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漕舫》:“风息开舟,则以云车绞缆提锚使上。” |
云程发轫 | yúnchéngfārèn |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云床 | yúnchuáng | 僧道的坐榻。《水浒传第五三回》:“当下公孙胜引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内,正值真人朝真才罢,坐在云床上养性。”《说岳全传 第四回》看看天色已晚,当夜打扫净室,就留师徒五个安歇了。长老自往云床上打坐。 |
云淡风轻 | yúndànfēngqīng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冰心《好梦》:“这云淡风轻的景物,似乎不能负载。” |
云端 | yúnduān | 云上,云中。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美人如花隔云端!”后蜀 欧阳炯《巫山一段云》词:“碧虚风雨佩光寒,敛袂下云端。”毛泽东《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
云尔 | yún’ěr | 语气助词,表限制,如此罢了,如此而已。《孟子·滕文公下》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诗云尔。唐 韩愈《原道》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何以师云尔哉。清 袁枚《祭妹文》报信迟早云尔。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姑侍异日观云尔。 |
云帆 | yúnfān | 高大的帆。唐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云翻雨覆 | yúnfānyǔfù |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梁启超《小说与群治关系》今我国民,轻弃信义,权谋诡诈,云翻雨覆,苛刻凉薄驯至尽人皆机心,举国皆荆棘者,曰惟小说之故。 |
云飞 | yúnfēi | ①云阵飞行。《艺文类聚 卷六九》引南朝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元 袁桷《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②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唐 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扶桑,云飞苍梧。”③在云中飞行。高飞。晋 左思《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吕向注:“张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唐 杜牧《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瀟湘。”金 元好问《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明年也作江鸥去,水宿云飞共一天。”④比喻快速行进。 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虎啸风腾,云飞电掩。”《隋书·炀帝纪下》:“高帆电逝,巨舰云飞。”《金瓶梅词话 第九十回》:“那小张掩口应诺,云飞跑去。”⑤比喻才情奔放。《艺文类聚 卷十四》引南朝梁 沉约《梁武帝集 序》:“牋记风动,表议云飞。”隋 卢思道《卢纪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⑥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南朝宋 鲍照《为柳令让骠骑表》:“翰起云飞,拂翼虹路。”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宋 王禹偁《省试三杰佐孰优论》:“(高祖)斩蛇于大泽,逐鹿于中原,云飞丰沛之间,雷动崤函之地。”⑦比喻远走高飞。唐 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明 高启《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茫茫。”⑧飘扬貌。宋 张先《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雕觴霞灩,翠幕云飞。”⑨道教语。谓升天成仙。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泿水》:“(卢躭)少栖仙术,善解云飞。”《云笈七籤 卷七四》:“(隐栖子)必当羽化云飞,岂止龟鹤齐寿。” |
云峰 | yúnfēng | 亦作“云峯”。①高耸入云的山峰。南朝宋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唐 王维《过香积寺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宋 毛滂《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清 厉鹗《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②状如山峰的云。唐太宗《饯中书侍郎来济 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唐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渤海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③山名。在今山东省黄县。北魏 郑道昭《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 诗》:“槃桓竟何为,云峯聊可息。” |
云关 | yún‘guān | 云雾所笼罩的关隘。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喘。”唐 李白《游泰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明 陈子龙《陟桐岩岭》诗:“千盘上风磴,百折启云关。”唐 王勃《长柳》诗:“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
云归 | yúnguī | ①云回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②乘云归去。谓仙逝。 |
云过天空 | yún’guòtiānkōng |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云海 | yúnhǎi |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唐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云罕 | yúnhǎn | 旌旗。文选·张衡《东京赋》:“云罕九斿,闟戟轇輵。”薛综注:“云罕,旌旗之别名也。”文选·潘岳《藉田赋》:“琼鈒入蘂,云罕晻蔼。”吕向注:“云罕,幡也。”《晋书 文帝纪》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唐 宋之问《龙门应制诗》:“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宋史·乐志十五》:“云罕回仙仗,庆鑾輅还京。” |
云汉 | yúnhàn | ①指银河。指高空。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聊斋志异绛妃》俄睹殿阁,高接云汉。②炎暑干旱之喻。③喻帝王的美德。④比喻美好的文章。⑤有时特指帝王的笔墨。 |
云壑 | yúnhè | 云气遮覆的山谷。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唐 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乃知轩冕徒,寧比云壑眠。” 清 纳兰性德《蝶恋花词》:“毕竟春光谁领畧。九陌緇尘,抵死遮云壑。” |
云鬟 | yúnhuán | ①高耸的环形发髻。唐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夫人发亦寻长,云鬟委绿,转更增媚。②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清 郑燮《贺新郎·赠王一姐》词:“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③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
云集响应 | yúnjíxiǎngyìng |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云际 | yúnjì | 云端。宋 张昪《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
云髻 | yúnjì | ①高耸的发髻。文选·曹植《洛神赋》:“云髻峩峩,脩眉联娟。”李善注:“峩峩,高如云也。”唐 薛逢《宫词》:“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高插鸞釵云髻耸,巧画娥眉翠黛浓。”《红楼梦第八九回》:“(黛玉)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扁簪,别无花朵。”苏曼殊《东居杂诗之十三》:“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②借指美女。宋 梅尧臣《饮刘厚甫舍人家诗》:“每出一物玩,必观众宾酌。又令三云髻,行酒何婥约。”③喻盘旋的山路。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坞》:“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繚绕……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
云间 | yúnjiān | ①指天上。②很高很远的地方。③指远离尘世的地方。④松江县(今属上海市)的古称。明 夏完淳有诗名《别云间》。 |
云交雨合 | yúnjiāoyǔhé | 指相会,重逢。唐·李益《古别离》诗:“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
云脚 | yúnjiǎo |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指低垂的云。云彩。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云锦 | yúnjǐn | ①锦绣云霞。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②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
云谲波诡 | yúnjuébōguǐ | 谲:变化多端;诡:奇异。原来形容房屋结构富于变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目前世界上的局势变化难以推测,简直令人云谲波诡。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
云开见日 | yúnkāijiànrì | 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犹如云开见日,举国同庆。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 |
云开日出 | yúnkāirìchū |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
云开雾散 云消雾散 | yúnkāiwùsàn yúnxiāowùsàn |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经过彻夜长谈,我俩之间的误会全部云消雾散了。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像杨柳盼望春风,等待着有一天云开雾散。” |
云林 | yúnlín | ①隐居之所。唐 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金 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清 陈大章《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②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霍后立五年,废处昭臺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晋书·外戚传序》:“遂使悼后遇云林之灾,愍怀滥湖城之酷。”③指云梦泽。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刘良注:“云林、云梦 也。”④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清 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 记》:“壬辰过阳羡之亳村,定道人出所藏云林十万图相示,皆有云林自跋。”清 纳兰性德《忆江南词》:“江南好,真箇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清 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用宜兴窰长方盆叠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巖凹凸,若临江石磯状。” |
云龙风虎 | yúnlóngfēnghǔ | 云随龙生,风随虎起。①比喻同类互相互感应。《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清·钱彩《说岳全传 第三回》:“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自相投”②比喻明君遇贤臣,或贤臣遇明君。 |
云龙井蛙 | yúnlóngjǐngwā |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他们的地位有云龙井蛙一样的悬殊。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
云罗 | yúnluó | ①如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效嵇康 言志》:“旷哉宇宙惠,云罗更四陈。”借指整个天空。唐 李商隐《春雨诗》:“玉璫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云笈七籤 卷四二》:“羽车曜云罗,令我飞上清。”②高入云天的罗。文选·鲍照《舞鹤赋》:“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羈。”吕延济注:“云罗,言罗高及云。”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五》:“崑崙见玄凤,岂復虞云罗。”元 刘因《太常引词》:“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③比喻组成包围圈的军队。《宋书·邓琬传》:“云罗四掩,霜锋交集。”《魏书·郭祚传》:“今云罗西举,开纳岷蜀;戎旗东指,镇靖淮荆;沔之间,復须防捍。”④轻柔如云的丝绸织品。隋 王眘《七夕诗之二》:“长裙动星珮,轻帐揜云罗。”清 王韬《淞滨琐话·白琼仙》:“见五人悉係女子,袭云罗,曳雾縠,高髻堆鸦,不类近时装束。”⑤形容盛多。陈毅《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星期假日,游人云罗。” |
云门 | yunmen | ①山门,高耸的大门,借指寺庙。②周代六乐舞之一。南北朝庾信《枯树赋》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
云梦/云瞢 | yúnmèng | ①古薮泽名。魏之前所指云梦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才将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广,把洞庭湖都包括在内。又说:“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藪曰云瞢。”郑玄注:“衡山在湘南,云瞢在华容 。”南朝陈 张正见《赋得韩信》:“淮阴总兵,燕齐擅远声……所悲云梦泽,空伤狡兔情。”唐 李频《湘口送友人诗》:“去雁远衝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清 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洞庭,苍苍云梦,控西南之险,当江之衝。”②借指古代楚地。唐 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鋩脑涂地。” |
云梦泽 | yúnmèngzé |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魏之前所指云梦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才将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广,把洞庭湖都包括在内。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云母 | yúnmǔ |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唐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云母车 | yúnmǔchē | 车名。以云母为饰,故名。一说用云母代替车上的窗纱,四望透明。古为帝后所乘。《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晋傅玄《傅子》:“以云母饰车,谓之云母车。臣下不得乘。时赐王公贵臣。”《隋书·礼仪志五》:“太常卿穆绍议皇后之辂,其从祭则御金根车,亲桑则御云母车,并驾四马。”《晋书·谢玄传》:“获坚乘舆云母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胡三省。 |
云幕 | yúnmù | 轻柔飘洒如云雾的帐幕。唐 杜甫《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
云暮 | yúnmù | 即“迟暮”。可比喻晚年,暮年或黄昏,亦可表示某个季节快要结束。前蜀 韦庄《章台夜思诗》:“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云泥 | yúnní | 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后汉书·逸民传·矫慎》:“(吴苍)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南朝 梁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唐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章臺,始叹云泥隔。”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三行字。写的是:屡访未晤,为悵!僕事,谅均洞鉴……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云泥两隐。”云泥两隐,指把受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都隐去不具。 |
云泥分隔 云泥泅隔 | yúnnífēngé yúnníqiúgé | 形容距离甚远,差别极大。用于描写距离、差别。天壤之别;天渊之别;云泥之别;云泥殊路;云泥之差。《歧路灯》99回:“绍闻忽然想起,此厅当日俱是猥亵之语,与今日相较,天渊相悬,云泥分隔,可见地因人灵,福由心造。”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 单符郎全州佳偶》我在风尘中,每自退姊一步,况今日云泥泅隔,又有嫡庶之异 |
云泥之别 | yúnnízhībié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钱钟书《围城》:“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
云霓 | yúnní | 亦作“云蜺”。①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孙奭疏:“云霓,虹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若夫臧洪歃辞,气截云蜺;刘琨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②借指高空。宋玉《对楚王问》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 柴夔《望九华山诗》:“九华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③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王逸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④指画有彩虹的旗帜。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李周翰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唐 欧阳詹《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赤水;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玄都 。”元 虞集《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⑤喻桥梁。唐 李绅《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
云霓之望 | yúnnízhīwàng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云屏 | yúnpíng | ①有云形彩绘的屏风,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晋 张协《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唐 刘长卿《昭阳曲》:“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唐 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元 刘因《杂诗之五》:“霜粟千封户,云屏四画图。”清 龚自珍《生查子·即事词》:“关了緑窗纱,鬆了湘裙釵。言病復言愁,絮絮云屏下。”②喻屏捍朝廷的人。唐 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曾益题注:“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輒有匡正之言。”③喻层迭之山峰。元 虞集《寄答桂风子先生诗》:“云屏第九叠,相与浴晨暾。”④云翳,云。唐 元稹《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唐 储光羲《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 |
云气 | yúnqì | 稀薄游动的云。宋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
云情雨意 | yúnqíngyǔyì | ①云和雨的状态。宋 张先《清平乐词》:“云情雨意空深,觉来一枕春阴。”②指男女欢会之情。宋 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季玉,年十一,云情雨意,小而了了。”《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两个人各自收拾上床睡了,免不得云情雨意,做了一番的事。参见“云雨”。 |
云日 | yúnrì | ①云和日。南朝宋 谢灵运《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南朝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②有时偏指日光。唐 裴迪《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③偏指太阳。宋 苏轼《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④时光。唐 杨炯《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⑤借指高空。三国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赵幼文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晋 傅玄《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南朝陈 徐陵《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深谷隐於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於云日。” 宋 利登《水调歌头词》:“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⑥对封建帝王的美称。《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遣使南通孙权”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渊表权曰:‘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 南朝梁 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云日,如蒙恩宥,实生之幸。”唐 李商隐《为安平公谢除兖海观察使表》:“忽拥隼旟,竟辞龙闕。犹赖云日未远,关城不遥。”⑦鸩鸟的别名。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
云散高唐 | yúnsàn‘gāotáng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妻恩情断绝,欢乐成空。《红楼梦》史湘云的判曲《乐中悲》里有“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云散高唐”运用了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是把史湘云比作巫山神女,暗示她与丈夫卫若兰虽曾有过美好时光,但最终夫妻生活短暂,好景不长,夫君早逝,她只能独守空房,生活充满悲戚。 |
云山 | yúnshān | ①云和山。生活环境。路途遥远。南朝梁 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唐 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云山共明灭。”宋 苏舜钦《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②高耸入云之山。蔡琰《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唐 皇甫冉《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宋 张抡《踏莎行 秋入云山》:“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秋圃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③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南朝梁 江淹《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歧伯,迎云山而揖许由。”胡之骥注:“阮嗣宗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唐 元稹《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唐 李颀《琴歌》:“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元 刘因《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
云山雾罩 | yúnshānwùzhào | 形容云雾弥漫,也指人说话不着边际。亦云山雾沼;云苫雾罩;云山雾障;云苫雾障;云里雾里等。贾平凹《废都 第一集》夏捷说:他不行,云苫雾罩的,开口是中自古典舞蹈如何… |
云树 | yúnshù | ①云和树。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南朝梁 刘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唐 王维《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明 刘基《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②高耸入云的树木。唐 崔橹《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唐 王维《桃源行》:“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宋 柳永《望海潮词》:“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 吴文英《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明 文徵明《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戴望舒《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③比喻朋友阔别远隔。唐 白居易《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明 高启《读周记室 荆南集 诗》:“生别犹疑不再逢,楚天云树隔重重。”清 钮琇《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吴头楚尾,云树为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参见“云树之思”。 |
云树遥隔 | yúnshùyáogé | 谓两地相隔遥远。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企慕之怀,日久愈深。” |
云树之思 | yúnshùzhīsī | 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姚雪垠《李自成》:“与兄上次握别,弹指三年,不胜云树之思。”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26章》:“数载阔别,常怀云树之思。” |
云水 | yúnshuǐ | ①云与水。唐 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宋 欧阳修《晚泊岳阳》:“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宋 陆游《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明 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②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唐 黄滔《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明 高启《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清 施峻《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③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唐 项斯《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明 李中馥《原李耳载·寻亲诚感》:“原邑赵孝子名威晋,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④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林水自源西注于瀧水,又与云水合。” |
云涛 | yúntāo | ①翻滚如波涛的云。宋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②翻飞着白浪的波涛。 |
云梯 | yúntī | ①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水浒传 第八七回》宋江听的番将要斗阵法,叫军中竖起云梯。②传说中仙人登天之路。③指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④喻仕进之路。 |
云屯 | yúntún | ①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丽汉轴,云屯冀马。”《晋书·慕容暐载记》:“此则鬱概待时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灞上,云屯陇下。”清 吴伟业《杂感诗之三》:“居庸千尺蓟门低,八部云屯散马蹄。”陈毅《赣南游击词》:“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②形容高如云霄。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
云外 | yúnwài | ①指高空。隋 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汉沂。”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清 郑燮《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②高山之上,遥远之地。亦指世外。唐 元稹《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宋 梅尧臣《鲁山山行》:“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 吴文英《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元 虞集《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③比喻仙境。宋 吴文英《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宋 家铉翁《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④指遥远的地方。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云为 | yúnweí | 云为:云,说,言。为,行,作。犹言行。云为一词,古代著作多见,今文化人亦有承用。常治国《题载敬堂》:"敦惠心官形具象;云为质素焕文光。云为,犹言所为。《汉书李寻传》:"各有云为",王先谦补注:"云犹所也,《诸葛丰传》"未有云补",言未有所补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一》今者圣体(宋英宗)痊平,初临大政,举措云为,不可不审。 |
云霞 | yúnxiá | 彩云和彩霞。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覩。”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
云霄 | yúnxiāo | ①天际,高空。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②泛指高远,深厚。③喻指高位。 |
云心水性 | yúnxīnshuǐxìng |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
云行雨施 | yúnxíngyǔshī | 喻广施恩泽。《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资治通鉴 宋纪五》裴子野论曰: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唐 韩愈贺赦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 清 李澄中《题丁野鹤先生鱼龙卷诗》:“画工具有神明力,云行雨施徧八极。”亦作“云行雨洽”。《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
云崖 | yúnyá | ①云际,云端。②高耸入云的山崖。毛泽东《七律 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云翳 | yúnyì | ①云。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②即翳。中医病名。眼球角膜疾病后所遗留的一层薄若云雾状翳障。③阴影。 |
云阴 | yúnyīn | ①云翳,阴云。《南齐书·五行志》:“天气动则其象应,故厥罚常阴。王者失中,臣下盛强,而蔽君明,则云阴亦众多而蔽日光也。”唐 韩愈《南海神庙碑》:“云阴解駮,日光穿漏。”宋 王炎《南柯子 山冥云阴重》:“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花月痕 第二回》:“云阴瑟瑟傍高城,闲扣禪扉信步行。”②云色浓黑。《艺文类聚卷十四》引南朝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鹏逝风举,龙动云阴。”唐 白居易《缚戎人诗》:“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宋 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词》:“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
云英未嫁 | yúnyīngwèijià | 比喻女子尚未出嫁。也有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自嘲。四十多岁时,不甘屈居人下的罗隐继续参加科举,断断续续又考了几次,仍然始终没有考中。罗隐年轻时进京赶考路过钟陵(今南昌)时,曾经遇到过一名有姿色又有才情的歌妓云英,十多年后这次科考落第后路过钟陵又遇到了云英。得知云英尚未嫁人,而自己亦是榜上无名,罗隐写下了“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诗句。 |
云影 | yúnyǐng | ①云的影像。南朝 梁元帝《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宋 叶梦得《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沙汀《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②比喻妇女的美发。宋 黄机《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宋 陈著《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
云游 | yúnyóu | 僧道漫游四方,行踪不定。《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四》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 |
云游天下 | yúnyóutiānxià |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
云雨 | yúnyǔ | ①云和雨。②指男女合欢。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唐 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唐 李白《清平调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 |
云月 | yúnyuè | ①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唐 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唐 杜甫《宿青草湖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仇兆鳌注:“微明曰递,见云月迭掩而迭开。”金 元好问《追录乙未八月十七日莘县梦中所得诗》:“梦迴真到哦诗处,满马西风云月清。”②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
云栈 | yúnzhàn | 悬于半空中的栈道。唐 白居易《长恨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唐 王建《送李评事使蜀诗》:“转江云栈细,近驛板桥新。”宋 李质《艮岳赋》:“险羊肠於九折,升云栈而心惊。”《随园诗话卷二》引清 胡书巢《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
云者 | yúnzhě | 语气词连用。用在句中表停顿。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唐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
云阵 | yúnzhèn | 参见“阵云”。 |
云之君 | yúnzhījūn | 谓云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若英:杜若之花。连蜷: 舒曲。烂:灿烂。昭昭:明。云中君:云神。一说“云中”是楚国泽名,即云梦。“君” 是泽中之神。又以为是月神。诗写神的降临。神沐兰汤、浴香芷,穿戴着华丽的服饰,形体舒卷回环,灵光灿烂。 |
云中 | yúnzhōng | ①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②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③比喻朝廷。④古郡名。原为战国赵地,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汉书 苏武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⑤古云梦泽。 |
云篆 | yúnzhuàn | ①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南朝梁 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灵素因希指造为清华帝君夜降宣和殿事,假帝诰天书云篆。②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宋 程俱《夜坐》诗:“青灯耿耿夜何其,云篆吐兰初一线。”③谓形如篆书的云。《宋史·乐志十四》:“虹辉灿烂,云篆绸缪。” |
芸蕓 蕓薹,芸香 | yún | ①即“油菜”,亦称“芸薹”。② 古同“耘”,除草。《孟子·滕文公下》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资治通鉴 宋纪六》太子(拓跋晃)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聊斋志异 毛狐》偶芸田间,见少妇盛妆,践禾越陌而过,貌赤色,致亦风流。 |
芸耨 | yúnnòu | 耘耨。除草;耕种。芸,通“耘”。《管子·小匡》先雨芸耨,以待时雨。《尉缭子·治本》夫在芸耨,妻在机杼。《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可示农民芸耨宜疏,以防风霾。 |
芸芸 | yúnyún | 形容众多。芸芸众生。《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 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万物芸芸,化为埃尘矣。”俯视自己脚下的芸芸众生,一股大政治家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
芸芸众生 | yúnyúnzhòngshēng | 佛家语;指世间众多的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识的人。芸芸:众多的样子。先秦 李耳《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柯灵《香雪海 阿波罗降临人世》:“他们的倒行逆施,几乎把芸芸众生推进毁灭的深渊。” |
沄澐 | yún I. | ①江水中大的波涛。沄者系形容大浪滔天,水波汹涌的样子。②沄沄:形容水流动。③古同“纭”,杂乱。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II.作为人名时也可读ying。 |
纭 | yún | 指多而杂乱的样子。如:纭纭,众说纷纭。《玉篇》纭,数乱也。 |
耘 | yún | 除草:耘田。耘锄(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耕耘。春耕夏耘。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耘耔 | yúnzǐ | 耘,除草。耔,培土。《小雅 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张衡《东京赋》:“兆民劝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词》:“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清 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艺植,不耘耔,何以知其种之美耶?” |
妘 | yún | 相传为上古时代高辛氏的后代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古女子人名用字。 |